日常風俗:
晚輩不能在長輩面前喝酒、吸煙;吸煙時,年輕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則便被認為是壹種不敬的行為。
與長者同路時,年輕者必須走在長者後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須向長者恭敬地說明理由;途中遇有長者迎面走來,年輕人應恭敬地站立路旁問安並讓路。
晚輩對長輩說話必須用敬語,平輩之間初次相見也用敬語。
吃飯要先給老人盛,並為其擺單桌,待老人舉匙就餐了,全家才開始吃飯。吃飯時,匙要放在湯碗裏,若放在桌上則表示已吃完。
婚喪、佳節期間不殺狗、不食狗肉。
婚俗:
朝鮮族的傳統婚禮主要包括婚、大禮、後禮三大階段。其是受到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下,而逐漸形成的,是朝鮮族的傳統民俗。
議婚包括核對宮合(對照男女二人的生辰八字)、書寫婚書、涓吉(確定結婚日期)等內容。大禮包括新郎家向新娘家贈送禮裝函(彩禮箱)、奠雁禮、交拜禮、合巹禮、新郎接受大桌等內容。後禮包括新娘前往新郎家接受大桌,第二天舉行婦見舅姑禮等內容。朝鮮族人結婚後壹般都不離婚,他們在婚禮中舉行獻木雁的儀式,象征夫妻白頭到老的願望。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後,才可以選擇配偶。朝鮮族的先人們曾長期實行“男歸女家婚”,即新郎在新娘家舉行婚禮,並在新娘家居住若幹年,而後帶領妻子兒女返回自己家裏。到了朝鮮王朝時期(1392-1910),統治者們在儒家思想觀念的影響下,認為這種婚娶習俗是“天地倒置”、“陽反從陰”的陋習,極力主張按照儒家觀點推行在結婚當天把新娘接回新郎家的“親迎”方式。但因習慣勢力的阻撓,難以推行,於是創造出了把固有的“男歸女家”方式與中國的“親迎”方式折中的“半親迎”方式。按照這種方式,新郎在新娘家舉行婚禮以後,只住兩天,第三天帶領新娘返回新郎家。半親迎方式成為近代朝鮮民族的主要婚娶方式。
中國朝鮮族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實行“半親迎”和“親迎”兩種方式,其中以“半親迎”方式為主。建國以後,統壹為“親迎”方式。
朝鮮族傳統婚禮以儒家的婚姻觀為文化內涵,在婚禮形式上具有鮮明的象征性。朝鮮族傳統婚禮的這種象征性特點與西方婚禮的盟誓性特點形成鮮明對照。同時也是朝鮮族人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與漢族等其他民族文化相融合而發展成的壹種民俗,壹種獨特的朝鮮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