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咱們的中國菜名花樣繁多,品類復雜,很多料理不吃進嘴裏都不知道究竟是什麽食物。所以當這些做法繁雜的菜式被翻譯成英文時,這可就難為譯者了。但是有些翻譯人員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僅有的英語水平翻譯出了各式菜色。比如我曾經在壹家規模不小的菜館看到“荷葉蒜香牛柳”這道菜被翻譯成” steamed flour-coated garlic-flavoured beef wrapped in a lotus leaf”.這個翻譯如果給外國人也是能看懂的,搞不好看完之後還學會了這道菜的做法呢!不信?且看這個翻譯:把蒜香味的牛肉裹上壹層面粉,也就是先用牛肉用蒜汁腌制,再塗上壹層面粉或澱粉,然後用荷葉包起來放鍋上蒸。很明顯這哪是菜名呀,分明是菜肴的制作方法。如果每道菜都這麽翻譯,那些口譯人員的工作量可就大了。
還有壹些靈魂譯者翻譯菜名時直譯為英文,比如,夫妻肺片翻譯為Husbandand wife lung slice,這可不就是成了丈夫和妻子的肺部切片,恐怖程度堪比“人肉叉燒包”了。也有些菜名十分搞笑,比如德國鹹豬手被翻譯為Germany sexual harassment,“菜包子”被譯為”idiot”,大概是因為菜包子=菜包=白癡=idiot,這個腦回路在下表示十分佩服。
綜上,第壹種翻譯方法過於復雜,第二種方法容易出錯。那麽究竟如何才能正確又不失優雅地翻譯菜名呢?為此,我總結了幾種翻譯方法。
第壹種:菜肴的主要成分+ with +口味+ flavour,舉個栗子,
糖醋裏脊可譯為 pork with sugar vinegar flavour
醋溜土豆可譯為 potato with vinegar flavour
第二種:以烹制方法為主,原料為輔
拌雙耳 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地瓜燒肉 Stewed Diced Pork and Sweet Potatoes
京醬肉絲 Sauted Shredded Pork in Sweet Bean Sauce
第三種:以形狀、口感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玉兔饅頭 Rabbit-Shaped Mantou
脆皮雞 Crispy Chicken
小炒黑山羊 Sauted Sliced Lamb with Pepper and Parsley
第四種:以主料為主、配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白靈菇扣鴨掌 Mushrooms with Duck Webs
冰梅涼瓜 Bitter Melon in Plum Sauce
第五種:以人名、地名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
麻婆豆腐 Mapo Tofu
廣東點心 Cantonese Dim Sum
北京炒肝 Stewed Liver, Beijing Style
最後,還有壹種是為了體現中國餐飲文化,翻譯時使用了漢語拼音。這些具有中國特色且被外國人接受的傳統食品,可以推廣漢語及中國餐飲文化。比如,
餃子 Jiaozi
包子 Baozi
饅頭 Mantou
花卷 Huajuan
燒麥 Shaomai
宮保雞丁 Kung Pao Chic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