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號的楊福喜師傅介紹了壹些傳統弓箭的制作常識,這是很令人大開眼界的事情,特別是當看到壹堆堆貌不驚人的原材料,逐漸成為壹件工藝化的作品的時候。傳統弓箭,是竹胎,面向射手的那壹面是貼上牛角的,外側那壹面敷上牛筋,弓身在沒有上弦的時候,彎曲成壹個外翻的弧形,故而稱為反曲復合弓。有點像中藥制作,原料必須是地道的。做弓胎的竹子產自江西,風幹都在壹年以上;牛角需要用湖北產的水牛角,每張弓要用兩只,而且需要長度在60厘米以上,這樣大的牛角已屬難得了;牛筋選用水牛的背筋,風幹之後,潤濕,再用手工砸,然後壹點點撕開,成為細絲,這是壹個非常費功夫的活,俗話說“好漢子壹天撕不了四兩筋”;弓弰用的是榆木,需要用專用的工具加工成合適的形狀,然後和弓胎粘接在壹起,完成復合弓的基本結構。粘接工作用的是動物膠,也是天然材料,早先是魚鰾膠,後期是豬膘膠,原先在弓箭大院有專門的師傅做膠,現在只能全部自己熬膠。制作中還有很多專用的工具,例如錛子(制作弓弰)、壓馬(特殊的操作臺)、線車子(纏線用的)、弓挪子(彎弓形狀專用)、箭桿刨、弓弰模版等等十余種特殊工具,至於常見的斧子、鋸子更不必說了。基本工序是從彎竹胎開始,勒望把(弓的手持部分)、插弰子、彎弓、勒角面(磨牛角成幾毫米厚的角片粘到弓上)、鋪筋、做弰頭、做望把、上板凳、繃弦等等,以上為“白活”,其實這裏面還有很多細節無法壹壹描述了,整個弓做下來足可以看得眼花繚亂的,工藝雖然簡單,據楊福喜師傅說,老年間留下來的壹些做法和工具確實是非常好,自己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辦法來改變,畢竟,聚元號制作弓箭已經300多年的歷史了,十幾代工匠,不斷發展這門手藝,已經臻於完善和成熟,其間很多細節不親自操作,肯定是眼高手低,看是看不會的。
弓體成形之後,就是“畫活”的步驟了,對弓體進行精加工,打磨和拋光,貼上防潮的樺樹皮,弓箭最怕受潮,樺樹皮的防水性能相當好。用軟木紙包纏望把,用鯊魚皮或者蛇皮包纏工弰,弓身上貼上吉祥圖案有點像,什麽“平升三級”“福如東海”之類的,上漆之後即為成品了。弓弦是用線做的,用纏線器做出來很結實,還可以做成彩色的;箭桿用的是特產的壹種“六道木”,這種木很直,粗細很合適做箭,箭頭用金屬,很尖銳,箭桿插在箭頭裏。為了保證箭的飛行穩定還要用到羽毛植入箭桿,早先是雕翎,現在只用鵝毛了。做壹支箭,也有很多工序,所以箭的成本也高,古代打仗都是盡可能反復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