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橋有什麽象征意義?比如說橋象征著友誼啊什麽、、、 橋,象征聯系,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國家與國家的聯系,比如常用俗語:友誼的橋梁
與壹國的國寶有聯系,如大陸送給臺灣的熊貓團團和圓圓架起了大陸與臺灣同胞之間的橋梁
1.橋在生活中起著溝通作用;2.心靈之橋,需要理解和寬容。
問題三:橋有什麽含義? 當土地與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時候,
當道路與道路被水截斷了的時候,
智慧的人類佇立在水邊:
於是產生了橋。
苦於跋涉的人類,
應該感謝橋啊。
橋是土地與土地的連系;
橋是河流與道路的愛情;
叮是船只與車輛點頭致敬的驛站,
橋是乘船者與步行者揮手告別的地方。
問題四:橋在人們生活中有什麽作用呢 橋是壹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確切的說是用來將交通路線 (如道路、鐵路、水道等)或者其他設施 (如管道、電纜等)跨越天然障礙 (如河流、海峽、峽谷等)或人工障礙 (高速公路、鐵路線)的構造物。
橋的目的是允許人、車輛、火車或船舶穿過障礙。
橋可以打橫搭著谷河或者海峽兩邊,又或者起在地上升高,檻過下面的河或者路,讓下面交通暢通無阻。
問題五:橋的特殊含義有哪些? 奈何橋――死灞橋――送別
七十二橋――懷舊
康橋――纏綿
鵲橋――愛情
商橋是商業溝通的橋梁;
書橋是以書來溝通的方式;
文化橋梁就是文化溝通的渠道;
經濟橋梁是指經濟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連心橋是人與人心靈之間溝通的橋梁;
生物橋:生物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生物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生物!
象棋橋:象棋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的象棋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象棋
語言橋:語言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語言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語言!
健康橋:健康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健康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健康!
職業橋:職業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職業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職業!
醫橋:醫橋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醫學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醫學!
農橋:衣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農業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農業!
車橋:車橋的大意是連接人與車的了解,通過這種途徑了解車!
問題六:中國著名的橋有那些?歷史? 1中國四大古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壹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巖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 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北趙州橋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裏的┖由稀U韻毓攀痹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櫻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長50.82米。采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壹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壹個 “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壹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裏是獨壹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禦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壹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意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壹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壹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壹墩,總***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壹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
問題七:備受矚目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有哪些重要意義 杭州灣大橋是我國交通部規劃的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中同江--三亞沿海大通道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的建成將成為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沿海經濟大動脈--同三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灣大橋便捷地將上海與寧波兩地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上海與寧波及浙東南地區的時間距離,形成滬杭甬之間的兩小時交通的金三角地區,為建立現代化物流系統創造了條件。此項目的實施將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網以及浙江省二縱二橫五聯公路網主骨架的形成,加強浙江省沿海深水良港與上海的聯系,加速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促進建成以上海為中心的世界級特大型國際都市圈,充分發揮上海的經濟輻射和聚集功能,以及緩解浙江省杭州市公路交通瓶頸,促進長江三角洲南翼經濟中心--寧波市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橋南岸橋址座落於慈溪,這對於我市的意義是巨大而深遠的。我市將從交通末端壹躍成為滬杭甬重要交通樞紐之壹,並進壹步融入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發展空間、區位優勢將得到極大的拓展和提升。大橋的建設對於加速我們慈溪經濟的發展將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1.工程概況: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北起嘉興市海鹽鄭家埭,跨越寬闊的杭州灣海域後止於寧波市慈溪水路灣,全長36Km。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余公裏。 杭州灣跨海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Km/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18億元。大橋設南、北兩個航道,其中北航道橋為主跨448m的鉆石型雙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5000噸;南航道橋為主跨318m的A型單塔雙索面鋼箱梁斜拉橋,通航標準3000噸。除南、北航道橋外其余引橋采用30~80m不等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結構。杭州灣跨海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或在建的最長的跨海大橋,大橋主體工程確保2003年內順利開工建設,2008年建成,2009年通車。 2001年9月成立項目公司,大橋建設投資額為118億,資本金為38.5億元。其中,寧波方占90%股份,嘉興方占10%股份。公司資本金中民營企業投資占到50.25%。本項目商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等四家銀行貸款70億元,已簽訂貸款協議。 大橋本身的經濟效益是吸引投資者看好的重要基礎。據交通流量調查推測,2009年通過大橋的車流量達5.2萬輛,2015年達8萬輛,2027年達9.6萬輛。經測算,大橋財務內部收益率將達8.03~10.1%,投資回收期14.2年,投資回報率15.10%(不含建設期)、12.58%(含建設期) 2.工程特點: (1)橋最長、工程量最大是本工程的最大亮點 大橋36公裏的長度,使之超過了美國切薩皮克海灣橋和巴林道堤橋等世界名橋,而成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長的跨海大橋。 據初步核定,大橋***需要鋼材76.9萬噸,水泥129.1萬噸,石油瀝青1.16萬噸,木材1.91萬立方米,混凝土240萬立方米,各類樁基7000余根,為國內特大型橋梁之最。南灘塗5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預制,大型平板車梁上運梁的工藝,開創了國內外重型梁運架的新紀錄。 水中區引橋70米*16米箱梁采用整孔制、運、架壹體化方案,單片梁重達2180噸,為國內第壹。水中區引橋打入鋼管樁直徑1.5-1.6米,樁長約80米,總數超過4000根,其鋼管樁工程規模全國建橋史上第壹。 (2)建設條件之復雜是本工程的壹大難點 杭州灣為世界三大強潮海灣之壹。在自然條件方面,......>>
問題八:橋的種類有哪些? 梁橋、浮橋、索橋和拱橋這四種基本類型。 梁橋。又稱平橋、跨空梁橋,是以橋墩做水平距離承托,然後架梁並平鋪橋面的橋。這是應用最為普遍的壹種橋,在歷史上也較其它橋形出現為早。它有木、石或木石混合等形式。先秦時梁橋都是用木柱做橋墩,但這種木柱木梁結構,很早就顯出其弱點,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石柱木梁橋,如秦漢時建成的多跨長橋:渭橋、灞橋等。約在漢代時樁基技術發明,於是出現了石橋墩,標誌著木石組合的橋梁能夠越跨較寬大的河道能經受住洶湧洪浪的沖擊。但由於石墩上的木梁不耐風雨侵蝕,於是便在橋上建起了橋屋,保護橋身,此橋型(廊橋)後多見於南方,但最早都見於黃河流域。中小型的石梁或石板橋,構造方便,材料耐久,維修省力,是民間最為喜用的壹種橋形,尤其是南宋後,在福建泉州地區十分盛行,創造了許多長大的石梁橋。梁橋若中間無橋墩者,稱單跨梁橋;若水中有壹橋墩,使橋身形成兩孔者,便稱雙跨梁橋;若兩墩以上者,便稱多跨梁橋。 浮橋。又稱舟橋、浮航、浮桁,因其架設便易,常用於軍事目的,故也稱“戰橋”--壹種用於數十百艘木船(也有用木筏或竹筏連橫於水上的)連鎖起來並列於水面,船上鋪木板供人馬往來通行的橋。若按嚴格意義上的橋:是以跨空和有柱墩為標誌的話,那它還不是十足意義上的橋。浮橋主要建於河面過寬及河水過深或漲落起伏大,非壹般木石柱梁橋所能濟事的地方。浮橋兩岸多設柱樁或鐵牛、鐵山、石鎩⑹獅等以系纜。隋大業元年在洛陽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橋,是第壹次用鐵鏈連接船只的浮橋。浮橋目前在我國南方如江西、浙江、廣西等地方仍常見用。 浮橋的優點:壹是施工快速,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軍圍攻武昌,只用壹夜時間就建成兩座橫跨長江的浮橋。二是造價低廉,明代鄒守益在《修鳳林浮橋記》中,曾對石橋與浮橋做過比較:“若用石梁橋,要費千金,而用浮橋,則費五百金便可,可根據需要而定。”三是開合隨意,拆除和架設都很方便。缺點是載重量小,隨波上下動蕩不定,且抵禦洪水能力弱,常需及時拆撤,並要人照看,管理繁瑣,舟船、橋板與系船的纜繩要經常修葺和更換,維護費用昂貴。因此,很多浮橋的最後歸宿,都向木梁橋、石梁橋或石拱橋發展。 索橋。也稱吊橋、繩橋、懸索橋等,是用竹索或藤索、鐵索等為骨幹相拼懸吊起的大橋。多建於水流急不易做橋墩的陡岸險谷,主要見於西南地區。其做法是在兩岸建屋,屋內各設系繩的立柱和絞繩的轉柱,然後以粗繩索若幹根平鋪系緊,再在繩索上橫鋪木板,有的在兩側還加壹至兩根繩索作為扶欄。始見於秦漢,如秦李冰曾在四川益州(今成都)城西南建成的壹座笮橋,又名夷裏橋,便是座竹索橋。現存著名的有建於明清時的瀘定鐵索橋、灌縣竹索橋等。過索橋感覺非常驚險,正如古人形容過索橋的那樣:“人懸半空,度彼決壑,頃刻不戒,隕無底谷。”唐代和尚智猛稱:“窺不見底,影戰影栗。”其實真正渡之還是安全的,正如《徐霞客遊紀》對貴州盤江橋評價的那樣:“望之飄然,踐之則屹然不動。” 拱橋。在我國橋梁史上出現較晚,但拱橋結構壹經采用,便迅猛發展,成為古橋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壹種橋型,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有繼續發展的廣闊前景。拱橋有石拱、磚拱和木拱之分,其中磚拱橋極少見,只在廟宇或園林裏偶見使用。壹般常見的是石拱橋,它又有單拱、雙拱、多拱之分,拱的多少視河的寬度來定。壹般正中的拱要特別高大,兩邊的拱要略小。依拱的形狀,又有五邊、半圓、尖拱、坦拱等之分。橋面壹般鋪石板,橋邊做石欄桿。拱橋的形象最早見於東漢畫像磚上,是由伸臂木石梁橋在發展過程中又受墓拱、水管等形狀影響而產生的。文獻記載見於南北朝時的《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