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歐洲早期的實戰型穿刺劍術

歐洲早期的實戰型穿刺劍術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出現了出現了左手也持短劍的“雙劍術”。各國對這種短劍的稱謂如下:意大利人稱之為sinistra,法國人稱為maingauche,德國人稱為Linkehand,意思均為“左手短劍”。

左手短劍是輔助防禦的武器,是為了彌補講究輕巧快攻而犧牲防禦力的擊劍術而出現的,長劍主攻擊,短劍主防禦但有時也兼具攻擊作用。

左手短劍出現於16到17世紀的歐洲,其名字(MainGauche)來源於法語,指的是在彈鋼琴時,用左手演奏壹個片斷。左手短劍是配合長劍(尤其是細劍)的出現而出現的。左手短劍在當時相當流行,尤其是在德國。其主要的作用是抵擋對方的刀劍攻擊,從而保護劍客的生命。它同時也是壹個隱蔽的殺手劍,只要有機會,也可以對對方致命壹擊。

在西方文化中,隨身佩劍早已是男子氣概的象征,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有條件都壹定要隨身佩劍,鑄劍師順應這種潮流制造出了劍身纖細狹長、重量輕便適合日常隨身攜帶的細劍。衣著華麗的紳士們的屁股後邊經常會壹邊掛著細劍,另壹邊掛著左手短劍。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還出現了“劍術學派”,他們致力於傳授細劍與左手短劍搭配使用的技巧。

由於左手短劍體型較小,壹般不超過50厘米,所以隱蔽性較強;而且左手短劍壹般裝飾很好,像壹件藝術品,很容易讓人放松警惕。在機會來臨時,也可以成為壹件致命的武器,被稱為“隱蔽的殺手”。

與同時期的鋒利沈重的斬刺重劍相比,狹長纖細的細劍適合單手使用,主要用於刺擊。雖然細劍有著華麗和復雜的護手,但劍壹旦揮出去,身上也就沒有了保護。因此,如何在決鬥中躲過對方致命壹刺是勝負的關鍵。通常情況下,持劍者會用徒手撥開來劍的刺勢,然後壹手握著對方的劍,不讓他收回去的同時,用自己的劍刺向對方。為了防止握對方的劍時傷到手,有的會用鬥篷包著左手,或直接拿小圓盾或者短劍。

這種短劍的功能主要是防護,其刀刃不必太鋒利,但需要強而有力,以能夠抵擋敵人的劍擊,並擴大進攻和防護的範圍。其防護功能跟細劍的攻擊功能相輔相成,渾然壹體。其實,左手短劍就是為了彌補講究輕巧而犧牲防禦力的擊劍術而出現的,其中最極端的例子就是盾劍。左手短劍跟所配的細劍壹般會采用相同的設計風格。

為了更好地達到防護效果,左手短劍的刀刃呈鋸齒狀,既能有效阻擋敵人刀劍,還可折斷對手的長劍尖端,因此又被形象地稱為“斷刀器”。短劍也有呈蛇狀、帶鎖扣狀的各種設計……總而言之,左手短劍是輔助類的武器,但不少盜賊也喜歡使用這種輕巧的武器,而且是拿兩把!

左手短劍壹般是雙刃,手柄處有結實的護手設計,比如結實的交叉橫條或護手網。比較出名的手指護網呈三角形,還有不同的雕刻裝飾。有些左手短劍在刀鋒上還設計有鉤狀物,用來鉤取甚至折斷對手的劍,當然,有些中世紀歐洲的劍威風無比,也可能將短劍壹分為二。

還有壹種“三叉戟”式的德國左手短劍,在主要劍身兩側,各有另壹支劍身呈30度伸出,起到更好的防護作用。如果有機會發動攻擊時,除了能夠勾住或折斷對手的刀劍之外,還能給對手造成進壹步的傷害。有的“三叉戟”式短劍的左右刀片還是靈活的,不用時縮在主劍上,用時只需按壹下按鈕,就會立刻彈出。

在老電影《三劍客》中出現了西班牙“劍客”左手短劍,這種西班牙短劍對手部的保護性設計非常到位,護手桿寬大。比其它類型的護手設計效果都好。劍身的“開叉”也能更有效地阻擋對方的刀劍攻擊,可以為有經驗的刀劍手贏得寶貴的反應時間,甚至挽救劍客的生命。

在當時有專門的劍術學校傳授劍術,並有出版專門劍術教學書籍(以前在臺灣翻譯的英國出版之世界武器圖鑒見過介紹,裏面有人體要害圖示,基本劍法,防禦,步法移動和禮儀等,配有插圖很精致)因其為雙手持劍互相配合,對於劍手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需較長時間磨練才能有所成就,固流傳越來越少,後來因為火槍的興起,使得劍術漸漸就沒落了。後期為追求殺傷力,也有將防禦為主的左手短劍改為更利於進攻的長劍。現在歐洲的傳統騎士學校/貴族學校還部分有傳授。

雙手長劍教學視頻:/w27/play_album-aid-903900_vid-MjY5ODM3MDk.html

法蘭西古典劍術演示(裏面有長短劍演示):/u32/v_Mzk4ODg3NDk.html

  • 上一篇:桂林簡介
  • 下一篇:每人計創始人丁曉剛:用數據驅動實體零售業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