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太極十三式,內含八門五步功,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托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十三組動作組成,有太極拳技藝的原始風味。
猶龍派太極拳,清末,有武當雲遊道人培元塵將“武當隱仙羽化猶龍派太極拳”傳給了北京的司新三。與流傳的各派太極拳術大不相同。因其左右擰轉,上下前後壹應,松軟纏綿,連綿不斷,動若遊龍。
武當金蟾派太極拳,李瑞東得江南派甘鳳池之曾孫甘淡然(字霈霖)傳武當金蟾派太極功之真諦。甘傳李多種拳法套路和功法,有太極離粘隨密傳八法、八掌、太極八掌、釣蟾歌、太極十二柔八剛密訣等內容。
白雲觀原始太極拳,據白雲觀的安聲遠道長介紹,這拳不僅與張三豐有關系,而且與呂祖、丘祖等也有關系,是各代道長逐漸添加發展而成的。按飛禽走獸的動靜形態,把技擊、養生融於壹爐,形成獨特的道家拳法。
宋書銘太極功,拳名“三世七”,拳術祖師許宣平,後傳至武當宋遠橋。民國時期,宋書銘輕松擊敗太極拳名家,傳下了《宋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傳出太極拳《授密歌》等經典拳術歌訣。
戳腳太極(太極十三形),劉景山編著《戳腳》記載:“1820年後趙老燦傳戳腳,楊景傳太極十三形。”此拳是楊景在天理教離卦支系中,相互交流拳法而得,後人只知道創於古武當山張三豐,具體學與何人不詳。
王宗太極拳,原籍浙南永嘉的倪清和先生,著有《內家拳技擊篇》等書籍,其書中提到陳州同之孫陳用敬,承家傳,於內家拳多所發明,在1968年,倪清和出版了《王宗先生南傳太極拳》(臺灣華聯出版社)。
張祖意合太極拳,歷代口述傳自張三豐祖師,也稱“張祖太極拳”。據其《太極拳道論》的傳承記述,此拳傳自武當張三豐祖師,後傳至顧殿壹、陳蔭昌道人,傳張鶴亭自然道人、虛無子道人,傳張起發(1893—1976)),又傳於張興洲。有三步功法(易筋、易骨、易髓),五種練法(坐、站、行、動、用)和內外五行十大功,以及十三勢行功法和推手 等內容,都與現今流傳和各太極拳門派不盡相同。
張三豐原式太極拳,劉德寬(1826-1911年)傳至趙鑫洲再到萬籟聲,練的是六合拳法體系架構。其“劈太極”,超出推手之外,可以應付任何形式的對抗。1932年,萬籟聲先生出版了《張三豐原式太極拳》壹書,稱張三豐原式太極拳為“老架”,楊氏太極拳為“新架”,說“今人將老式多加修改,故有老架、新架之別”,“然新架亦固自老架化出者”。
還有武當徐本善架太極拳108勢、文火太極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