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每月的別稱都是什麽?

每月的別稱都是什麽?

農歷七月:中國古代稱之為蘭月、涼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蘭秋、肇秋、新秋、首月、 相月。

農歷八月:中國古代稱之為桂月、仲商、竹春、正秋、壯月、桂月、仲秋、中秋。

農歷九月:中國古代稱之為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窮秋、抄秋、暮商、霜序、朽月、三孟秋。

農歷十月:中國古代稱之為良月、露月、初冬、開冬、陽月、冬飛陰月、陰月、良月、正陰月、小陽春、孟冬。

農歷十壹月:中國古代稱之為暢月、葭月、仲冬、幸月、龍潛月、辜月。

農歷十二月:中國古代稱之為冰月、臘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回節、塗月、蠟月、暮冬、殘冬、嘉平月。

擴展資料

月是歷法中的壹種時間單位,傳統上都是以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壹個月的長度,壹個月(太陰月)的長度大約是29.53日,即壹輪“朔望月”。

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就已經會依據月相來計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許多歷法的基石。壹年分為12個月;中國農歷壹年也為12個月,農歷的閏年為13個月,多出的壹個月稱為閏月。

月份來源的傳說來自於《山海經》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經》記載,帝俊有兩位妻子,羲和與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稱為月母。

其實羲和與常羲同為制定歷法的官職。《世本》中記載,黃帝為了制定歷法,讓“羲和占日,常儀占月”,常儀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觀測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來歷。

  • 上一篇:正宗黑芝麻糯米糍怎麽做
  • 下一篇:民間故事100字左右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