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蘭的波利尼西亞人。據他們傳統的歷史說法,大約從公元1150年開始,他們的祖先就壹批又壹批地從壹個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神話式地方移居到新西蘭,到14世紀則隨著壹個「大艦隊」的到來而形成移居高潮。而這個神話式的地方,人們通常認定就是大溪地(Tahiti)島。但是考古學家發現,至少在800年或更早以前,新西蘭已有毛利人居住,因此上述傳說不盡可信。然而傳統的毛利人社會組織仍然以上述傳說為依據。每壹部落的成員都承認***同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父母壹方或雙方),並效忠於壹個或幾個酋長。在傳統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社會集團壹是「哈普」(亞族),這是基本的土地占有集團,也是在其內部優先通婚的集團,另壹是「華腦」,即擴大的家庭。
1642年12月第壹個歐洲人塔斯曼(Abel Tasman)到達新西蘭海岸時,這種社會制度仍在實行。他和壹個毛利人部落在南島發生戰鬥,離去時,這個地區大部分未經勘查。1769~1770年科克(James Cook)船長環繞南北兩個主要島嶼航行,寫出了有關毛利人情況和新西蘭適合開拓為殖民地的報告。其後,獵捕鯨魚、海豹者和其他尋求暴利的歐洲人在這裏最先受到毛利人的歡迎。隨著滑膛槍、疾病、西方農業方法和傳教士的傳入,毛利人的文化和社會結構開始解體。到了1830年代末,新西蘭與歐洲建立了聯系,因而許多歐洲移民來到這裏。
新西蘭原本就是毛利民族的土地,1839年,傳教士henry williams將懷唐伊條約翻譯成毛利語,壹***有512位毛利酋長簽署了這壹條約,從此,新西蘭才成為英國殖民地,或者說是現在的英聯邦國家之壹。
所以毛利戰爭,決不是毛利人民掠奪北島土地,而是真正的反帝國主義反殖民的民族戰爭
1840年英國人正式兼並新西蘭後,歐洲的殖民和統治開始使毛利人感到驚恐,特別是在北島。1845年壹些毛利族酋長開始劫掠群島灣(The Bay of Islands)和其他極北部地區(對此有時被稱為第壹次毛利戰爭),直到1847年才被總督格雷(George Grey)爵士率領的殖民軍鎮壓下去。他的勝利帶來壹段從1847年至1860年的和平時期。
「國王運動」(King Movement)是毛利人對土地受到日益增長的威脅所作出的反應。1857年北島懷卡托(Waikato)地區的若幹部族推選蒂·韋羅韋羅(Te Wherowhero)為國王,稱為波塔陶(Potatau)壹世。除推選出國王之外,他們還建立了參政會、司法制度和警察機構,這壹切都是為了支持毛利人保留他們土地的決心和阻止在此爭端上出現的部落間戰爭。雖然毛利人不是全部都承認這個國王的權威,但其中絕大多數人贊同「國王運動」關於拒絕出售土地的決定。
截至1860年,毛利人仍然占有北島的大部分土地,但1850年代移民人數大量增加,導致政府需要購買更多土地,可是許多毛利人堅決不願出售土地。1859年塔拉納基(Taranaki)地區的壹個毛利人蒂·泰拉(Te Teira)未經其部落同意私自把他在懷塔拉河(Waitara River)邊的土地賣給殖民地政府,從而引起1860~1861年的第壹次塔拉納基戰爭。只有「國王運動」的極端主義派參加了這次戰爭。
第壹次塔拉納基戰爭基本上是壹系列英國軍隊大體上成功地圍攻毛利人的設防村寨和民兵從事挖掘坑道的進程。英國人在1860年6月對普基塔考爾村寨(Puketakauere pa)的壹次攻擊中遭到失敗,因為當時毛利人突然發動反擊。但毛利人於10月在奧龍哥梅(Orongomai)和11月在馬霍埃塔希(Mahoetahi)連續被擊敗。1861年3月下旬蒂阿雷村寨(Te Arei pa)投降後達成休戰協定,毛利人繼續留在歐洲人占有的塔塔萊馬卡(Tataraimaka)那片土地上。
1863年4月格雷總督修建壹條進入懷卡托地區的進攻道路,把塔拉納基毛利人從塔塔萊馬卡區驅逐後,再度爆發第二次塔拉納基戰爭。與此同時,懷卡托戰爭也於1863年7月開始;「國王運動」各部落中心的懷卡托河地區成為歐洲人的主要目標。戰爭又壹次圍攻毛利人村寨,但毛利人也開始采用遊擊戰術。英國軍隊則得到炮艇和由殖民地誌願人員組成的森林別動隊的幫助。1863年10月和11月,歐洲人分別在米裏米裏(Meremere)和朗伊裏裏(Rangiriri)贏得重大勝利。1864年4月初,隨著奧拉考村寨(Orakau pa)的陷落,基本上結束了懷卡托戰爭。
被歐洲人稱為「蕨類植物中之火」,即毛利人稱為「白人的憤怒」的最後壹次戰爭,從1864年持續到1872年。敵對行動實際上擴展到全部北島,在1860年代中期,主要的毛利族戰鬥人員是狂熱的豪豪(Hauhau)武士。1864年英國政府有意締結和約,但是希望獲得更多土地的殖民地政府繼續戰爭並不斷擴大戰火。1865年7月格雷占領塔拉納基南部的韋洛洛(Weroroa)村寨。歐洲人和支持他們的毛利族部隊(1864年後大量增加)制止了敵對部落每次的新行動。從1868~1872年,豪豪武士得到由遊擊隊領袖蒂·庫梯(Te Kooti)建立並領導的新武士信徒集團林格圖(Ringatu)的補充。
所有戰鬥於1872年結束。毛利人的大片土地被沒收,毛利族的社會被永遠瓦解。「國王運動」的支持者退卻到北島中西部的國王領地。1881年前這個地區壹直對歐洲人封閉,並仍由毛利人控制,1881年才出讓給政府。
20世紀後半葉,約有9%的新西蘭人是毛利人,其中幾乎4/5為城市居民。城市化意味著充分接受城市文化和增加與歐洲血統的新西蘭人的接觸。毛利人和歐洲人之間的通婚率穩步增長,特別是青年毛利男子和歐洲婦女結婚者日多。然而從經濟方面來看,在從事地位較低、工資較少職業的人們中,毛利人所占比例仍多於歐洲人。這種情況主要是因毛利人所受教育較少的結果。為了提高他們的教育水準,1961年設立了毛利人教育基金會。雖然這個團體得到壹些成功,但大多數毛利兒童的教育成績仍然比其他新西蘭兒童低。因此很少毛利人能從事地位較高的職業。不過在所有等級的工作中,都有壹些為數不多的毛利人,他們在工作中也很少受到歧視。
在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毛利人壹般說來也已被其他新西蘭人接受,雖然有些人在城市中找房子可能遇到困難,另壹些人如果要和歐洲血統的新西蘭人結婚,也許會遭到反對,但就絕大部分而言,偏見並不是根深柢固的。許多毛利人害怕文化優勢甚於歧視,總希望保持他們的毛利人特性。差不多所有毛利人都有壹些歐洲祖先,某些認為他們自己是毛利人的人,實際上其歐洲祖先尤為突出。因此他們的特性與其說是遺傳學的,不如說是文化上的。
對於大多數毛利人而言,做毛利人意味著承認和尊敬他們的祖先,有對家庭土地的要求,有在他們祖先的村莊內被接納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people of the land)的權利。它意味著被接納為團體成員的資格,並和團體成員壹道***同承認毛利人的獨特思想和行為方式。現在已經恢復了壹些對毛利語(Maori language)的教學,1987年毛利語被規定為新西蘭的壹種官方語言。
在當代新西蘭,許多毛利人的文化習俗仍被保存下來。壹切毛利人的正式集會都伴隨著毛利語的演講、戰歌,正式接待賓客時都要互相以鼻子摩擦表示歡迎(稱為hongi),有時還舉行壹種作為儀式的挑戰;在預先燒熱石頭的地爐上烹調食物。在毛利人村莊中用作開會和典禮中心的雕有圖案的房屋,仍在建築。
現在多數毛利人認為在新西蘭最大的爭端仍然是土地問題。19世紀歐洲人土地交易中的不公正行為,使他們感受極深,所以他們對於政府采取任何有關改變土地法的措施,都疑懼不安。以前凡稱作「毛利人土地」的土地,必須經過特別法庭批準,業主本人才能出售。後來法律使得毛利人可以較容易地出賣他們祖業的土地。然而毛利人中有壹部分持強烈反對的意見,認為他們占有的土地只是由子孫托管,要壹代代傳下去。
自19世紀中期毛利人首次進入議會以來,他們在新西蘭的政治生活中已發揮作用。在議會的全部95個議席中,為毛利人保留了4席,所有自稱為毛利族後裔的選民,都可以在毛利人選區投票,但亦可在毛利人選區或非毛利人(普通)選區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