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俗小知識

民俗小知識

1. 關於中國民俗的小知識

春節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歷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壹開始為新年,壹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壹個古老節日。

壹般指除夕和正月初壹,是壹年的第壹天,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壹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壹為 *** 。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幾十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

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壹直叫“元旦”或“元日”。

2. 新年民俗小知識

[祭竈] [掃塵] [吃竈糖]

我國的春節壹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壹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竈儀式。舉行過祭竈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送竈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壹個好時機。

[洗 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壹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小除夕] [過趕年]

除夕前壹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

[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壹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拜年][開門炮仗]

[占歲][貼畫雞][聚財]

這壹天是壹年的頭壹天,春季的頭壹天,正月的頭壹天,所以稱為“三元”;這壹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初壹的時間。

[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壹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燒門神紙][谷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祭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壹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壹說破五這壹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壹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有不行刑的風俗。

[谷日][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谷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壹天稻谷豐收,天陰則年歉。

[石頭生日][賀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舊時民間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節][送孩兒燈][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節][巴烏節]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壹個月圓夜。因歷代這壹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壹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壹”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東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壹項重要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3. 中國傳統禮儀知識有那些

1、行走禮: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壹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

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2、見面禮: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壹定的規矩。

比如壹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壹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壹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

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托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

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壹般不再施行。

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壹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3、入坐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壹定規矩,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

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壹般在東席上作陪。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

陪酒的晚輩壹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盡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盡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

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4、飲食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壹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

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

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

所謂:“與人***食,慎莫先嘗”。古代還有壹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食不飽、***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5、拜賀慶吊禮:中國自古是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吊中有許多儀禮俗規。拜賀禮壹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級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

如古代元旦官員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

慶吊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壹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幹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壹系列人生禮儀。

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

小孩長大成人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壹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發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周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

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婚禮的 *** 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發禮與合巹禮。

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壹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

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最後壹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

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

親戚朋友都來吊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挽聯、挽幛或禮品、禮金。

亡者壹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吊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總之,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

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

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傳統的禮義標準。 傳統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

當然,現在我們對傳統禮俗的繼承是壹個復雜問題,需認真辨析,去偽存真,擇善而從之。

4. 求壹些民族風俗知識

民族知識競賽題/newspaper/cswb/b4/200406/t20040618_193138滿族見面禮平時上街見面,各自都應分清長幼請安問好。

男人皆施問安禮(即請不安)或施打千禮(即請大安),待長輩回話,方能動身。女人則施蹲安禮(即側身半躬身,雙手抉膝微微下蹲)。

滿族人以前施問安禮壹般每隔三五天都要向本族長輩問安,無論多少戶居住壹地均不能遺落此禮。後來,施此禮稍弛,但晚輩離家較久、歸來時,壹般都要向本族中長者問安,都要施三拜六叩的磕頭禮,在第二拜時要後退半步。

歲禮,壹般為滿族禮儀中較大的舉動。在除夕這壹天,吃過晚飯,闔家老少大小,均得到戶外走壹走,首先到供祖先的家裏的祖宗牌位前三拜九叩,然後逐家叩拜,行二拜六叩禮。

這種禮不分門戶、貧富之別,也不論平日親疏,壹般要求拜至午夜間(即民俗中的放鞭炮煮餃子接財神時)為止。拜年禮,在正月初壹早飯後開始。

行拜禮與辭歲禮不同,壹般要求有選擇地到本家長輩家施叩拜大禮。時至現在,由於各種原因,滿族的禮儀也漸漸廢弛了壹些,但是敬祖先、孝父母、禮賓客之禮猶存,滿族的風俗民情特點仍然很明顯。

漢族藏族 獻哈達都必須鞠躬,不得用手接送。客人來訪主人要在門外迎接,對尊、長者要脫帽彎腰45度,見平輩稍微低下就可;敬獻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習俗,客人不可拒絕,喝三杯之間還有許多細微的講究;送客要讓客人走在前,為客人牽馬備鞍。

主要禁忌有:不可觸摸佛像、佛供、經書、鐘鼓、活佛身軀和佛徒佩帶的佛珠,因為都是聖物;男坐左邊,女坐右邊,不可混坐;家有病人或產婦,不得進入。苗族 主人路遇客人不搶走第壹步,不走在前面;交談中用敬語稱呼;迎客要穿節日服裝;對貴客要到寨外擺酒迎候;客人到家門,男主人要叫門,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開門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樓;宴會上以雞、鴨待客為佳肴,尤以心、肝最貴重,要先給給客人或長者,客人則分給眾人享用,次序是先長後幼。

客人不要稱主人“苗子”,他們喜自稱“蒙”;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 爾族 飲食禁忌與 *** 教相同。

他們忌用單手接送禮物;忌穿短褲、短小衣物外出;睡覺時禁頭動腳西,禁四肢平伸仰臥。做客時洗手不可將濕手亂甩;不能在長者就座之前入坐;吃抓飯不要用手亂抓或抓了再放回去;吃剩殘物不要亂扔;用餐時不要從餐布或主人面前跨過;不要當著主客的面吐痰、擤鼻涕等。

朝鮮族 有熱情待客、尊老愛幼的傳統。客人進門前,要先幹咳壹聲,或以“在家嗎?”向主人示問;脫鞋進門,進門上炕;對長者起立讓坐,為長者讓路;讓客人吃飽吃好;客人吃飽,湯匙應放在桌上,或放在湯碗內;請可、客吃飯,主人要奉陪到底,不在客人之前離席;對稀客、貴客要以酒相待;節日飲食要與鄰居分享。

朝鮮族家庭禮節嚴格,講究父慈子孝,晚輩敬重長輩。壹般老少不同席,老人單獨設席;晚輩要待長者用餐後方可舉筷,不得在老人面前喝酒抽煙,如無法回避也要轉身而飲;對六十歲的老人,全家要舉行慶花甲儀式,跪拜敬酒祝壽。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壹種傳統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內參觀或想體驗當地民俗而住進船形屋,記住壹定要尊重黎族風俗。

在船形屋內有禁忌:不得戴草笠進屋,不得在屋內吹口哨,不得在屋內扛鋤頭……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據說是屋場“多陰”“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 *** 男女都喜歡戴白色的帽子,穿黑色的馬甲。

*** 婦女還喜歡戴蓋頭、金銀耳環、戒指、手鐲等。 *** 特別講究衛生,室內外清潔整齊,竈具潔凈。

平時洗臉洗手用湯瓶,沐浴用吊罐。 *** 吃牛、羊等反芻類的偶蹄目食草動物肉,也吃雞、鴨、鵝、魚肉,禁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虔誠的教徒食用的禽畜,還必須由阿訇代宰。 *** 群眾壹般不抽煙,不喝酒,男女老幼都愛喝由糖、茶葉、核桃、桂圓、紅棗、果脯等營養豐富的佐料配制的八寶茶。

有尊貴客人,會以豐富的"全羊席"和各種" *** 小吃"熱情款待。滿族 滿族人以小米為主食,吃黃米幹飯、黃米餑餑(豆包)以及“飯包”,喜歡吃粘食。

滿族獨特的風味食品是白片肉、血腸和豬肉酸菜燉粉條。過節是吃餃子,陰歷除夕晚飯必吃手扒肉。

最能代表滿族飲食文化的莫過於八大碗的“滿洲席”。此外,滿族還有種類繁多的風味小吃和點心,“薩其瑪”就是其中著名的壹種。

壯族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傳統民居有樓居、半樓居和地居建築三種類型。

樓居是幹欄式木樓,分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面圈牲畜。房屋的前廳用來舉行慶典貨物社交活動,兩邊廂房為臥室,後市為生活區,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彜族 彜族的傳統民居多為土木結構的“土掌房”。傳統服飾古樸、獨特、別具壹格。

涼山彜族成年男子左耳佩紅、黃大耳珠,在頭正中蓄壹小撮長發,。

5. 中國傳統文化小知識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小知識有:

1、四大名繡蘇繡〖蘇州〗、湘繡〖湖南〗、蜀繡〖四川〗、廣繡〖廣東〗

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蘇〗、火畫扇〖廣東〗、竹絲扇〖四川〗、綾絹扇〖浙江〗

3、四大名花牡丹〖山東菏澤〗、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雲南昆明〗

4、十大名茶西湖龍井〖浙江杭州西湖區〗、碧螺春〖江蘇吳縣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陽毛尖〖河南信陽車雲山〗、君山銀針〖湖南嶽陽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兩縣的齊雲山〗、黃山毛峰〖安徽歙縣黃山〗、祁門紅茶〖安徽祁門縣〗、都勻毛尖〖貴州都勻縣〗、鐵觀音〖福建安溪縣〗、武夷巖茶〖福建崇安縣〗

6. 中國文化常識

只有在這樣的傳統節日給市民以假期,大家才有心思和精力去過節,去體會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享受親情的快樂;也只有規定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才能體現 *** 對自己民俗文化的重視,為民眾提供壹個正確的指引,且有利於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以 *** 應該考慮立法為中國傳統節日正名!給她們貼壹個"法定"的標簽是絕對必要的! *** 的高姿態,必然換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喚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覺悟和興趣,否則,壹切休提。不知什麽時候聖誕節包括聖誕消費已在祖國大地悄然盛行,還真為中國的GNP保持穩定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GDP----國內生產總值也得跟著漲吧?計算公式中都有消費這壹項嘛。

可是聖誕消費能增加中國的GNH值(國民幸福總值,由不丹國王首次提出)嗎?NO WAY,不可能!起碼我沒有為聖誕消費而感到幸福,錢花的心疼是次要的啦,關鍵是這節過的窩囊!放著那麽多中國人自己的節日不過,聖誕節在那兒消費個什麽勁兒嘛!---這根本就是文化入侵!為什麽美國人不過春節!!為什麽不讓中國的春節增加美國的GDP---------(破折號表示聲調的提高和聲音的延續以及咬牙切齒)!!!牢騷歸牢騷,其實壹句話,人家西方重視自己的文化,才能搞的全球都過聖誕,中國的基督徒不多吧,可就是要跟著人家過,我們自己願意當然不關人家的事啦。當然過聖誕也不證明自己就崇洋,可心裏就是覺得不舒服,為什麽中國的很多傳統節日很有意義,可中國人自己就是不重視?為什麽我們知道人家有個聖誕節還跟著過,人家就不知道我們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毫不誇張的說:甚至好多中國人都不能把這些節日的含義正確無誤的說出來!我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其實不能怪偉大的中國人民,而是 *** 本身不重視自己的傳統節日在先------除了春節和元宵節外,妳們單位清明節和端午節什麽時候放過假的?中秋和重陽呢?我清楚的記得清明節跟同事換課回鄉下掃墓,返校後將兩天的課放在壹天上的痛苦經歷。

還有更痛苦的,唉,往事不堪回首------讓時間的車輪返回到兩年前的農歷八月十五,話說那年中秋節上午恰逢俺上最後壹節課,下課已是北京時間11點50分整,下課晚倒不打緊,可那天恰逢我講授新課程;講授新課程也不打緊,可那天的新課程恰巧又很難懂;課程難懂也不打緊,可我的學生恰巧還很好學;學生好學也不打緊,奈何我的輕功還沒練到家,於是我那可愛的學生們不顧壹切義無返顧的於教室門口擒獲了我,不假思索的從嘴裏蹦出了十萬個為什麽!求知的過程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時光又總是顯得短暫的,於是半個時辰的光景象壹柱香的工夫般匆匆溜走,等我回到家已是北京時間13點整!老媽跟老婆眼睛盯著月餅估計有壹個時辰了吧,我沒回家又不好意思吃,反正看到我時兩人四只眼齊齊發出殘忍的紅光,象要把我給吃了。還好親情是可貴的,她們最終口下留情,沒有真的吃了我,只是連手臭罵了我壹通------俗話說雙拳難敵四手,古人又雲好男不跟女鬥,所以我當然不是對手了被海扁壹頓。

幸虧我拜讀過金鏞先生的射雕三步曲,從降龍十八掌到九陰真經,從黯然消魂掌到乾坤大挪移還都練過,否則肯定要被罵的神經質,從此以後非象歐陽峰壹樣倒著走路不可!神經質倒是沒至於,可最終我還是功力大損,落的下場跟倒著走路也差不多------由於被罵傻了,吃月餅時我是把花紋拿倒了吃的,這真是壹個不可饒恕的大錯誤,這月餅吃的思路不清晰,吃的沒有邏輯性,不符合壹個優秀理科生的壹貫進食習性。試想如果 *** 在清明和中秋給全國人民提供哪怕壹天的假期,我也就不用這樣慘了我!搞的功力大打折扣,下次妳讓我使降龍十八掌我是使不出來了啦,妳要是嘲笑我本來就不會,我就不能使壹招亢龍有悔用事實來反駁妳了。

哈!玩笑歸玩笑,可道理是很明顯的:不是大家不想過自己的節,只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按農歷計算的,未必就恰巧趕上公歷周末,所以由於工作的原因大多數人想過也是有心無力,即使有重視的,也大都因為跟工作沖突而留下過不美好的回憶,久而久之也就將這些東東給遺忘或在心裏淡化。那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呢?很簡單:只有在這樣的傳統節日給市民以假期,大家才有心思和精力去過節,去體會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享受親情的快樂;也只有規定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才能體現 *** 對自己民俗文化的重視,為民眾提供壹個正確的指引,且有利於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以 *** 應該考慮立法為中國傳統節日正名!給她們貼壹個"法定"的標簽是絕對必要的! *** 的高姿態,必然換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喚起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覺悟和興趣,否則,壹切休提。我意已決:至函文化部,向懂得尊重傳統文化的人傾訴壹個普通百姓的心聲------至於喚起大多數人的覺醒就不是我這小人物力所能及的了。

今天是12月24日,學生見面就跟我說:老班節日快樂呀!!我心裏既欣慰又不是滋味:他們顯然對聖誕比對傳統節日感興趣。我該怎麽辦?難道我跟學生說:妳們丫的不要給老子過聖誕了,違令者斬!------這樣顯然不行,只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他們會想:大叔,為什。

7. 中國傳統文化小故事,小常識

從古至今,對妻子的稱呼有很多,查閱如下: 小君細君:最早是稱諸侯的妻子,後來作為妻子的通稱。

皇後:皇帝的妻子。 梓童:皇帝對皇後的稱呼。

夫人:古代諸侯的妻子稱夫人,明清時壹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來尊稱壹般人的妻子,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 荊妻:舊時對人謙稱自己的妻子,又謙稱荊人、荊室、荊婦、拙荊、山荊。

賤荊,有表示貧寒之意。 娘子:古人對自己妻子的通稱。

糟糠:形容貧窮時***患難的妻子。 內人:過去對他人稱自己的妻子。

書面語也稱內人、內助。尊稱別 *** 稱賢內助。

內掌櫃的:舊時稱生意人的妻子為“內掌櫃”,也有稱“內當家”的。 太太:舊社會壹般稱官吏的妻子,或有權有勢的富人對人稱自己的妻子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妳太太來了”。

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單稱妻,有的人為了表示親愛,在書信中常稱賢妻、愛妻。

老伴兒:指年老夫妻的壹方,壹般指女方。 娘兒們、婆娘、婆姨:有些地方稱妻子為娘兒們,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江南壹些地方俗稱妻子為堂客。 媳婦兒:在河南農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婦兒。

老婆:俗稱,多用於口頭語言。 繼室:續弦妻死後又另娶的。

家裏屋裏人、做飯的,都是方言對妻子的稱謂。 女人:壹些農村稱妻子為女人,或孩子他娘。

愛人:男女互稱。 右客:湖北鄂西山區對妻子的壹種稱呼。

夥計、搭檔現代都市對妻子的俗稱。 另外,舊時對妾的稱呼有“側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婦君”等。

  • 上一篇:武術器械的風格特點
  • 下一篇:氮化鎵電源優缺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