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鼓舞
木鼓舞,貴州省臺江縣、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木鼓舞是流傳在西南苗族、彜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擊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間舞蹈。
2、古瓢舞
古瓢舞用古瓢琴伴奏而得名,古瓢琴用桐木雕成,狀似家用水瓢,琴的面板有四個音孔,壹根音柱,音柱由板面直插入***鳴箱內,古瓢琴既是男青年們舞蹈時手上的道具。
也是舞蹈中的唯壹伴奏樂器,古瓢舞,壹直是圍著圓圈跳,由兩個男子拉古瓢和四個以上的姑娘壹起跳。更多的是人們圍成兩圈。
3、踩鼓舞
是年節、喜慶集會,尤其是農歷三月“姊妹節”時,必不可少的女子“鼓舞”。舞蹈時,先由壹名少女邊歌邊走入場內,然後繼續歌唱並擊鼓伴之。
4、板凳舞
板凳舞是舞陽河流域苗族(俗稱高坡苗)最喜愛的壹種民間舞蹈,其特點是節奏熱烈,舞姿變化不大而又饒具風趣,道具簡便,參與性強。
5、賜魚舞
賜魚舞是在“拾官人”活動中所跳的壹種原始漁獵舞蹈,主要流行於貴州、湖南、廣西、湖北、廣東等地,
6、蘆笙舞
蘆笙舞,貴州省、雲南省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壹。唐代的時候宮廷就有了苗族蘆笙舞蹈,當時蘆笙被稱為“瓢笙”。
20世紀80年,蘆笙舞經過發展形成了女子蘆笙舞,苗族有女不吹笙的習俗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女子吹笙並與男子同舞已屢見不鮮。其動作、樂曲均與男性蘆笙舞大同小異。
7、扇子舞
扇子舞,漢族傳統民間舞蹈之壹。哈尼族民間舞蹈形式之壹。“扇子舞”是朝鮮族代表性的舞蹈,最早源於朝鮮族傳統巫俗,後來發展成為表演性的壹種舞蹈形式,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如今,扇子舞已成為中老年喜聞樂見的鍛煉方式。
8、獅子舞
自漢代由西域傳入的假形舞蹈。新春之際在霹靂炸響的爆竹聲中“舞獅”,逐漸成為人們避邪免災、吉祥納福不可或缺的形式。形態可掬、溫文爾雅。
以表演戲球、踩踏板,與人親昵似貓的“文獅”和矯健迅猛、虎視眈眈,以高難雜技性表演為主的“武獅”,基本成為北、南兩方風格廻異的兩種“獅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