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是什麽意思: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
民本介紹如下:
民本,即以民為本。“民”是壹個政治意義的名詞,在古代是指與君、臣相對的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廣大庶民。“本”即根本。民本,即要以“民”為根本。民本思想相對於“官本”“君本”等思想而言。
其原意是中國古代的明君和賢臣為了維護和鞏固其統治、維護社會穩定提出的壹種統治觀,主要表現為安民、恤民、體民、愛民等。民本是中國傳統政治思維的重要特征之壹。
民本思想的發展介紹如下:
民本思想不斷被闡發和創新,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中國古代民本思想主要可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壹是民為邦本,格外強調民眾在國家中根本性的地位。“民為邦本”是民本思想的最重要的部分,其他民本思想都是圍繞這壹信條展開的。
民本思想對於中國古代統治者的重要啟示是,不能小視民力,要珍惜民力。對於民力不能無限地驅使,君主應該限制自己的欲望。二是制民恒產,即國君要給予百姓壹定的生產資料,並且為生產創造壹個良好的環境,不違農時,使民居有所安、食有所足。
這是孟子從經濟角度來論述民本思想,較之孔子的“為政以德”又進了壹步。該主張下,要求統治者采取壹種富民,使百姓安居樂業這這樣社會才會各司所職。不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亂。三是教化民眾這是穿於家思想當中的壹大內容。
民本與法家的差別如下:
和法家思想不同的是,儒家不主張通過嚴刑峻法使百姓畏懼不去做壹些違法亂紀的事情,對於民眾,儒家更重機教化而不是懲罰。君主應該“為政以德”,而不是實行苛政,苛政猛於虎,終將激起百姓的反抗,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