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
壹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壹脈相承。壹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壹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
山東膠東稱手巧的女子為“伎倆人”,“伎倆人”不管出在哪個村,都是人們引以為榮的事。她們的花樣子常常用煙火熏在土紙上到處流傳,成為遠近鄉村剪花的樣子。剪紙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戶。膠東的窗戶多是細長條形的格子,壹般只能貼壹些小的花,婦女們開發自己的創意,運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把大的構圖分割成條形剪出,再貼到窗上組合成壹個完整的畫面。這種稱為“窗越”的剪紙壹般貼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懸掛在窗前會活動的“鬥雞花”等,構成了系列性的“欞間文化”。與節慶的居室布置相適應,剪紙還用於墻圍及天頂仰棚的裝飾,以及器皿的貼花。
山東剪紙從古發展到今,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獨具有審美功能,因此,民間的“伎倆人”也就更加註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斷若連的線條和細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壹種凡人難以達到的絕妙。
山西民間刺繡
山西省民間,是民間刺繡藝術品的生長地。民間刺繡,在山西不獨歷史悠久,而且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具有反映山西風土人情的特色。
山西民間刺繡,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圖案純樸、色彩艷麗、構圖簡潔、造型誇張、針法多樣、繡工精致。這些來自民間的刺繡藝術品,大都出自農村勞動婦女之手。
山西刺繡,以忻州、晉南地區的刺繡工藝品最有影響。
忻州刺繡
忻州民間,刺繡在群眾中頗為普遍。代縣壹帶,刺繡品有著嚴謹、華麗、雅致的特色;五臺縣境內以及附近城鄉,刺繡風格呈現美厚端莊;忻州、定襄、原平等地,刺繡產品風格較為淳樸秀麗。
忻州刺繡,大致可以分為服飾、生活用品、祭獻物品三大類。
民間服飾,傳統的民間刺繡主要是作為穿戴的裝飾。這些裝飾,又多在婦女兒童身上。婦女服裝刺繡中,不同部位有著不同的花樣。“腕袖”( 上衣袖口 ),通常情況下多飾以含有平安、吉祥、如意的二方連續圖案。“領口”,刺繡中大多是如意雲,飾以花卉圖案。“裙子”,是古今婦女常用的衣服,前後各壹片,常常嵌邊、繡花,而顏色多為黑、藍、紅色的底。“上衣”,繡花多在胸口,常用圖案有魚戲蓮、牡丹花等。“頂子”,常在上面堆繡蝴蝶、蓮花等圖案。“鞋”幫子上,多繡以蝶戀花、蟾宮折桂等圖案。“涼冠”是婦女夏天束發用的,常常以黑底繡花,甚為精致。農村兒童的“兜肚”,多是紅色鑲邊的繡花,壹般飾有蓮生貴子、富貴長春等寓意吉祥 、繁衍的圖案 。也有繡五毒蟲,以取毒不近身的意思。男孩子身上的“圍嘴”,常繡有雙虎對頭、雙獅對頭、五福捧壽的圖案。女孩身上的“ 圍嘴” ,則繡以五蝶捧花、五蓮坐子、五魚戲蓮等圖案。冬天護耳的耳套,以桃形較多,常繡有吉祥動物花鳥紋飾。“童鞋”,男孩多為老虎鞋、前為虎頭、側有虎足、後有虎尾,向上掀起。在前面繡壹綠色蟾蜍的名為蟾鞋,含有“蟾宮折桂金錢落地”的意念。忻州鄉村中,還有小豬鞋、小狗鞋等等,都與當地民情風俗有關。女孩子的鞋子造型與男孩子相同,只是鞋前繡花圖案取吉祥、歡快、飾以含有寓意的花鳥圖案。
舊時嬰兒滿月時,親友都要繡制童帽作為贈禮。在這些刺繡中,贈男孩的以虎帽為多,分成單面虎、雙面虎、獅虎合身等等。而送給女嬰戴的是蓮花帽、女冠等刺繡品。
生活用品:忻州壹帶,常見的有枕頭花、虎枕頭。虎枕頭裏又有雙頭虎、人面頭虎、虎頭魚尾等,還有蛤蟆枕頭。這些枕頭縫制精湛,紋飾、造型別致。既是幼兒枕頭,又是兒童玩具。
男女結婚時縫制的方型合枕,兩頭繡以魚采蓮,魚征婚配性愛。
“砌花”,是忻州壹帶婦女利用各種彩色碎布條布片依形連制的各種生活用品。像墊子、書包、馬搭等。
“鞋墊”常常作為未婚女青年贈送未婚夫的禮物,常繡有福海無邊、事事如意、蓮花童子等圖案花紋。
“荷包”,有裝錢、裝煙等不同用途。壹般情況下,“荷包”繡工都比較精細,常常作為男女訂情的信物,而往往是女子送給男子的信物。
“針敝”,是供婦女插針使用的日用品。常分為上 、下兩部分 ,有魚、豬、虎、兔不同造型,也分外別致。
“粉線袋”,是城鄉農村婦女們剪裁衣服用的打線印工具,大多造型是動物,繡工壹般也分外別致。
“鑰匙套”,是婦女外出時常常佩帶在身上的日用品。上面常常繡以各種圖案,既有實用價值,又是隨身佩帶的飾物,繡工也多別致。
還有,每當傳統節日時,忻州地界內的許多地方,也為孩子們繡制壹些節日用品。
端午節,母親為子女繡制佩於胸前背後的五谷“香袋”。
平時,還有人們繡制給老人坐靠使用的“靠枕”;以繡花、割花、砌花多種手法制作的坐飾物“坐墊”;以及迎娶新人用的轎、車上裝飾的繡花“轎簾”、“車衣”等等。
祭獻物品:這壹類繡制品,常常用幹祭掃禮儀的靈堂、殿宇中的供桌裙幃、神龕帷幔等飾有龍鳳仙鶴、福祿壽禧、明暗八仙等精工繡物。還有的,繡制送葬禮議用的“棺罩”和亡人的“壽在”、“壽褲”上的刺繡,用料和繡工都甚為講究。
晉南刺繡
在山西南部的農村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繡來裝飾,像衣服的領口、袖口、裙邊、披肩、帽子、鞋子和被面、枕頭、喜帳、壽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繡圖案。
晉南民間刺繡,在臨汾、運城兩個地區的臨猗縣、萬榮縣、襄汾縣、洪洞縣、吉縣、臨汾市、運城市較為普遍。這些地方的刺繡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是晉南民間刺繡的壹般題材。而瓜果蔬菜、飛禽走獸、山川風景、亭臺樓閣等,更是生活中百見不厭的刺繡體裁。
晉南的民間刺繡,大都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這種傳統的刺繡技藝往往是通過家傳、互相之間的交流而得以延續的。這裏的女孩子,在少年時代就受到家庭的熏陶,開始學著刺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繡花在她們的成長中自然成為壹項重要的藝術活動。她們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了經驗和技能,又在長輩的影響教導下,從模仿進而獨立地去創造新的花樣,形成了晉南民間刺繡的獨特風格。
晉南民間刺繡的作者,很善於運用多種手法表現自己設想的題材。有的寫實,有的浪漫,有的誇張,創造出無數既富有裝飾趣味又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的刺繡工藝品來。
晉南民間刺繡在表現方法上,取材範圍很寬,而且造型生動、有些刺繡藝術品達到了栩栩如生的境界。以晉南農村兒童頭上戴的花帽子為例,這種帽子是根據兒童的年齡、節令的變換而設計的。不獨造型優美,色彩艷麗,繡工精細,而且帽子的耳朵、眼睛、舌頭都能晃動。加之以刺繡和披肩,非常引人,是壹件難得的民間工藝品。
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繡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繡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晉南刺繡,在繡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在刺繡針法的運用上,晉南民間刺繡主要用斜針、平針、散針繡和打子繡、套扣繡、盤金繡等多種針法,根據所要表現的內容,使用不同的針法,形成許多不同風格的繡品,反映了晉南農村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情趣。
晉南民間刺繡,歷史悠久,地方色彩濃重,構圖嚴謹,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山西民間木版畫
02月20日16:36 華夏經緯網
以晉南臨汾壹帶為中心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不但在民間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中國繪畫史上亦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作為壹種文人藝術與民間藝術的中介層次,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傳播和豐富了民族文化,也強健和完善了自身的藝術形象,成為壹顆光耀三晉的藝術明珠。
山西民間木版畫歷史悠久,宋山西絳州著名的畫工楊威,以擅畫《村田樂》而聞名京華,他的作品是汴梁城紙畫市場的搶手貨。1127年金滅北宋,將從汴梁擄來的刻印工人遷到平陽,這裏成為繼汴梁之後的北方重要雕版中心。其分布以臨汾及西南的古平水縣為中心,並擴及洪洞、趙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近代在甘肅發現的金《四美人圖》及《義勇武安王位》就分別刻有“平陽姬家雕印”、“平陽徐家印”的字樣,可見這裏刻印年畫的歷史也是相當悠久的。
明清時期山西晉南木版畫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特別是以戲曲題材為主要表現內容的戲曲版畫,在中國木版畫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戲曲版畫題材中,又與當地地方戲曲蒲劇的主要曲目相吻合。在表現方法上,結合當地風俗民情,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形成了晉南木版年畫獨樹壹幟的藝術特色。
清道光、鹹豐年間至本世紀初,晉南木版年畫的制作和銷售遍及城鄉,作坊、畫鋪隨處可見,僅絳州南關的益盛成,每年印銷年畫達十萬份左右。這些年畫在形式上滿足廣大群眾多方面的需要,如中堂、貢箋、條屏、三裁、拂塵紙、桌圍、窗畫、燈畫、門畫、歷畫、魚缸、福字燈等應有盡有,形成了五彩繽紛的彩印藝術世界。
晉南木版畫作為黃河流域民族文化的壹枝,長期受歷史文化、戲曲藝術、民俗風情的影響,形成了自己極有特色的造型體系風格。黃河文化的粗獷豪放、地方戲曲的凝煉剛健,歷史壁畫的流暢舒雅,集中凝聚和形成了它在線條處理、造型格調、設色技巧以及題材選擇上的藝術特征。
首先它在運用傳統白描手法雙勾鐵線概括地進行形體組合,再經雕刻制作,使刀味木味與線條的剛健相統壹,形成了別具韻味的藝術形象。人物造型尺度與表現方法尺度相統壹,不以形似為能,註重繪畫意識的體現,真正以繪畫語言傳達情感。在造型方法上,民間藝術隨意灑脫的自由尺度結合戲曲藝術程式化臉譜,典型化動態,再經雕刻工藝的制約,使各個藝術形象充滿了幹練、典型、幽默的韻味,神態動態的極度誇張使不合比例的造型充滿了藝術的合理性。在構圖方法上,嚴謹飽滿簡約的概括,充分吸收戲曲表演中舞臺造型和調度的藝術感染力,並常常以全景式、半景式、特寫式、連環式的方法隨心所欲地表現對象,安排構圖。設色方法以分版套印和手繪暈染相結合,巧妙地利用黑色主版的主導地位,以透明度極高的品色紅、綠、青、紫實施大強度對比和重疊,呈現出感人至深的藝術效果。同時民間藝術家們還註意到不同題材內容的作品又有不同的施色方法:神祗類的作品用色獰厲、強烈;戲曲類色彩設置活潑豐滿;仕女類的乎緩曲雅、暈染較多,其它童戲、傳說類的顯得概括、單純、輕松,沒有大起大落的強烈對比。
這種既有整體特征,又有局部層次的表現手法,使晉南木版年畫形成了自己完整優美的藝術形象,從而毫無愧色地俏立於民族藝術之林。建國後,在老壹輩美術家的積極倡導和組織實踐下,對晉南木版年畫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研究和發展,使這壹傳統民間藝術得以比較完整的保護和藝術上的更新。這裏試從如下方面將山西民間木版年畫加以介紹。
壹、驅邪鎮宅的護佑神
自秦漢時神荼、郁壘、白虎、金雞成為鎮守門戶,懲治惡鬼的護佑神祗之後,經歷代演變,古老的神眾已被新的神眾所替代,它所表現的鎮宅神大多是唐朝名將秦瓊、尉遲恭以及鐘馗等。傳說唐太宗病中受鬼魅縈擾,夢見秦瓊、敬德二人武裝守護,鬼魅全無,太宗大喜,遂命畫師繪之二人形象懸掛宮門永保安樂,後世沿襲,流於民間成為新的守護神。除了人中英豪可懾鬼魅外,鬼魅中的強者善者亦是人們心中驅邪護佑的偶像,鐘馗便是這樣由鬼成神的。此外獸中之王,鳥中之雄,如虎、獅、雞等都成為滿足人們心理驅邪意識的崇拜物。從晉南木版年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作為門神的敬德、叔寶造型魁壯、飽滿富有內在的力度,色彩華艷明快,對比強烈,刻線流暢生動,加上鎧甲、靠旗、頭飾、寶刀,整個構圖給人以頂天立地之感。人物神態豪放而和藹,體現了人們對這二位神祗的崇敬與信賴,也使年節增添了祥和的氣氛。而鐘馗之像在造型上雖有神之威武、獰厲,卻缺少人間情致,從整體氣氛上與人的情感形成壹定距離,構圖也采取動態的倒三角形式,形成動蕩之感。從環境對比上則以比例極小的蝙蝠代表變異的鬼魅妖孽,以顯示鐘馗的威力之大。這種樸實直率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技巧,與大眾純樸的審美思想相吻合,滿足了人民大眾在心理上和視覺上的審美需要。此外在對雄雞、猛虎的塑造上也都極力誇張其壯美威武的氣勢,形成壹種威懾力。
二、降祥納福的天地神眾
我國民間,可以說民眾有多少生活和心理的需要就塑造多少類神眾。就象供神牌上所寫的“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這種多方位的神靈崇拜信仰,為民間木版畫提供了無數創作題材,由此塑造出了許多具有我們民族內向、含蓄、沈穩、守成性格的眾神形象。
民間木版畫中數量最多的當屬竈神。老百姓稱竈爺爺、竈奶奶,這種稱呼本身就使他們的身份與民眾貼近了。因為竈神是日夜’與合家老小相伴,專司人間煙火的“現管”,所以在形象塑造上給他以長輩的慈祥而少有天神的威儀,假如在竈頭上壹年四季日日夜夜蹲著壹位吡牙裂嘴的黑臉大漢的形象,勢必在人們的心理上蒙上壹層恐怖的陰影,不如這壹對面帶笑容的老頭老太太使人感覺平易詳和。晉南木版畫中的竈神像采用組合空間構圖,把竈神的人間司職和上天述職放在同壹畫面上。人們既把他看作是平易的長輩,又忘不了他是受命的天神。色彩上根據節日氣氛的需要以紅黃為主色調,綠和紫色作為對比色強化畫面增添了感人的效果。
財神是民間供奉的第二大神,這位面帶笑容,富態可親的形象,手執如意和批財大印,壹到年底年初就笑咪咪地被虔誠的人們請進千家萬戶,滿足了人們對富裕生活向往的需求。藉人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天地神、馬王神、土地神、水草神、廁神、福祿壽三星、山神、水神、喜神等等各就各位,各司其職,接受著人們虔誠的供奉。這些神眾個個造型飽滿富貴,設色優雅熱烈,充滿了人情味。
三、豐富多彩的戲曲版畫
以戲曲為題材的山西木版畫,其作品之多,造型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蒲劇的故鄉是山西南部,其傳統劇目達四百多個,上至宮廷生活,下至民情生活,遠至神話傳說,小至民間故事,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它充實了當地民眾文化生活,也為民間木版年畫的創作發展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地方戲曲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也是歷代民間文化教化的重要範本。然而季節性強,流動性大,並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每時每刻的需要。木版畫變動態的戲為靜態的戲,變瞬間的美為永恒的美,與傳統戲曲交相輝映,形成了壹個民間藝術圈。民間戲曲版畫表現內容十分廣泛:《打金枝》、《少華山》、《訪白袍》、《黃鶴樓》、《高平關》、《西廂記》、《白水灘》、《賣水》、《美人圖》、《三家店》、《通天犀》、《二度梅》、《三進士》等等。而其中所表現的故事又大都是以當地發生的歷史事件、民間傳說為主,這就更增加了它的地域性特色。這些戲曲版畫壹般以燈畫、條屏、拂塵紙橫披等形式出現。其藝術特色正象山西民間美術專家王永豪同誌所言:“……偶見之,似覺尋常,若仔細品摩,卻自有其不凡之處。筆者認為其特別能引人人勝的便是人物(角色)造型的準確得體與形象的生動傳神,即我國古代論畫者所謂的寓‘神’於‘形’中,而‘形神兼備’。畫家似乎把戲中有關角色應具備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壹整套傳統表現技藝,通過巧妙的構思、精湛的繪技,用畫筆與雕刀,神情畢肖,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了。使觀畫者猶有觀其畫如見其戲,聽無音恰似有聲的感覺”。“在畫面布局上,它突破了舞臺藝術的局限,把傳統的戲劇人物、情節、背景和傳統小說、民間故事、現實景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之相得益彰,然後運用我國傳統繪畫的技法,根據劇情和畫面需要通過藝術概括加以再創造,使作品達到更完美的境界。這類作品的粗獷線條和較大色塊的處理,很有我國傳統國畫的寫意和近代黑白版畫的效果,它那誇張,意象的人物造型則又充滿著漫畫的情趣。她不僅是壹宗珍貴的美術品,而且是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資料。”(見《中國晉南戲曲版畫》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四、眾彩紛呈的世俗畫
作為民眾多層次的審美需要,幽默風趣的民間故事、傳說,優美典雅的閨秀氣質、裝飾,、充滿人情世態的日常事禮,都成為民間藝術家的表現對象,成為普通百姓裝飾、美化環境的文化需要。而雍榮華貴、秀麗典雅的人物仕女畫又成為世俗版畫中的代表作。
1909年在甘肅水城發現的金代木刻版畫《四美圖》,以優美豐滿的造型,準確的比例結構,不同時空人物的組合,合理的人物和景物造型的對比,健美流暢的刻線,把漢、晉時期的歷史人物王昭君、班姬、綠珠、趙飛燕塑造得顧盼生輝,成為我國雕刻印刷史上壹座光輝的裏程碑。從而也使我國的雕版印刷術從宗教題材轉向世俗內容,為中國年畫史上仕女畫的主導地位開了先河。
仕女畫藝術的繁榮與我國漢民族民俗內涵的母性特征的影響分不開。母性是人性的本源,母性特征就是傳統家庭特征,母性的溫馨氣息是家庭的主要氣氛制造者,女性的魅力又是社會群體的粘合劑,而母性又是人類藉以世代繁衍的根本所在。這正是仕女版畫世代不衰的最本質的原因。對母性特征的展示,對生殖繁衍意識的贊頌,加之對傳統文化忠孝節義的道德宣揚,綜合而成為世俗畫表現的主要範疇。
晉南仕女版畫多以貢箋、條屏的形式表現。整個藝術風格清雅嚴謹、設色明麗而豐富,以印刷、手繪、暈染相結合,線條疏密合理,流暢輕松,背景處理除主要道具外以大量空白形成壹種空靈含蓄的氣氛,這些作品除滿足人民審美需要以外,還是研究各個時期服飾習俗、生活方式的寶貴資料。
多子意識是中國家族觀念的產物。這是封閉型文化傳統,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以及對自然災害的不可戰勝,綜合形成的壹種歷史心理積澱。民間文化中通過各種顯性的和隱性的文化方式宣揚和贊頌這壹永恒的觀念意識。如民間廣泛流傳的老鼠娶親的故事,通過幽默風趣的方式,表達了人們對生殖繁衍思想的崇拜。木版畫中的老鼠娶親,以擬人詼諧的手法,表現了浩浩蕩蕩、吹吹打打的娶親全過程,實質是人間迎親風俗的縮影。並以貓鼠結親的悲劇性結尾,深化了生命主題,強化了人們善惡觀念。
在民間,《麒麟送子》是最普遍的求子題材。麒麟是我國傳統神話中的壹種祥瑞動物,在十六國前秦方士王嘉編造的孔子降生時“麟吐玉書”的瑞應故事在民間的廣為流傳,這壹題材便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題材,從深層文化結構上講,對這壹題材的崇拜,表明了人們已把普通的傳宗接代,上升到高層次的文化意義加以崇拜,是文明的發展。此外如“蓮生貴子”、“天仙送子”、“送子觀音”等內容由於同屬這類主題而倍受青睞。
在宣揚傳統的忠孝節義思想方面,以關公題材和二蔔四孝內容為最。對這種思想長期潛移默化的宣教,使封建社會中的人倫道德、家族觀念、民族意識得以凝聚和強化,這種方式在今天仍有壹定積極的借鑒意義。
以晉南為代表的山西民間木版畫以它廣泛的表現內容、精湛優美的表現技巧、久遠的歷史傳統和普遍豐厚的審美層次,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精美壹頁。它同時從民俗文化、戲曲文化、歷史文化等諸方面向各階層的文化學者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珍貴的形象資料。當代華美的彩印藝術已逐步地取代了木版畫在家庭中的裝飾地位,但它所開掘出的審美導向,依然是現代審美範疇的必行軌道。而且,民間木版畫的造型意識,已開始由民間俗物轉入文人視野中,成為專業藝術家吸收、借鑒、開拓新的藝術視野的優秀基礎養料,也是進行全新的藝術教育的基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