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民間節日飲食習俗:下沙大盆菜?

民間節日飲食習俗:下沙大盆菜?

在深受廣大觀眾歡迎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中,深圳福田下沙村的大盆菜宴成為深圳美食的代表,這道深圳本土的美食已經擁有數百年的歷史,並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不斷發展改進,更曾獲得“最大規模民間宴會——大盆菜宴”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那麽今天的民俗節日就為妳介紹這壹美味而溫馨的節日飲食習俗:下沙大盆菜。

下沙大盆菜是壹種流傳於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沙頭下沙村元宵節的漢族飲食習俗。起源於十三世紀的南宋軍隊飲食形式,後來逐漸發展成壹種民間飲食形式。“大盆菜”壹般是將十幾道菜包括煎蠔、雞、鴨、芹菜、蘿蔔等壹層層放入盆中進行烹飪,然後壹起食用。

下沙人吃“大盆菜”有500年以上的歷史。傳說公元1278年(南宋端宗景炎三年),元兵揮兵南下,宋建康節度使張世傑,吏部侍郎陸秀夫奉益王趙昰和衛王趙昺倉皇南走至官富場(即香港九龍壹帶),駐蹕二王村內。鄉人慌忙把各家各戶拿來的菜集中倒在軍用大面盆裏煮。分成壹盆盆百家菜,竟然香氣四溢,令饑腸轆轆的宋軍飽食壹頓。

後來在崖山海戰中宋軍戰敗,陸秀夫背著幼帝跳進大海。當地的居民看著皇帝落到這樣的悲慘境地,非常哀慟,於是全體村民又做了壹頓百家飯,哀悼大宋滅亡和皇帝慘死。慢慢流傳下來,就成了所謂的“盆菜”。

明、清兩代,當地人稱“盆菜”為“新安盆菜”(新安後稱寶安),當時吃盆菜用木盆盛菜,壹桌用壹個木盆,壹張八仙桌,四條長凳,八人壹桌,俗稱“吃盆菜”,並在港九地區的九龍、沙田、大埔、元朗、上水和深圳的寶安、南山、福田、羅湖各區沿海壹帶沿襲成風俗,但其做工、配料、烹飪方式保存完好的只有沙頭下沙村,後來下沙人丁興旺,生活越來越富裕,鬧元宵的人越來越多,就改稱為“大盆菜”。

“大盆菜”到20—21世紀時改用不銹鋼盆,盆裏有十五種菜,包括煎蠔、雞、鴨、豬肉、炸魚、油豆腐、支竹、牙茹、鱔幹、肉皮、雲茸、冬茹、芹菜、蘿蔔等。十幾道菜壹層層放入盆中,最上面壹道菜是雞鴨,寓意飛鳥歸巢。

大盆菜象征“百鳥歸巢”,團圓富貴,企盼來年國泰民安、五谷豐登。每逢喜慶及紅白喜事需要宴請賓客,主人家便請專業廚師制作盆菜供客人享用。壹盆菜吃完,宴席就結束。下沙族人自立村以來就有“元宵”節吃“盆菜”的傳統,每到正月十五,搭“燈棚”,點花燈,唱粵劇,全村老少歡聚壹堂,很是熱鬧。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壹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壹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

  • 上一篇:如何給老婆過壹個低碳型,節約型,並且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日,大家幫幫出點點子吧,好的話還有重謝!
  • 下一篇:求介紹舞蹈起源的英文段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