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水鄉片的建設漸成政府行政的熱詞。黨政大員次第到水鄉片區調研考察,而水鄉片區的文化建設成了當前行政的優先議題。以洪梅、道滘、望牛墩、中堂等鎮構成的東莞水鄉片區,歷來是東莞經濟發展的薄弱點。但與經濟發展的孱弱相對應的是:東莞水鄉片的水鄉文化,壹直是東莞本土文化的標誌。不管是龍舟還是花燈,都反映了東莞古老的文化傳承和氣質。 但在實際的文化提振中,因為鎮域的分割,各個鎮街形成了各自為戰的局面。如中堂鎮稱謂自己為“龍舟之鄉”,沙田鎮亦說自己是龍舟之鄉”。道滘說自己是水鄉文化名鎮,而望牛墩則稱自己為“東莞現代嶺南之鄉先行地”。各個鎮街紛紛爭搶有水鄉文化代表性的稱號,在板磚亂飛中,東莞的本土文化卻往往因為內耗而不能凝聚。 實際來講,各鎮紛搶“名優”稱號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擴大本鎮知名度,是為了招商引資而促進經濟發展。如樟木頭所舉辦的小香港旅遊文化節,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樟木頭的知名度,並最終促進了樟木頭的經濟發展。可以說不管水鄉片的文化推廣也好,還是其他鎮街的各類文化節,其真正的內核是經濟發展,而文化,不過是包裹在經濟發展上的外衣。這樣的文化發展態度必然造就了文化提振的急功近利性,而在文化反映上,也凸顯出膚淺的壹面。比如說水鄉各鎮都有舉行的龍舟文化節,我們往往只能見到端午期間的龍舟比賽,而與龍舟和端午相關的文字、圖片推廣,歷史建築的營建、河道景點的布置,都顯得貧乏或者沒有。 這樣的文化狀態,只能看到各級政府的“考古挖掘者”的姿態。他們在尋章糾句中推廣著本鎮的本土文化,這樣的文化提振形式,顯得整個水鄉片的文化發展形式,像極了壹個個循規蹈矩的老夫子,這樣的形象根本看不到文化發展的創新。 實際上來講,與同裏、木瀆等沈澱數千年的江南古鎮比,整個嶺南的水鄉文化是弱小的,文化的底蘊遠遠不足。江南的水鄉文化氣質,不僅有粉墻黛瓦的臨水民居,還有曲折幽深的園林,更有千古以來的無數騷客的體情歌賦。在整個珠三角的東北片,唯壹能稍微追隨末尾的,也只有惠州的西湖。但即便盛名如惠州西湖,也僅托名於被貶的蘇東坡壹人而已。東莞的水鄉片想依古而宣揚本土文化,真正的弊病是基礎太差。 如此看來,水鄉片區當前的文化宣揚操作,實在是有點小打小鬧的架勢。壹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若沒有幽美的山水建築,若沒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而僅靠鬧騰式的活動形式和口號宣揚,又怎能深入人心,又怎能宣導入理?可以說東莞水鄉片的文化發展形式,莫入了歧途。這是壹種壹哄而上的做派。 分析水鄉片的地理形式,其最大的優勢不是各類宏大的稱號,而是曲折回繞的水鄉地形。這樣的地理形式,實際上跟世界最著名的水城威尼斯有點相像。可以說東莞水鄉片的最大優勢不是美妙的的山水,不是厚重的非物質遺產,而是岔道眾多的水網河道。而若能將這些河網好好規劃,依托本土文化的底蘊,將河網和本土文化旅遊相結合起來,以各類的建築形式為依托,將各個鎮區建設成為深具嶺南特色的旅遊小鎮,則不管是文化的***聚創新也好,還是本土文化發掘也好,定能比舉辦幾場國際龍舟節要行之有效的多。 水鄉片要整體規劃,水鄉片的文化更要在挖掘的基礎上去創新。江南水鄉的優勢是東莞水鄉片的弱勢,但東莞水鄉片的優勢是在水鄉文化上的掣肘較少,更能在文化形式,建設式樣上盡心創新,從而打造古典與現代美相結合的新的嶺南文化體系。如此才能真正的推動東莞水鄉片的文化發展,才真正的將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結合起來。(作者:孫平 知名評論員)
上一篇:槊是什麽兵器?下一篇:江蘇寶應科技創業中心(寶應縣創業孵化基地)屬於哪個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