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的風俗有:端節、卯節、祭薩節。特色有:水族語言文字、水族傳統服飾。
壹、風俗
1、端節
端節是水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在端節期間,水族人民團聚在壹起,慶祝豐收、祭祀祖先、歡慶團圓。端節的慶祝活動包括祭祀、歌舞、體育比賽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活動是魚鷹捕魚比賽,展示了水族人民與自然和諧***生的傳統文化。
2、卯節
卯節是水族民間最重要的節日之壹,通常在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在卯節期間,水族人民穿著盛裝,聚集在當地的卯坡,對歌、跳舞、飲酒、玩樂,慶祝豐收和祈求幸福。卯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是水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祭薩節
祭薩節是水族民間祭祀女神“薩瑪”的節日,通常在農歷十月的第壹個卯日舉行。薩瑪是水族民間最古老、最尊貴的女神,被視為保護家園、佑護平安的象征。在祭薩節期間,水族人民祭祀女神、唱歌跳舞、舉行宴會,表達了對古老女神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二、特色
1、水族語言文字
水語是水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水文字是壹種古老的文字系統,主要用於記錄水族的傳統文學作品。水文字是由圖形符號和音節符號組成的,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水族文學作品包括神話、傳說、史詩、歌謠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布洛陀史詩》。
2、水族傳統服飾
水族的傳統服飾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水族女性的傳統服飾以藍黑色為主色調,包括頭巾、上衣、圍裙和鞋履等。水族男性的傳統服飾則以黑色為主色調,包括頭巾、上衣、長褲和鞋履等。水族服飾的圖案和細節設計富有民族文化內涵,反映了水族人民對自然界的崇敬和熱愛。
水族名稱來源
水族自稱“睢(suǐ)”,因發祥於睢水流域而得名,故民間有“飲睢水,成睢人”之說。水族的族名以“水”代“睢”,與唐代設置的撫水州有關。開元年間(713-741),唐朝在今黔桂交界的環江壹帶設置以安撫水族先民為主體對象的羈縻撫水州,這是中央王朝對自稱“睢”族群的確認,族名從此以“水”代“睢”。
此後,水族的族名在壹些私人的著述及史籍中出現,明末鄺露《赤雅》有“ 亦僚類”之說。在清代及民國的史籍中,出現水家苗、水家夷、水家等稱謂。過去的壹些史籍中,把少數民族視為未開化的族群。195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三都水族自治縣,族稱定為水族。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