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求二戰後歐美經濟政策的演變的文章!!

求二戰後歐美經濟政策的演變的文章!!

二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戰爭結束後,經過恢復與改造,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持續發展,西部、南部呈現繁榮景象;第二階段,面對危機與“通脹”,經過調整,8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形勢好轉,但債務負擔沈重;第三階段,通過調整政策,9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及其特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的經濟實力驟然增長,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占有全面的優勢。在完成了由戰時經濟向和平時期轉變之後,美國經濟從20世紀50年代起在上述優勢地位的基礎上進壹步持續增長。從1955至1968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雖然在同壹時期西歐各國和日本的整體經濟增長速度趕上了美國(法國為5.7%、聯邦德國為5.1%、日本為7.2%、英國為2.8%),但是戰後美國經濟在相當長的壹個時期中仍占有優勢地位。特別值得註意的是該時期美國經濟曾經出現連續106個月的持續增長,這壹記錄直至90年代出現所謂的“新經濟”之後才被打破。

美國戰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優勢地位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幹預。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的幹預不是表現在采取工業國有化的形式,而是運用財政和金融手段對資本主義的再生產進行幹預。其主要特點是不斷地依靠增加國家預算中的財政支出,依靠軍事定貨和對壟斷組織甚至中小私營企業實行優惠稅率來刺激生產,增加社會固定資本投資。雖然美國沒有在戰後實行工業國有化,其經濟體制仍保持著較為典型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但是,美國聯邦政府在戰後對許多新興的工業部門、重大科研項目、現代化公***設施進行大量的投資。比如美國政府對發展原子能工業的投資,從1945年至1970年***計175億美元;對宇航工業的投資,從60年代末起每年投入50多億美元。美國政府之所以如此做,是因為戰後科技革命的需要。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戰後美國的經濟繁榮有直接的作用,然而,對新科技產業部門的投資風險高,因此戰後美國政府就主動出面承擔起對這些部門的投資任務。美國政府在戰後對經濟的幹預還表現在,為了維持高出口水平,壹方面在“援外”項目下通過國家購買進行出口,另壹方面對某些美國產品的出口實行補貼。在“援外”項目下提供的出口在美國出口比重中,1949年占46%,50年代占30%左右,60年代占20%左右。此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科研和教育網點,推行社會保障政策等,在緩和國內階級矛盾的同時,進壹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戰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具有壹系列新特點。首先,從50~6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出現了壹個西方經濟學家所稱的“黃金時代”。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經過“黃金時代”的發展從1961年的5 233億美元上升到1971年的10 634億美元;1965~1970年美國的工業生產以18%的速度增長。1970年美國擁有世界煤產量的25%,原油產量的21%,鋼產量的25%。1971年美國擁有汽車1.11億輛,83%的家庭至少擁有壹輛汽車。1970年美國農產品比1950年增長了2倍,壹個農民能養活47.1個人。戰後美國經濟增長出現“黃金時代”的主要原因為:(1)上述已經提到的美國聯邦政府對經濟加強了幹預;(2)為應付冷戰而加強的國民經濟軍事化極大地刺激了經濟的增長;(3)戰後技術革命推動了經濟的迅速發展;(4)利用戰後的經濟優勢地位,擴大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充分利用國外的廉價資源,其中特別是石油資源,從而極大地獲取高額利潤;(5)戰後美國的國內政治局面相當穩定。

其次,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重心逐漸向西部和南部轉移。美國傳統的工業區在東北部,隨著戰後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沒有傳統工業負擔的美國西部和南部,由於擁有新興工業的原料——石油而特別適宜於諸如飛機制造業、石油工業和石油化工等新興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美國西部和南部的新財團也驟然興起,在經濟乃至政治上與傳統的東北部財團形成激烈的競爭。比如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的資本家,形成了加利福尼亞財團,控制了美國最大的銀行——美洲銀行;而南部的得克薩斯州由於戰時石油開采和軍事工業的擴建也形成了得克薩斯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在50年代就已成為美國的第三大財團,其實力僅次於摩根財團和洛克菲勒財團。得克薩斯財團的實力雖然差壹些,但是它經常和其他財團結盟與東北部的老財團如摩根和洛克菲勒財團展開對抗。美國西部和南部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西部和南部新財團的興起,對美國的政治也產生巨大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歷屆政府的大權主要由東北部的財團操縱,但是這種政治局面在戰後開始發生變化,西部和南部的財團逐漸在政治上與東北部的財團展開競爭。美國的政治權力不再由“多雪地帶”的東北部獨占,西部和南部的“陽光地帶”開始分享政治權力。

再次,現代跨國公司在美國興起。跨國公司在20世紀上半期就已出現,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早期的跨國公司還是以局部地區為重點,其經濟實力和業務經營的多樣化也沒有達到現代跨國公司的地步。戰後,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獲得空前的發展,對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影響。現代跨國公司首先在美國飛速發展的原因是:(1)美國在戰後憑借其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絕對優勢地位,掌握了世界經濟的領導權。美國的壟斷企業因此可以自由地向海外擴張,充分地利用全球資源和世界市場,通過直接投資,以投資代替出口,擴大並保持在世界市場上的絕對份額,從而贏得高額利潤。(2)美國政府對待企業特別是對待大公司采取十分寬容的態度。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歷了三次企業兼並的浪潮。第壹次兼並浪潮發生於 19、20世紀之交,主要為同壹產業部門的大企業吞並小企業。第二次兼並浪潮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其特點是從控制生產開始,到控制原料的供應和加工,直至最終控制銷售市場。第三次兼並浪潮就發生在二戰後,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其特點為混合合並,即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上互不聯系的企業進行合並和吞並,從而形成混合聯合公司。這樣的混合聯合公司從壹開始就不是僅以爭奪美國國內市場為主要目標,而是以世界市場為導向,為世界市場設計商品,根據全球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不同分布情況,同時在幾個國家生產,並把自己的金融和銷售戰略瞄準世界市場。由此,通過戰後混合兼並的美國大公司紛紛成為現代跨國公司。它們擁有巨額的資本、廣泛的經營範圍,並且其業務經營強調“全球戰略”,因此可以獲取龐大的利潤。例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原先的主業是制造汽車,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該公司除了制造汽車,還制造飛機發動機、洲際導彈、潛艇、宇宙飛船和家用電器等,並且在全球範圍內設立子公司,形成全球性的生產和銷售網絡,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在60年代合並了120個不同的工商企業,並將業務擴展至全球,在海外的57個國家中建立150余家子公司,經營範圍也擴大到面包和食品、人造纖維和紡織、建築、旅遊、印刷和出版、金融和保險等行業和部門,當然電話和通訊業依然是該公司的主業。

最後,戰後美國的經濟危機的烈度大大減低。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60年代末,美國沒有出現過1929~1933年那樣的經濟大危機,但是曾經經歷過5次經濟衰退(或者可以說發生過5次壹般的經濟危機)。戰後美國經歷的第壹次經濟衰退是在1948~1949年,其間工業生產下降了8.3%,失業率達5%。第二次經濟衰退從1953年8月延續至1954年8月,工業生產的幅度下降 9.1%,失業率達6.2%。第三次經濟衰退從1957年7月起到1958年4月止,時間雖比較短,但是程度卻比較嚴重,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1969年10月到1970年11月美國發生了戰後的第五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1%,失業率達7%以上。從上述壹系列數字可見,雖然戰後美國經濟並沒有擺脫資本主義經濟固有的周期性循環,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依然相隔壹段時間就要出現壹次,但是經濟危機的烈度都不很大,比如工業生產下降幅度基本在10%以下,只有壹次在13.5%,但恰恰這次持續的時間最短。另壹方面,戰後美國政府對經濟危機都實行了壹系列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手段,即運用赤字財政,通過膨脹通貨,刺激總需求,從而抑制經濟危機的破壞程度,避免大量的企業在危機中倒閉,同時控制失業率的急劇攀升,穩定社會秩序。當然,美國政府的這些國家幹預的辦法,在解決危機的同時,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國債大增,通貨膨脹有增無減,以至於積重難返,對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經濟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 上一篇:每天壹個釣魚小知識‖釣魚品牌!
  • 下一篇:江西景德鎮陶瓷基本簡介陶瓷的歷史與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