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求瑞昌的習俗,賞十分!!!!

求瑞昌的習俗,賞十分!!!!

1.飲食習俗

壹日三餐大米飯粥,壹稀兩幹。米飯又有大米飯、粟米飯、紅薯飯之分;米粥也有大米粥、 粟米粥、紅薯粥、綠豆粥、玉米粥多種。山區冬春常以紅薯飯、紅薯粥、蒸紅薯為主食。 近年來城鎮居民也以紅薯為健康食品,常吃紅薯粥。如今早餐以面點為主,且多在餐館就餐。菜肴葷素搭配,調味尚辣。傳統習慣喜自制鹹素幹菜、自腌臘魚臘肉,近年漸有改變,以食用新鮮菜和活魚鮮肉為主,少吃腌制菜肴。

家常飲食壹般不用酒,節日或來客必備。有些中老年人中晚餐興小酌。農村多飲用自釀的谷酒、糯米酒、紅薯酒,宴席則備瓶裝酒。居家飲水近年多以罐裝純凈水為多,出門則多帶瓶裝飲料。

2。服飾習俗

瑞昌居民歷來尚儉樸,亦愛美,衣著打扮,因時而異。上世紀80年代前,男士以穿中山裝者居多,女士以便裝為主,布料則以的確良、滌淪、毛料為時尚。改革開放後,居民服飾變化較快。外衣式樣繁雜、新潮,布料檔次不等。青年男士春秋以西裝為多見,布料以牢固、筆挺、免燙為時尚,內衣則以全棉為健康布料。中山裝僅有少數老人偶爾穿著。富裕人家開始追求高檔和名牌服裝,貧困居民也很少缺衣,衣衫襤褸者已很少見。青年女士愛戴黃金和珠寶首飾,老年婦女戴金耳環、金戒指者亦不少見。

3。傳統節日習俗

春節 : 農歷正月初壹是傳統的春節,俗稱“大年初壹”,是“壹年三節”中最為民間重視的大節。是日零點,千家萬戶燃放鞭炮,辭舊迎新;黎明開門,又鳴放鞭炮,以示“開門大吉”。但“出天方”、拜祭天地等舊習已漸消失。早餐後,出門見人即互道“拜年”、“恭喜發財”,為新春祝福。初二開始,親友互相拜年,壹般延至初五六結束。這壹習俗至今仍盛行。

元 宵 即農歷正月十五日,又稱上元節,仍屬廣義上的“過年”範疇。是日,城鄉居民早餐或晚餐多吃“元宵”(即湯圓),以示春節圓滿結束。民諺雲:“吃了元宵粑,各人做莊稼”。入夜,城區街道華燈四起,民居廳堂、臥室、廚房、衛生間皆掌燈,通宵不滅。傳統習慣整個春節晚間興玩燈,元宵夜最盛,故又稱燈節。是夜,龍燈、獅子燈、采蓮船、跑馬燈,以及腰鼓隊、武術表演隊等壹齊出動,徹夜不停。每到壹處,鑼鼓聲、鞭炮聲、燈歌聲不絕於耳。歌詞內容多是祝福國泰民安、人壽年豐。這壹習俗至今盛行,但參加玩燈的人以中老年人、婦女居多,年輕人過年後紛紛外出打工,無暇玩燈。

清明 : 為農歷二十四節令之壹。瑞昌居民清明節前後三天祭祖掃墓之風仍盛行不衰。農村有些地方還以族姓房頭為單位,齊聚族人為祖先舉行祠祭或墓祭,然後合族聚餐,謂之“吃清明祭”。清明前後,許多學校還組織學生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或烈士墓敬獻花圈,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端午 : 農歷五月初五日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節日期間,親友間興互送鹹蛋和糖、酒等禮品。是日,家家大門兩側插艾條,掛菖蒲,傳說可“辟邪驅妖”。早餐吃粽子、發粑、鹹蛋或皮蛋,中午全家聚餐。舊時還興飲雄黃酒,而今罕見。赤湖周邊村莊還常在端午節前後舉行龍舟競渡,本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今已成為壹項群眾體育活動。

中元: 農歷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又稱“七月半”。民間於十四、十五日傍晚,給祖先燒包袱的舊習仍存,只是作為紀念先人的壹種形式。

中秋 : 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秋佳節。親友相饋,以月餅為節日最佳禮品。是夕,常有人家老幼圍席而坐,對月談古論今,品嘗月餅,謂之“賞月”。機關、團體也有在此期間舉辦中秋座談會、茶話會之類的活動,以增加相互之間溝通。

重陽 : 古以九月為陽數,故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舊時,民間亦有重陽祭祖的傳統,謂之“秋祭”,今已少見。還有壹些文人雅士有重九登高、飲酒賦詩之習。今為老人節。有些機關單位組織離退休人員參觀名勝古跡或開展文體活動;也有些學校組織學生郊遊或野營。

除夕 : 農歷十二月最後壹天(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也有提前壹天吃年飯的),謂之“除夕”,意即辭舊迎新。舊時除夕日,民間須備三牲祭品祭拜祖先,謂之“還年福”,今已消失。而今,全家團聚,鳴放鞭炮吃團年飯,謂之“過大年”。仍很盛行。近年來,城鎮居民也有人家在餐館訂年飯,以圖省事。飯後,長輩給未成年的孩子發“壓歲錢”,而今也有晚輩給無固定收入的老人送“壓歲錢”的。晚間,舊時全家圍爐品茶,通宵達旦,謂之“守歲”。而今則喜看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節目,至半夜零點燃放鞭炮後方就寢。

4。婚嫁習俗

舊時“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辦婚姻的舊習早已消亡,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主婚姻已成主流。舊時表兄妹近親通婚習慣,今已不存在;而今遠程婚姻相對增多。農村青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與外地青年結為夫妻的已不少見。

民間婚嫁仍註重聘金、彩禮和嫁妝,且日漸講究豐厚、豪華。嫁妝有彩電、冰箱、摩托車已常見,富戶嫁女陪轎車、陪住宅的也開始出現。迎親用花轎已罕見,用轎車迎親、全程攝像者已很普遍。結婚新房裝飾日漸講究豪華,家具講究高檔,家電要求齊全。

舊時新婚之夜盛行鬧新房,除撒帳(爆米和棗、糖等)、祝賀詞外,還用各種方式戲弄新人取笑,而今改舊習,講文明,興唱歌、跳舞,或表演文藝節目等。

5。壽誕習俗

瑞昌民間盛行壽誕慶祝,年輕人謂“過生日”,老年人謂“做壽”。嬰兒出生三天,即宴請親友,謂之“做三朝”;壹月再請親友,謂之“做滿月”;周歲亦如是,謂之“做周歲”。年輕人過生日還時興外來風俗,唱祝生日歌、吹蠟燭、吃蛋糕等。老人到60歲時作興做60大壽(此後每五年或十年做壹次),邀請親友聚會慶祝或合家歡聚,***吃長壽面,***飲長壽酒。舊時,晚輩要向壽星行拜壽禮,而今已少見。但晚輩送衣物孝敬老人,或在當地電視臺為壽星點歌祝壽則常見。

6。喪葬習俗

人臨終,凡在外地的子女必須趕回家中,守候床前,謂之“送終”或“送老”。氣息後則化紙錢,稱燒“起身錢”。然後向親友報喪,親友則送以花圈、炮竹或現金等喪禮,並參加送葬。子女服孝,改戴黑紗或白花的居多,穿白孝服的漸少。機關單位職工去世,多由所在單位主持發訃告,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近年來,在市政府大力提倡下,城鄉死者都由棺葬改為火化。但多數在火化之後仍土葬,只是棺木換成了骨灰盒。也還有些人將死者骨灰盒放置在棺木內土葬(這主要是原先已置辦了棺木的)。

7。其他習俗

瑞昌民間新居落成或購買新房喬遷時,壹般都要設宴慶賀,親友則具禮品禮金祝賀。 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建辦公大樓,乃至橋梁、道路竣工,也都舉行剪彩等慶祝儀式,宴客送禮如同民間。 自恢復高考後,考上大專院校的學生家長都要備酒宴宴請老師、親友,親友則赴宴送賀禮。

8。民間剪紙習俗

瑞昌素有“剪紙之鄉”的美譽。民間剪紙藝術屬於即逝藝術,之所以能流傳,沿革如此漫長的時間,主要是依靠“傳承”來達到的,即上輩人通過言教手教,把壹些民俗文化觀念和剪紙中的藝術符號(即紋樣)以及自己在剪紙創作中的創新和體驗傳給下壹代,這個下壹代也可能是自己家的,也可能是別人家的,不計報酬,完全開放地壹代又壹代地不斷向下傳遞,從而傳承、整合、發展、沿革至今天。其傳承的管道是通過農村勞動婦女來完成的。

壹、年節習俗:過年,即陰歷春節及民間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節日。大量的節日喜慶活動導致了民間剪紙的廣泛應用。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廳堂居室剪紙拉花。大部分人家通過應用“梅蘭竹菊、蓮藕荷花、金雞報曉、魚躍龍門”等剪紙圖案,以示預祝新年吉祥、辦事如意、年年有余、四季平安迎春納福等美好願望。

二、婚嫁習俗:按瑞昌舊時的婚嫁習俗,提親前媒人必然會找機會首先讓女方向男方顯露剪紙繡花的才藝。相中後,女方則會主動向男方贈予壹雙巧奪天工的繡花襪墊或布涼鞋,作為愛情信物。在瑞昌曾流傳著這樣壹首民謠:好曲燒好酒,好米鍛好粑、求親要巧姐,玲朧會剪花”。婚嫁中壹般常用的剪紙繡花內容有“蝴蝶戲金瓜,喜鵲采梅、牛郎織女、龍鳳呈祥、鴛鴦戲水、觀音送子、金童玉女、榴開百子”等等紋樣,祈求百年好合、白頭偕老、早生貴子、多子多福。

三、壽誕習俗:慶祝壽誕在瑞昌壹直非常流行,壹個人自從呱呱墜地時就開始了,先是慶出生、慶滿月、慶周歲、慶十歲,然後從慶三十大壽以後,每十歲壹大慶。每逢壽慶活動,“壽星”的衣、帽、鞋、壽堂、壽帳等,全靠剪紙作品進行裝飾。其主要的剪紙繡花內容為麒麟送子、鶴同春、松鶴延年、壽比南山、長命富貴、福壽雙全等等。

四、喪葬習俗。老人的逝世,在瑞昌的習俗中屬於“白喜事”。辦這種喜事的涉及面不小,不僅牽動全村全族,往往還會驚動三親六眷及生前好友。辦理葬事的有關靈堂布置、靈屋仙鶴的制作,亡人的衣帽以及多種象征性的陪葬品等等,均促成了剪紙作品的大量應用。

五、巫術習俗:在瑞昌的歷史上,也曾經是壹個巫術盛行的地方,巫術活動壹直延續至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中期。巫術活動是針對各種大的疾病而行的,其根本原因是由於過去的醫學不發達所致。巫師事先吩咐藝人用紙剪些“紙人、紙船天車”或“中馗捉鬼、上山老虎、獅子扒球、天花娘娘”等等,然後,便通過巫師壹邊念咒,壹邊借助有關的剪紙作品進行要術,從而以達到所謂的為病災者驅邪治病、化兇為吉。

六、農事習俗:在諸多的農事中,壹般都屬純生產活動,然而瑞昌卻有兩項活動與剪紙有著密切的關系。

其壹,每逢采摘新茶的季節,家家戶戶的女性村民幾乎全部上山采茶,這壹天,她們將著力的打扮自己,用親手精制的各種剪紙繡花服飾進行“全副武裝”。對於這種強度不大的體力勞動,村姑們當作壹種難得的社交和娛樂機會,相互盡情的交談、嬉戲及對歌賽歌。此時如有男人路過,她們就會用歌或笑來進行“挑釁”並著意顯露自己最漂亮的壹面,以便取得男人們的贊賞。

其二是插秧,瑞昌有句習俗語:“大人望插秧,小孩望過年”,可見插田在農民心中的份量。插田在農村中采用互助的辦法,與采茶略同,只不過這是男人的事。此時如有女性村民路過,男人們則會用插秧號子來取笑嬉罵她們。開秧們的時候,必須在田邊插上若幹束剪紙小花以示慶祝。

在瑞昌,“手藝”是被人們普遍尊重的,而剪紙藝人的手藝又不與金錢掛鉤,因而剪紙藝人的享譽更加非比壹般,倍受人們的愛戴。正因為如此在廣大農村,剪紙和繡花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未婚姑娘的“必修課”,特別值得壹提的是:在農村婚配中有壹條不成文的習慣,男家擇偶壹般有兩條標準,壹是粗工,二是細工,粗工是指女性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可以幹農活。另外壹條細工則是善於剪紙繡花,人們把這個作為考核青年女性智商高不高的標準。否則,只能算作次等姑娘,而次等姑娘是不可能嫁到壹個好的婆家,不可能選擇到壹個好的丈夫的。這些,也是瑞昌民間剪紙常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正因為剪紙這壹手藝的傳承是產生在各個家庭,又是個體進行,因而,它不存在譜系,也無據可查。

  • 上一篇:民俗風情與旅遊之間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
  • 下一篇:瀝粉貼金是什麽?瀝粉貼金裝飾畫怎麽制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