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歐洲,從舌頭開始
吃是最早接觸到的物質生活———我在壹部戲劇裏如此說道。有壹天,我才明白過來,我其實是說出了壹種歐洲的傳統。
在中世紀的歐洲,生活是艱難的。沒有電或暖氣,冬天更是難熬,使人感到有趣的,還是烹調和進餐。當活躍的戶外生活刺激了胃口,面對著堆積如山的食物時,人們從不退縮。據記載,亨利王八世的壹次晚餐,從下午五點壹直吃到次日淩晨三點。只是在這時,所有的參加者才覺得就此退席是合適的。因而,就形成了這樣的風俗:宴會上應該有豐盛的菜肴,食物多多益善竟成了時髦,飯食過量亦成了壹種社會風尚。
由於暴飲暴食使人覺得頗不好受,因此羅馬人首創了用壹根羽毛搔癢喉嚨使自己嘔吐的辦法,把他們在漫長的宴會中先吃下去的東西吐出來,然後從頭開始。幾個世紀以後,在英國,有風度地暴飲暴食也成了壹種交際方面的風尚。直到伊麗莎白女王時代,人們才認識到暴飲暴食對於健康是壹種威脅。
今天,歐洲飲食趣味也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譬如是壹瓶82年的波爾紅酒、壹塊雜糧面包、來壹個薰衣草料理,和心愛的人壹起在普羅旺斯立下愛情之約。這顯然成為壹種優雅的格調。這樣的典範生活場景,用不著在歐洲某地,就是在亞洲,乃至中國的上海、北京完全可以從容地實現那種淡雅、清新、恬靜以及品位的生活了。
路易吉?巴爾齊尼在《難以對付的歐洲人》壹書中將其概括為:沈著的英國人,反復無常的德國人,好爭吵的法國人,靈活的意大利人,謹慎的荷蘭人。壹位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特意在德、法、西、意四個國家中進行了壹項“按喇叭研究”:當綠燈亮時他的車故意不動,以觀察後面司機的耐心程度。結果德國人最文明,平均7分鐘才開始鳴笛;意大利人最沒耐性,法國和西班牙人居中。還有人專門對“歐洲人的排隊風格”進行過研究。結果表明,英國人、俄羅斯人、波蘭人被公認為最能排隊的民族,他們認為在人多的時候,排隊比擁擠更節約時間,也比較公平。而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則最缺乏排隊意識,他們認為排隊束縛了人性的開發,貶低了人性的自由。
又有人在德國某城市的街頭做了個試驗,把“男”、“女”兩個大字分別貼在馬路兩旁的電話亭上,然後躲到壹邊觀察。他們看到前來打電話的男人都進了貼有“男”字的電話亭,而女人們則進了貼有“女”字的那壹個。過了壹會兒,“男”電話亭外排起隊來;而“女”電話亭則空著。又過了壹會兒,壹個行色匆匆的男人看到這種情景,便毫不猶豫地推開了“女”電話亭的門。試驗者上前訊問,原來這是個法國人,而那些排隊者統統都是德國人。法國人說,電話亭又不是洗手間,分什麽男女?德國人說,既然貼了字,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清原因之前,還是先遵守規定再說吧。
最歐洲的生活也許並不是榜樣,但它確實是壹面鏡子。
吃喝歐洲,向嘴唇致敬
歐洲飲食文化的特點是什麽?我認為用兩個字便可準確地概括,這就是:“實效”,壹如他們講求實效的作風。歐洲人每日例行的三餐食譜:面包、奶酪、果醬、黃油、生蔬菜是早餐必不可少的。方便的話,再來少量熟牛肉、水果或點心。當然,這些食物並不是人人都吃全,而是自助性的,各取所需,不論是家裏還是在餐館都壹樣。歐洲人的午餐是最簡單最匆忙的,所謂“工作午餐”,中午只有壹個小時的空當,匆忙之中不可能吃出什麽花樣。由於下午還要工作,絕大部分人午餐時不喝酒,牛排是午餐常吃的。晚餐是歐洲人最從容的壹餐。歐洲人下班時間較早,壹般是下午4點半到5點鐘,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準備晚餐。
歐洲人習慣自助式或套餐形式,即使很多人壹起用餐也是各吃各的壹份,吃完AA制結賬。在家裏,雖然不存在付賬,那也是各取所需。不論在哪裏用餐,大家都自覺地按需取量。如果將食品過多地拾在自己的碗碟裏吃不完剩下,將被視為是很失禮很不文明的事。在這壹點上,歐洲人已形成壹種心照不宣的行為規範。
歐洲酒館之多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壹日三餐離不開餐前酒、餐中酒、餐後酒;從外回家,要喝“進門酒”,睡覺要喝“睡前酒”。不論在任何時候,他們喝酒都是忘情的,自我的。他們喝酒從不去理會別人的情緒,只為自己的情緒而喝,也只為自己的情緒而醉。請人喝酒也不例外。他們請人進酒吧,壹不為客人點酒,二不與客人碰杯,三不為客人買單。
其實,這是壹種以尊重自己為前提的尊重他人的風範。
數字歐洲,與白襯衫壹道呼吸
根據“威廉默瑟”人類資源顧問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在生活品質全球排名方面,多由歐洲各大城市名列前茅。這項研究***調查215個城市,以39種不同的標準來衡量各城市的生活品質,衡量標準從政治、經濟到醫療、公***服務、娛樂、購物、學校、住屋與環境。
結果發現,有8個歐洲城市名列前10名。生活品質最高的是蘇黎世,其次是維也納,排名第3的是溫哥華。悉尼與日內瓦並列第4。法蘭克福、奧克蘭、哥本哈根並列第6。波恩與慕尼黑並列第9。倫敦與華盛頓、紐約並列第41。東京排名25、新加坡35、香港69。
有心人計算出壹個答案,在歐洲生活哪兒最省錢?
結果是,妳應該住在雅典,吃在馬德裏,穿在倫敦,玩在都柏林,生病在巴黎,這樣的生活方式在歐洲最省錢。這是最近歐洲統計局向人們透露的。歐洲的生活價格指數自南向北逐漸增加。
調查顯示歐洲生活品質的確是全球最佳。由此,可以這樣說,如果給人類壹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就目前而言,最歐洲完全是人類過上美好生活的“天堂”,因為,在那裏,妳能與白襯衫壹道呼吸藍天。
歐洲風貌,理性之浪漫
最歐洲特點首先在建築特點上顯現:
圓拱是歐洲建築最具革命性的代表。曾被譽為人類建築史上最優美的形式之壹,由圓拱而發展建構出寬廣高大的建築空間。
列柱。從簡單的柱廊發展為歐洲建築最根本的形式,列柱也成了歐洲建築最重要的特色標誌,就像梵帝岡教堂的兩邊向外伸展的列柱。
噴泉呈現著歐洲生活靈感的撫慰。從古希臘羅馬時代,噴泉壹直是歐洲生活空間中最浪漫的主角之壹,表情豐富,神韻盎然的神像雕塑的水池,供人駐足流連就像最富盛名的羅馬海岸之泉。
廣場。歐洲壹直是崇尚自由的國度因此從私有空間到公***空間,廣場總是最核心的主角,除了提供居民聚會與社交的場所更營造出壹種悠閑開放的生活形象,就像意大利舉世聞名的聖馬可廣場。
雕塑是落入凡間的天使羽翼。從歐洲的宮廷花園與博物館到壹般街道,都可以看到壹些大大小小的雕塑,因此,這些雕塑幾乎與建築本身連為壹體,成為空間中最具品位的壹個角落,就像歐洲常見的大街雕像或維納斯雕像。
屋頂是天空中最典型的美麗大使。歐洲建築的屋頂就像壹座藝術品,有文藝復興式圓頂,歌德式聳立的尖頂以及十九世紀末新古代式的平頂,屋頂的圖騰代表了壹個時代的精神或是壹個家族的興盛,例如法國皇家的百合圖騰就鑲在建築的外觀上。
要是說到人,用浪漫的法蘭西人舉例是最恰當不過了,但我以為從德國人身上更容易看到歐洲的本質。有壹則笑話說,世界上最令人煩惱的事情之壹就是聘了壹個德國人當廚師。因為德國廚師會用計算精確到克的作料烹飪出世界上最難吃的飯菜。這當然是在調侃德國人,說明他們刻板、不善於變通,既缺乏法蘭西人的浪漫,又沒有中國人的口腹之欲,因此,他們是世界上活得挺累的壹群人。
其實,妳只要在德國境內走壹遭,就會發現以往的成見是可笑的。譬如法蘭克福有壹個巨大的“活動變人形”像。這個簡單到線條化、如中國的剪紙般模樣的女人造型就樹立在法蘭克福國際博覽中心前的廣場上。她大概有五六層樓那麽高,手中拿個錘子像是在敲打著什麽。接著,她竟然動了起來。原來機智的工程師把她變成了壹個電動人,並且在她的身體的關節部位裝上齒輪,這樣她的身體就會在電力的帶動和齒輪的潤滑下,緩緩地完成“壹錘定音”的全過程。利用高超的制造工業水平,把嚴謹、理性、呆板的東西擬人化、具象化、生動化,這不是德國人的另壹種浪漫又是什麽呢?
在羅馬貝格廣場的公平女神雕像前,在慕尼黑將音樂和啤酒壹起吞下肚的酒館裏,我壹次次地看到了德國人酣暢和浪漫的另壹面。歌德為什麽能夠創作出《少年維特之煩惱》等壹系列名著,因為他常年生活的魏瑪***和國以其寧靜的氛圍、寬容的心態讓歌德能夠壹生無憂,盡情暢遊於文學的浪漫天空中,展露憂傷與歡樂。不同的是,法蘭西人善於誇張地表現自己的壹切成就,而德國人則喜歡藏而不露,“潤物細無聲”而已。
最歐洲已經構成壹種理性的浪漫之風範。
歐洲差距,從人做起
只要妳環視四周,總會不斷聽到這樣的言論:開普敦是南非最歐洲的城市;墨爾本是澳洲最歐洲的城市;波士頓是美國的最歐洲———享有“美國雅典”的美譽;澳門則是亞洲最歐洲的城市等。近來,在中國壹些都會城市,歐洲化衍生到商業行為模式中,成為壹種吃香的概念,譬如北京,西南有棉花城,東有珠江帝景,完全大打歐洲小鎮風情和文化為主題的Townhouse社區這張牌。
其實在中國,明眼人壹下子明白,上海這座曾經上個世紀初期被歐風浸熏過的城市才是最接近歐洲味道的。黃浦江邊上芝加哥學派的哥特式建築的花崗巖的大樓———和平飯店,始終充滿了昏暗沈重的黃色燈光,泛黃了的白色大理石清爽而典雅,路過大堂,褐色的高大爐壁板,黃色的銅欄桿,青春時代建築的黑色鑄鐵花紋旖旎浪漫地曲卷著,還有維也納來的咖啡,紐約來的黑色絲襪,巴黎來的香水,彼得堡來的白俄公主,德國來的照相機,葡萄牙來的雪利酒,夾帶著冒險的傳奇,無不使上海歐味十足,至今不變。
但是,這壹切只僅僅是模仿和向往最歐洲的開始或初步。
歐洲無疑是重視禮儀和典章的,壹般那裏的生活者具有如此鮮明的特點:壹派紳士風範———非常有禮貌且友善,早上上班時間坐電車,除了學生外,男人幾乎全部都是著西裝打領帶;在路上問路或是請路人幫忙照相,壹定會得到熱心人幫助。
前不久,歐洲國家在瑞士洛桑舉行了壹次專題研討會,以探討“最完美的女性”所應具備的特點。通過比較和鑒別,得出的結果是,最完美的女性應該具有:意大利人的頭發,埃及人的眼睛,希臘人的鼻子,美國人的牙齒,泰國人的頸項,澳大利亞人的胸脯,瑞士人的手,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大腿,中國人的腳,奧地利人的聲音,日本人的笑容,英國人的皮膚,法國人的曲線,西班牙人的步態,再加上德國人的管家本領,美國人的時髦裝束,法國人的精湛廚藝,中國人的醉人溫柔。可見,每個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點、甚至獨特的優點,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尊重其特點而學習其優點,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自己更加完美起來。
最後,需要澄清壹點的是,帶著最歐洲的記號生活著,這並非是崇洋。因為,當作為亞洲的我們以最快的時間接受歐洲物質之美的同時,歐洲也在被亞洲精神化———真正的世界性就是人人生活在享受的美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