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評價中國工業化發展成就?

如何評價中國工業化發展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壹)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壹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壹。

3.制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制造業占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進壹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壹,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壹。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壹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制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壹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壹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壹批工業互聯網平臺,制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征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制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占全部制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堿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準煤,占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制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制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制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制成品進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制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 上一篇:有誰知道“麥田守望者”這個樂隊?
  • 下一篇:近義成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