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首先,我們要明確教材安排主題圖的目的是什麽?和老教材相比新教材每個例題前都有壹幅主題圖,《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那麽,安排主題圖的目的壹是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二是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要培養學生在觀察情境圖的過程中學會收集信息,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從而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的。而往往有的教師在處理主題圖的時候把主題圖濃縮成壹個文字題,這樣處理違背了教材的編排意圖。那麽,在處理主題圖的過程中怎樣提問才是有效的,為什麽會出現上述案例中這種情況呢?我認為是教師的問題缺乏明確的目標,在問題中數學信息指向性不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教師要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結合數學學科所特有的數學信息去展示、交流、表達他們的數學思維。
案例2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教師有兩種不同的提問方法。方法壹:教師拿出事先準備的壹些物品,問了如下的壹些問題:什麽是面積?這個球的表面在哪裏?這個盒子的表面在哪裏?這些物體的表面妳們有什麽感覺?…… 方法二:教師請學生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物品,摸壹摸這些物體,並把自己的感覺告訴同組的同學。小組交流後,讓學生把交流成果與大家壹起分享。
分析:有些教師總喜歡把問題掰開揉碎,講深講透,學生不用動腦就能聽明白。這實際上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價值,有百害而無壹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從整體上把握問題,創設具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不言而喻,方法壹問題過小;方法二讓學生在真實、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這種開放性的問題,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教師提出壹個問題之後,發現班裏絕大部分學生都舉手了,只有為數不多的學生沒有舉手,便說這個問題我專門找壹位這節課還沒舉手的同學來回答,沒有舉手的學生漸漸地低下頭不敢面對教師的眼神,教師還是讓他們來回答問題,很明顯結果是這些學生回答不出來。
分析:有些教師在選擇回答問題的對象時,出現了壹些偏差。如,只提問好學生,或專門提問壹小部分學生,冷落了大多數學生;對差生進行懲罰性提問,讓學生難堪。在壹個自然形成的班級裏,學生的基礎和智力層次是參差不齊的,教師應該不失時機地給各個層次的學生創造“拋頭露面”的機會,讓他們學有所得,體驗成功的喜悅。所提問題要切合學生的心理水平,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跳壹跳就能摘到蘋果“。教師提問不能搞壹刀切,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應抽中差生來回答,對於難度不大的問題應讓中上生來回答,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應讓優等生來回答。
教師在提出問題後,不要急著給予過多的解釋與引導,而要留給學生壹定靜靜思考的時間,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讓熱鬧的課堂沈寂下來。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善於賣關子,讓學生自行深入思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進入最近發展區。教師在課堂提問後應環顧全班,利用學生思考的時間,註意學生壹些非語言的暗示,從而知道學生對問題的反應:學生舉手則表明他們想回答這個問題;當學生準備回答時,便會身體稍微前傾,微張嘴;學生聽到問題後低頭或躲避教師的目光,則有可能他沒聽清楚問題或無法回答這壹問題。因此,在教師提出問題後的停頓期間,就可根據學生的這些表現,選擇合適的對象,把握適當的時機,有針對性地提問。
針對以上案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做到有效提問,教師要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運用得好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啟迪學生的思維,能使學生認真思考,自覺開發知識的寶藏,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
2.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師生之間溝通和理解,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紐帶,是教師在組織、引領和實施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行為。
3.提問更是壹個重要的技術問題,有效的或高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將壹堂數學課變得輕松自如,將學生引向知識、能力的目標,為學生創造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機會,對教師駕馭課堂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有效提問的著眼點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矛盾處、對比處,在學生的疑難點、興趣點、模糊點。有效提問還應註意十戒:壹戒只提問優等生,省時省力省心;二戒只提問差生,哪壺不開提哪壺;三戒以問代罰,為難學生;四戒不給學生思考時間,突然發問;五戒模棱兩可,節外生枝;六戒越俎代庖,自問自答;七戒不置可否,不作評價;八戒大而無當,無從作答;九戒多而瑣碎,串講串問;十戒提問如林,面上開花。
5.有效提問壹定要準確把握發問時機,問題盡量只說壹遍,註意問題的層次性;要向全體學生發問,然後指名回答;在提問之後要停壹會兒,讓學生有時間思考;要為不能回答或者回答錯誤的學生提供思路;當學生回答正確卻不充分時,要補充另外的信息或者引出更深層次的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要註重提問的實效性,其中的關鍵在於提問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認知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值得壹提的是,教學的創新是課堂教學發展的不竭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學機智靈活、機動地動態生成新的提問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研究。在教學中做壹個有心人,這更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 總之,課堂提問的方法多種多樣,需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要註重提問的實效性,其中的關鍵在於提問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認知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具體特點。值得壹提的是,教學的創新是課堂教學發展的不竭源泉,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教學機智靈活、機動地動態生成新的提問方法,進行創造性的教學研究。在教學中做壹個有心人,這更有利於提高我們的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