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江西元宵節特別的風俗有哪些?

江西元宵節特別的風俗有哪些?

1、南昌:耍龍燈

南昌講究“正月十五大於年”,張燈、賞燈、耍龍燈是南昌人元宵節的主要習俗,它突出壹個“鬧”字。

往年元宵節裏,各種舞龍隊伍走上街頭,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到處鼓樂喧天,許多大街小巷搭起臺子唱起連本大戲,入夜之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門前都要掛起彩燈,各種燈籠大顯身手。

2、撫州:跳儺舞

在南豐,每年元宵節裏,2000多名民間藝人參加“儺舞鬧元宵”活動。壹到元宵節,就能遠遠聽見喜慶的鑼鼓敲得震天響,村裏的儺班正在跳傳統的“和合”舞,用古老的跳儺方式祝福村民新年吉祥如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和合”舞象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傳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富裕起來的農民更喜歡用傳統的跳儺來慶賀豐收,祈福納祥。

3、贛州:舉條燈

在崇仁縣航埠、沙堤、六家橋、河上、東來、三山等鄉,壹些大族村落存在“舉條燈”習俗,人們用壹條長約5尺的木板,兩端挖孔,板上綴4~6個方(圓)形燈籠,內燃蠟燭,每人肩負壹條,用木棒把兩條板燈的孔洞互相聯結,首尾另加紙紮的形似龍頭龍尾的燈籠,像壹條紅色透明的長龍。

長的條燈達數百米,有四五百條板燈,晚上行進在田墩上,蜿蜒曲折,伴以鼓樂齊鳴,鞭炮喧天,有如金龍出岫,蔚為壯觀。

4、上饒:舞板龍燈

每年元宵節前後,在玉山、婺源、上饒縣等壹帶的農村都有舞板龍燈的習俗。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戶自紮,每戶各置壹長條形板凳,上紮二至五個花燈為龍身。

各節花燈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壹人手持。壹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元宵之夜,穿行於村鎮小道,燈光映天,如巨龍遊走,壹時間萬人空巷,場面非常壯觀。

5、九江:賽燈粑

在都昌縣有賽燈粑的習俗,祈求風調雨順、無災無難、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在正月十五元宵節下午5時許,村裏就有人敲鑼,目的就是告訴村民,讓每家每戶都要準備燈粑到祠堂祭祖。

很多村民都是在正月十四晚上或正月十五上午開始做燈粑,燈粑的原材料是米粉,在村民的手中,米粉被捏成各種形狀,有豬頭、雞、狗、牛、猴子、魚、羊等形狀。到了傍晚6時許,很多村民都拿著各自準備的燈粑來到祠堂祭祖。

祭完祖後,村民都拿著各自的燈粑回到自家,壹起吃飯慶祝元宵佳節。對很多村民來說,如今做燈粑過元宵節更多的是壹種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壹種憧憬。

  • 上一篇:求壹篇關於木建築的論文 2000字即可 急急
  • 下一篇:法定分類途徑清單工作存在的問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