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江西地方戲曲有哪些發揚贛地文化風采

江西地方戲曲有哪些發揚贛地文化風采

在江西的戲曲文化中,戲劇劇種十分多,特別是采茶戲,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戲劇。那麽,江西的地方戲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壹起去看看這些發揚贛地文化風采的江西地方戲曲吧。

贛劇

贛劇是壹個兼唱高腔、亂彈、昆腔及其它曲調的多聲腔的傳統戲曲劇種。所用方言為贛語。其起源和前身為弋陽腔,為著名的古代四大聲腔之壹。弋陽腔饒河班、信河班兩大流派1950年相合,隨後進入省會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贛劇團,弋陽腔於是更名為贛劇。

贛劇的彈腔,以二黃、西皮為主,其它還包括秦腔、高撥子、浙調、浦江調和文南詞諸腔,其中優美動聽的文南詞腔調尤受群眾的歡迎。解放後,贛劇藝術進行改革,整理、改編演出了《梁祝姻緣》、《還魂記》、《竇娥冤》等優秀傳統劇目。

贛劇的發展對對京劇、川劇、湘劇、秦腔等44個劇種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

弋陽腔

弋陽腔,傳統戲曲聲腔之壹。簡稱“弋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戲曲聲腔,它源於南戲,產生於信州弋陽,形成於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戲在信州弋陽後與當地贛語、傳統民間音樂結合,並吸收北曲演變而成。它至遲在元代後期已經出現。明、清兩代,弋陽腔在南北各地蕃衍發展,成為活躍於民間的主要聲腔之壹。清李調元《劇話》說:“弋腔始弋陽,即今‘高腔’”。故弋陽腔又通稱贛語高腔。

弋陽腔的唱腔結構、伴奏及行當與余姚腔、昆山腔、海鹽腔基本壹樣。據清·李調元的《劇話》:弋腔始弋陽,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陽腔又通稱為高腔。弋陽腔又有徒歌、幫腔、滾調等演唱形式,配以鑼鼓,氣氛熱烈,它的粗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點,深受廣大勞動群眾的歡迎。

盱河戲

盱河戲,流傳於廣昌縣境的壹個古老劇種。別名大戲、土戲。盱河戲發祥於甘竹鎮,原先專唱高腔,後與皮黃諸腔盱河戲相結合,遂形成以唱皮黃腔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劇種。因該劇種只流行於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為盱河戲,並建立了廣昌縣盱河戲劇團。

主要招式有起霸、撈劍尋月、金錢跑馬、觀音觀掌、落馬擒王、團牌擺陣、長棍開操、花槍對打等。其特點為,原專唱高腔,後以唱皮黃腔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熾烈而規範,是古老而傳統的民間藝術。

東河戲

東河戲是在江西省贛州市東河片地區高腔的基礎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黃調、桂劇、安慶劇、弋板、南北調、秧歌調等,發展成擁有高、昆、彈三大聲腔較為完整的漢族戲曲劇種。因其形成於贛州東面貢水流域,故稱東河戲。東河戲中的亂彈腔首先將自己的觀眾定位於下層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實際也證明它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

古老而獨特的贛州東河戲,是客家先賢創造的戲劇藝術財富。它豐富多彩、風格獨特、可塑性強、鄉土氣息濃郁、立足農村的表演形式,贏得了不同層次觀眾的青睞。在贛州東河壹帶的鄉村中,仍然保留著眾多民間東河戲班,在傳統節日和婚喪嫁娶時,人們都會邀請戲班唱上幾臺大戲。

寧河戲

寧河戲起源於江西修水,由酬神還願的的儺戲發展而成的漢族戲曲劇種,角色分類與徵劇相似,但更為細密,舞蹈動作特點甚多,唱腔以二犯與西皮為主。傳統劇目中《文公走雪》、《銅橋渡》、《采石磯》等劇較為罕見。

寧河戲又稱“寧州大戲”或“寧河班”。是江西大型的漢族戲曲劇種之壹,它發源於修水縣,流行於贛北及湘、鄂、贛交界壹帶。寧河戲文武兼備,唱、念、做、打完整成套。傳統劇目可查者約4000余種,多系整本,聲腔以二凡和西皮為主,兼收徽調、昆曲和民歌小調。

  • 上一篇:求:我國古代榨油的歷史,資料和圖片“:》
  • 下一篇:河北玉田泥塑特點介紹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