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有形的物質又是無形的精神載體。在我省,畬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現在,由於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畬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於當地漢人,能保留壹定的民族特色的還在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尤以閩省畬家婦女特色顯著。所以我們必須加快、加緊研究、保護好本省畬族服飾文化。把握畬族服飾的意蘊與創新,為我省文化產業和經濟建設做貢獻。
畬族的概況
畬族自稱“山哈”,“哈”,畬語意為“客人”,“山哈”即居住在山裏的客人。自唐以來,畬民們因生存、發展需要,從廣東沿福建的山嶺向北、西遷徙並不斷分支,適時、適地定居在浙西南、江西、安徽等地,與漢民族交錯雜居,形成了現在“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格局。在遷徙的進程中,該民族不斷融入當地的文化、風俗,受漢族文化影響較深,漢化明顯,畬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自己的文字,百分之九十九的.畬族使用漢語客家方言,通用漢文。作為畬族文化中最醒目的標誌之壹的民族服飾也不例外,也在不斷地吸取當地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目前畬族服飾“大相同,小差異”的特點。
畬族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中人口排列居第 19 位的壹個古老的民族,現有人口 70.9 萬(據有關資料統計),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安徽等省的百余個縣、市。
江西畬族的分布與服飾文化現狀
1.江西畬族的分布情況
我省的畬族分布在7個鄉80個村500多個村民小組,近15萬人,是全國畬族分布的三大省份之壹。這七個畬族鄉分別是上饒鉛山縣太源畬族鄉、上饒鉛山縣篁碧畬族鄉、鷹潭市貴溪縣樟坪畬族鄉、南康市赤土畬族鄉、撫州市樂安縣金竹畬族鄉、吉安市青原區東固畬族鄉和吉安市永豐縣龍崗畬族鄉。
2.我省畬鄉服飾文化現狀
筆者在課題研究期間,帶領課題組成員深入上饒鉛山縣太源畬族鄉,鷹潭市貴溪縣樟坪畬族鄉等地進行實地調研,通過當地相關的人員和畬族群眾了解當地服飾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情況。
(1)我省畬族服飾總體特征。
筆者看到在各畬族鄉政府保管的畬族服飾,男、女服裝以藍或黑色為主,只是傳統的苧麻或棉大都已被化纖織物所代替。女上裝為大襟小袖衫,在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花邊多是大紅、桃紅夾著黃色的花紋,刺繡各種花鳥及幾何紋飾,也看到了畬族婦女最具有特色的“鳳凰裝”與“鳳冠”。畬族男子服裝基本與漢族相同,男服壹般是青色和藍色大襟短服。
(2)在保護和傳承上的好的做法。
我省註重民族地區經濟與文化發展,通過以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基礎,開發畬族鄉村特色產業項目,帶動各項文化和經濟產業發展。
①設立畬族文化廣場、服飾博物館等文化類展示場所,展示畬族發展歷史、風俗信仰、服飾及歌舞、特色產品等。如鷹潭市貴溪縣樟坪畬族鄉。
②突出畬族資源特色,建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特色鄉村旅遊景區。如吉安龍岡畬族鄉以“紅色歷史、藍色民俗、綠色生態”發展旅遊業。在貴溪市樟坪畬族鄉能欣賞到體現畬族精彩藝術的“狗王圖”和“馬燈舞”,還可聽到畬族的多種山歌。
③通過舉辦畬族文化藝術節挖掘、展示畬族文化遺產。2011年4月26日至28日,江西省首屆畬族文化藝術節在貴溪舉辦,預計2015年4月21日至22日將在江西吉安舉辦江西省第二屆畬族文化藝術節。
這些推廣畬族民族風情的做法為保護我省的畬族服飾文化起到壹定的作用。
3.依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畬族由於歷史上的遷徙與漢族交錯雜居,沒有形成大塊聚居區域,而在長期與漢族交往的過程中,畬族服飾面臨被同化而湮沒。筆者在畬族鄉看不到身穿畬族服飾的畬民。
(2)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變化,生活節奏加快,使得堅實耐磨、保暖為主的傳統民族服飾不被新壹代畬民們所接受,對他們的經濟生活沒有實際意義,取而代之的是簡潔、明快、具有時代美感的服飾。
(3)筆者也了解到如今的畬民家中已沒有了本民族服裝,在重大畬族活動裏,參與者所穿的畬族服飾也由鄉政府統壹安排穿戴。
(4)如今的青少年壹代,他們觸摸不到畬族的民族符號與表征,無法領會畬族的精神內涵,沒有傳承畬族服飾的責任感和主動性。現江西畬族服飾中植物染、手工刺繡等傳統手工藝已然缺失,已成為現代工業化的產物,拙樸氣息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