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池州的風俗是是什麽

池州的風俗是是什麽

1、葷年素年

歷代官府均十分重視維護九華山佛地尊嚴,禁止各種弊害,如對占佛地作攤場、砌酒店塞交通、宰豬殺羊、穢汙教理等現象均勒碑警戒,於是形成了以素食為主的生活方式。清至民國間,九華街商戶入居,雜以山民,佛教查禁不嚴,葷禁松弛,出現了僧人吃素、山民吃葷的混合局面,逐漸習以為常。但為尊重歷史習俗,當地居民於春節之際,先過葷年,後過素年。葷年,農歷臘月二十八日(小月二十七日),當地居民舉家葷食,次日以草木灰將鍋碗器皿擦洗幹凈,開始素食。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再做素菜過正年,吃過齋飯,或祭拜祖宗、或守歲、或娛樂,或進香,素食壹直持續到新年正月初三。葷年、素年已成為九華山冬遊重要項目之壹。

2、池州戲曲

地處江南的池州,山青水秀,歷史悠久,是人文薈萃的地方。古儺舞(儺戲)、青陽腔、目連戲都滋生、繁衍在這裏,在中國戲劇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現概要介紹如下:

貴池儺戲、儺舞

貴池儺戲、儺舞是以宗族為演出單位,以請神敬祖、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目的,以戴面具表演為特征的古老儀式性藝術形式,是古代民間社祭(土地的祭祀)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它匯蓄和積澱了從上古到近代各個歷史時期的多元的宗教(含巫、道、 釋及儒家等多種)文化和民間藝術,特別是戲曲文化,從而在劇目、聲腔、表演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品格。據明嘉靖《池州府誌》記載,早在明中葉以前,它便盛行於池州。至今每逢春節期間仍有演出活動。

貴池儺戲在小農經濟條件下的宗族中代代沿襲,互不交流,很少受外來藝術的影響,仍保持著宋雜劇和古南戲的古樸風貌。中外專家學者皆認為它有極珍貴的戲曲史料研究價值。因而被譽為“戲曲活化石”。

青陽腔

青陽腔是明代嘉靖、萬歷年間(1573-1620) 產生於中外聞名的佛教勝地九華山下的青陽縣,流行於池州壹帶的壹種戲曲聲腔,又稱“池州調”。它是在博采余姚腔、弋陽腔及當地佛樂、民曲、土 戲之精華的基礎上,形成的戲曲聲腔。

曾以其行雲流水的“滾調”優勢,風靡於大江南北,更借石臺、太平梨園班社的傳播,足跡遍及贛、鄂、湘、川、黔、魯、閩等省,享有“南北時尚,徽池雅調”之美譽。在中國戲曲史上有重要位置。清代鹹豐以後,受戰爭影響,青陽腔在本土上逐漸絕響,僅有部分劇目聲腔幸存於儺戲、目連戲以及本省的嶽西高腔、江西的湖口高腔等地方戲中。

貴池目連戲

目連戲是我國以表演“目連僧救母勸善”故事為主的民間古老戲曲。其歷史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唐代即有目連扮演的形式出現。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記述了當時京城上演“目連救母”雜劇的盛況。

明萬歷初,祁門人鄭之珍在貴池之剡溪(今屬石臺)根據民間演出本整理為《勸善記》三冊,首演於貴池。各班社競相以各自的聲腔(余姚、弋陽、太平、青陽諸腔通稱高腔)形式搬演,由此形成全國各地不同演出風格的目連班社。

貴池目連戲在解放前尚有民間班社多個,又稱“花槌”,其聲腔與南陵壹帶的目連戲(“青槌”)有所區別。

3、百子會

信奉佛教的人集體朝山,人數滿百人以上稱“百子會”,兩百人以上的為雙百子會;不滿壹百人稱小百子會。朝山者身眾著灰上裝、青褲、黃圍兜上印有“朝山進香”字樣,在香首帶領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鑼唱贊、逢廟叩拜。大多在地藏王生日(農歷七月三十日)活動最盛,素以能夠在這天晚上趕到九華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靜坐“守塔”為榮。還有壹些香客為亡故雙親上山敬香,他們身穿亡人的壽衣,以求得地藏王的印章祭祀亡靈為最大心願,佛界神話說是持此印信,亡人在冥司有遍行無阻的特權。

4、臘八粥

臘月初八被佛教界奉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苡仁、桂元、紅棗、香菇、蓮子等八種食物合煮“八寶粥”,邀請周圍山民***進聖餐,並施舍給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對佛祖的敬奉。其後漸成民間自煮八寶粥(稱臘八粥)食用的習俗。

5、龍燈

九華山及附近鄉鄰逢年或重大節日活動時,以舞龍燈、獅子燈慶賀助興。龍燈以竹篾紮成拱形,壹拱壹板,每板長約1.5米,內燃蠟燭,少則九板、多則數十板(均為奇數),每板1人扛舞,並敲鑼打鼓隨行.龍燈是民間慶賀喜慶的壹項大型集體活動,所到之處觀者如潮,十分熱鬧。

6、除夕進香

九華山居民吃過除夕團圓飯後,或看電視守歲、或娛樂,直至新年零點鐘聲敲響後,有的是全家出動,有的是家主代表,先洗臉漱口,燃放鞭炮、煙花,謂之“出行”;再將事先準備好的香、鞭炮、煙花帶上到肉身寶殿(遠處的則到附近寺廟)進香。進香途中,即使遇見熟人,也不言不語,進香完畢回家時方可相互招呼致意。除夕進香是為了祈求新的壹年裏平安如願。據說若燒得第壹柱香,最為吉祥。現已成為當地過年必具之習俗。

(以上主要是九華山的傳統習俗)

===================

參考資料:

/wszg/list.php?na=池州&lv=citys&tbn=c_henan&tp=msfq

  • 上一篇:漢族民間音樂傳統形式有哪些
  • 下一篇:河南中醫藥大學在哪裏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