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評價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如何評價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根據知乎導演的講述:導演曾經參與拍了故宮100,《我在故宮修文物》是導演第二次拍攝故宮。正好有制片人雷建軍老師就帶著學生們在做各個修復組的田野調查,寫調查報告,關於各種工藝各個師傅的介紹。又恰好是2015年故宮建博物院90周年,領導們覺得這個項目好,就重啟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資金不足並且只有半年的制作周期,周壹周五拍,周末剪輯,連拍帶剪,用了三四個月完成拍攝,又用了三四個月進行剪輯。成片效果卻超乎想象的好。

有幸參觀過故宮,可惜是在看過這部片子之前,《我在故宮修文物》可以說是大型文化科普現場,不急不躁緩緩道來的畫外音,將文化瑰寶徐徐展現在觀眾面前,明明沒有煽情的地方,觀看時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兩眼發酸。

這種簡單到近乎單調的拍照方式,樸素到近乎平淡的展示方法卻是最真實的展示了文化的底蘊。中國的片子很多熱衷於神秘化以至於使事件失了真實性缺乏感觸,《我在故宮修文物》反其道而行,用最平常日化的敘事,感動著屏幕前的妳我,如果這種片子再多壹些,文物面對的破壞可能會更少壹些。

《我在故宮修文物》采用實地拍攝,全片沒有壹個專業演員,卻都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看似樸素無華默默無聞,實際上都是頂尖的學者。他們熟知各朝各代,他們精通各種科技知識,他們謙遜溫雅,他們自豪自信。

很驚喜於《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表現手法,揭開歷史神秘的面紗,展示現代人與文物穿越千年的對話。原來記憶中高大上無法觸及的文物也能如此的平易近人,原來莊嚴肅穆的深宮偉院也能輕松明媚。那些蔥郁茂盛的果樹,那些安家落戶的“禦貓”。

故宮鐘表還留有上千件,壹個人的壹生是修不完的,需要壹代代師徒傳遞來完成。印象最深的是王津的鐘表組,壹句在修我就退休了,屏幕外的某墨差點淚奔。王津修過的鐘表不計其數,精妙絕倫的藝術品都是存在生命的,那些動起來的鐘表演繹者創造者與修復者的智慧,可惜這些精致震撼的工藝只能塵封在展覽櫃中。

王五勝說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了,故宮的很多地方卻還沒有去過。將壹生奉獻給修復事業的大師們,倘若沒有這部紀錄片,恐怕都沒幾個人能夠知道。

  • 上一篇:漢服是什麽?為什麽要穿漢服?
  • 下一篇:河南塔溝武校怎麽樣?校風怎麽樣?真正在裏面呆過的朋友說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