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優秀的旅遊從業人員,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壹。那麽導遊詞應該怎麽寫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1老龍頭坐落於山海關城南的臨海高地,依山襟海,長城聳峙海岸,優越的地理形勢,加上精心建造的軍事防禦工程,氣勢之大,海嶽天開,被喻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我國最具權威的長城學界泰鬥,羅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長城博物館”來贊美、評價山海關長城,其中老龍頭長城功不可沒。這裏的入海長城、濱海長城與天下第壹關段的平原長城以及角山壹帶的山地長城、三道關的山谷長城、九門口的河道長城,壹起組成了中國長城建築史上的神來之筆、明代萬裏長城的精華地段,山海關長城。
老龍頭長城的修築始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由大將軍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前衛哨城。明代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衛京師的海防要塞。
老龍頭歷經明清兩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擔負著不同的歷史責任。終明壹代,它是嚴密的海陸軍事要塞,清代順治至嘉慶時期則是觀海覽勝的佳絕處,自1840年以後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龍頭重又擔負起抵禦帝國主義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建築,使老龍頭具有萬裏長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軍事功能。
現在對外開放的老龍頭景區占地面積600畝,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這裏有萬裏長城中唯壹的壹段入海石城、唯壹的壹座海上敵臺、明代長城東部的第壹個垛口、第壹道關口、第壹座觀海樓閣以及現存最完整的明代海防兵營。
沿著腳下的馬道緩步登城,壹幅絢麗的長城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讓我們逐壹欣賞,慢慢品味。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2老龍頭位於山海關城南4公裏的渤海之濱,這裏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老龍頭地勢高峻,有明代薊鎮總兵戚繼光所建“入海石城”,“入海石城”猶如龍首深入大海,弄濤舞浪,因名“老龍頭”龍龍頭由入海石城、靖鹵臺、南海口關和澄海樓等部分組成。澄海樓高踞老龍頭之上,為明代所建,清康熙、乾隆年間重修。
樓上有明朝大學士孫承宗所書“胸襟萬裏”和清乾隆皇帝所書“澄海樓”匾額。樓壁鑲嵌有數塊歷史人物手書的臥碑,刻著“天開海嶽”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登上老龍頭,面對波濤洶湧,雲水蒼茫的大海,可以盡覽“長城萬裏跨龍頭,縱自憑高更上樓,大風吹日雲奔回,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壯美景象,產生無窮的遐想。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3各位遊客:
大家好,這天將由我來帶領大家壹齊遊覽這個老龍頭風景區,我們此刻將要進入的是當時駐守老龍頭的龍武營士兵生活的場所。
我們此刻看到離我們較近的這個模型叫做雲梯。大家都知道長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來攻打的,除了雲梯。我們壹會能夠去兵器室去參觀壹下當時攻打長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縮微版。此刻呢,我們能夠看壹下當時龍武營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鋪,那麽比他們官職大壹點的百總的住宿條件是什麽樣貌的嗎?好那我們這邊走。我們此刻看到的就是管壹百個士兵的百總住宿的地方。此刻我們看見的這艘水泥戰船是明朝時期海戰戰船的縮微模型。此刻我們能夠去參觀壹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
轅門的轅是什麽?轅就是車轅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巡幸,狩獵,在外面搭營帳住宿,出入口仰起兩車,使車轅子相對,像門的樣貌,叫轅門。因此以後,歷代軍營的門都叫轅門。《三國演義》裏的呂布轅門射戟,楊家將戲劇故事轅門斬子,都是指中軍帳外的營門的。起初確實是用戰車車轅作門,之後就變了。那裏的轅門的樣式是明代的。兵營或者地方高級官署前面用柵欄圍護,柵欄口的門也叫做轅門。好了走出轅門也就走出了龍武營了。
明代隆慶二年至萬歷20年,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20年,防守山海關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內1200裏長城。他常巡視老龍頭,在那裏宿營駐紮,點將操練兵馬。請看,這員武將塑像就是戚繼光。他身後墻上的地圖是明薊鎮長城關隘圖。這座點將臺周圍的空地就是當年的效校軍場。戚繼光將軍真正的兵部衙門設在三屯營。但是他經常揮戈躍馬奔馳在長城沿線。他寫詩說:南北驅弛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立刻行。他這種為國操勞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老龍頭是明萬裏長城的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裏的瀕海高地。明清兩地那裏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還賦詩的場所。我們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守城的兵馬就是從那裏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11次來老龍頭巡幸,當時這條坡道叫做禦道,道中間鋪上紅氈,皇帝從紅氈上大搖大擺的理解兩邊的群臣的頂禮膜拜。如今老龍頭景區已經向全世界開放。每年有近兩百萬中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觀光。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4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們現在來到了老龍頭景區。
我們現在就進入了當時駐守老龍頭的士兵生活的場所。
龍武營是明代大學士孫承宗建立的,他在這裏建立了壹支水師,也就是海軍。大海是龍的家,大海岸邊海軍的營房當然就叫做龍武營了。
首先我們來看當年的碾房。
我們來看當年的粥房,這是平時用的小鍋,這裏呢有壹口大鍋,據說熬這樣壹鍋粥可以供幾百名將士喝。不過這個鍋特別大,熬粥的時候就要先用大火把水燒開,然後小火慢慢的熬。我們來看這個大鍋上面有壹個鐵環,大家猜測壹下這是幹什麽的?對了,當時炊事員用壹個長柄的鐵鏟,利用杠桿的原理不斷的翻動大鍋裏邊的粥,才能熬出壹鍋不糊底的、香噴噴的粥來。
大家來看這是當年的盛軍糧的地方,也就是糧倉。
這是壹座關帝廟,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壹座廟宇了,別看它小,卻非常重要。我們都知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宣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在修關帝廟就是為了給將士們樹立壹個楷模:那就是同赴沙場、同甘***苦、***同殺敵、為國捐軀,慷慨大義、視死如歸。所以說啊,古代人在管理軍隊方面也是非常註重政治思想工作的,他們利用關羽大將軍來團結將士們之間的關系,來調動將士們壹往無前的殺敵立功的百倍精神。
這裏是牢房,據說是主要用來關押俘虜、奸細的,但有的說是暫時關押那些犯了錯誤、需要關禁閉的士兵的。
這裏是水井,在大海邊上應該是沒有淡水的,但是我們腳下是25億年前形成的變質花崗巖,天上降雨滲透到地下的巖石縫隙中形成的了淡水。有淡水的地方才可以設置軍營,所以說水井對於軍營非常重要,為了防止敵人投毒,這裏會有兩個軍士站崗守衛。
軍士在這裏除了保衛水井的安全之外,還有壹項重要的工作。大家看這個木架上面懸掛了壹個金屬做的“牌”,大家猜猜他的名字是什麽?他的名字叫做“雲牌”,也叫“金”。我們聽說過“鳴金收兵”,這個金就是壹種發布信號的系統。古人用不同的節奏敲擊它,來發布起床、熄燈、開飯、發現敵情、緊急集合的命令。
大家這邊走。我們現在看到離我們較近的這個模型叫做雲梯,利用這個可以把梯子升高,方便登城。我們現在救火消防車就是根據它的原理發明的。離我們較遠的是巢車的模型,巢,就是鳥巢,鳥巢常常在高高的樹上,巢車就是讓士兵鉆進這個小房子裏,然後利用轉輪和繩索把這個小房子提升到高高的地方。站得高,看的遠,可以觀察敵情。同時這個木質的小房子又可以防止弓箭的射擊。
老龍頭是明萬裏長城的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裏的瀕海高地。明清兩地這裏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還賦詩的場所。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5老龍頭坐落於山海關城南的臨海高地,依山襟海,長城聳峙海岸,優越的地理形勢,加上精心建造的軍事防禦工程,氣勢之大,海嶽天開,被喻為“人類歷史上的千古奇觀”。我國具權威的長城學界泰鬥——羅哲文先生,用“天然的長城博物館”來贊美、評價山海關長城,其中老龍頭長城功不可沒。這裏的入海長城、濱海長城與天下第壹關段的平原長城以及角山壹帶的山地長城、三道關的山谷長城、九門口的河道長城,壹起組成了中國長城建築史上的神來之筆、明代萬裏長城的精華地段——山海關長城。
老龍頭長城的修築始於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當時是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抵禦元朝殘余勢力的侵擾,由大將軍徐達在此修建的山海關前衛哨城。明代中、後期,明代防務的重點由蒙古轉向女真,由陸路轉向海路。老龍頭作為海上防禦的前沿,經抗倭名將戚繼光、兵部尚書孫承宗、巡撫楊嗣昌等數位重臣名將的督師經略和增修加固,成為拱衛京師的海防要塞。
老龍頭歷經明清兩朝,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擔負著不同的歷史責任。終明壹代,它是嚴密的海陸軍事要塞,清代順治至嘉慶時期則是觀海覽勝的佳絕處,自1840年以後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老龍頭重又擔負起抵禦帝國主義入侵的海防重任。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軍事建築,使老龍頭具有萬裏長城任何地段也不能替代的軍事功能。
現在對外開放的老龍頭占地面積600畝,由寧海城、澄海樓、入海石城、南海口關、龍武營、海神廟等28處景觀組成。這裏有萬裏長城中唯壹的壹段入海石城、唯壹的壹座海上敵臺、明代長城東部的第壹個垛口、第壹道關口、第壹座觀海樓閣以及現存完整的明代海防兵營。
沿著腳下的馬道緩步登城,壹幅絢麗的長城畫卷,在我們眼前徐徐展開,讓我們逐壹欣賞,慢慢品味。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6各位來賓請看,這是歷代長城上唯壹的壹座臨海樓閣,也是老龍頭景區的標誌性建築,澄海樓。樓為九脊歇山頂,兩滴水層樓,雕梁畫棟,重檐翼舒,它聳峙於高昂的龍頭之上,猶如點睛之作,銜領長城,面海背山,歷來是瞻海觀潮看日出的好地方,這裏集自然、人文之精粹的雄偉氣勢,遠勝於壹般的湖山勝境。登上澄海樓,在回廊四望,處處美景。迎面,碧海波澄,海鷗翩翩,雲帆點點。回顧,長城起伏,直走角山,倒掛雲端。東望,海上姜墳,雁陣環繞,依依不去。西眺,潮湧港闊,鴿群回旋,萬國梯航,好似置身人間仙境,頓感心曠神怡。清康熙九年,山海關管關通判陳天植曾盛贊澄海樓“面臨巨壑,背負大山,高枕長城之上,波澄萬裏,峰疊千重”,就連彭蠡、洞庭、會嵇、山陰等諸勝都不足以與其相媲美!
據地方史誌記載,澄海樓的前身叫“觀海亭”,是明朝初年修築的。此亭雖小,名氣很大。每值海風呼嘯,亭內遊人絲毫不覺,此景被稱為“海亭風靜”,名列古“榆關八景”之壹。萬歷三十九年(1620年),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王致中將觀海亭改建為二層的樓閣式建築,澄海樓。
明清時期,澄海樓是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登臨的佳所,僅清代就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位皇帝11次登樓觀海。其中,清高宗乾隆就4次登臨,樓內現存的匾額楹聯、詩詞聯句均出自他們之手。
壹樓懸掛的“澄海樓”匾、楹聯“日耀月華從太始,天容海色本澄清”及橫額“元氣混茫”,均為清高宗禦筆所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澄海樓的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匾額中“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揚波”之意。“海不揚波”是3000多年前的壹個典故,象征聖人治國,天下太平。
楹聯為集句聯,其中“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詩中的壹句:“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上聯“日曜月華從太始”:是說太陽、月亮的光輝來自原始的大自然界,暗喻清王朝的強大。下聯“天容海色本澄清”:意思是長天大海的形體、顏色本來就是清澈的,暗喻清朝政治清明。
橫額中“元氣混茫”的“元氣”是指傳說中天地未分時的混壹之氣,“元氣混茫”:意思是說x大海就像天地未分時那樣迷迷蒙蒙,同時也記錄下乾隆皇帝第壹次登澄海樓時看到的景色。
二樓懸掛的匾額“雄襟萬裏”,為明末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兩次臨危受命督師薊遼的孫承宗所題。“雄襟萬裏”不僅贊美了老龍頭的雄偉風光,也抒發了他獻身邊疆的豪情壯誌以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現在山海關城內的“節制四鎮坊”即為表彰他的功績所建。
河北老龍頭的導遊詞7[龍武營]我們現在就進入了當時駐守老龍頭的龍武營士兵生活的場所。(包括碾房、粥房、水井、牢房、糧倉、雲牌、關帝廟)
我們現在看到離我們較近的這個模型叫做雲梯。大家都知道長城是不容易借用外力來攻打的--除了雲梯。(講解怎樣用雲梯攻打長城)離我們較遠的是巢車(講解巢車的用途)。我們壹會可以去兵器室去參觀壹下當時攻打長城的武器及武器的.模型縮微版。現在呢,我們可以看壹下當時龍武營的士兵住宿的地方,大家看到了士兵睡的是大通鋪,那麽比他們官職大壹點的百總的住宿條件是什麽樣子的嗎?好那我們這邊走。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管壹百個士兵的百總住宿的地方。現在我們看見的這艘水泥戰船是明朝時期海戰戰船的縮微模型。現在我們可以去參觀壹下兵器室。看看古代士兵是如何攻城和守城的!(講解兵器室兵器的作用)
[轅門]轅門的轅是什麽?轅就是車轅子。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君巡幸,狩獵,在外面搭營帳住宿,出入口仰起兩車,使車轅子相對,像門的樣子,叫轅門。所以以後,歷代軍營的門都叫轅門。《三國演義》裏的呂布轅門射戟,楊家將戲劇故事轅門斬子,都是指中軍帳外的營門的。起初確實是用戰車車轅作門,後來就變了。這裏的轅門的樣式是明代的。兵營或者地方高級官署前面用柵欄圍護,柵欄口的門也叫做轅門。好了走出轅門也就走出了龍武營了。
[將臺,校軍場]明代隆慶二年至萬歷11年,民族英雄戚繼光擔任薊鎮總兵16年,防守山海關南海到北京昌平境內1200裏長城。他常巡視老龍頭,在這裏宿營駐紮,點將操練兵馬。請看,這員武將塑像就是戚繼光。他身後墻上的地圖是明薊鎮長城關隘圖。這座點將臺周圍的空地就是當年的效校軍場。戚繼光將軍真正的兵部衙門設在三屯營。可是他經常揮戈躍馬奔馳在長城沿線。他寫詩說:南北驅弛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他這種為國操勞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
老龍頭是明萬裏長城的起點,位於山海關城南5公裏的瀕海高地。明清兩地這裏是屯兵要塞,也是帝王將相,文人墨客掛表還賦詩的場所。我們走的這條寬廣的坡道,原叫做馬道。守城的兵馬就是從這裏上下的。清朝的5位皇帝***11次來老龍頭巡幸,當時這條坡道叫做禦道,道中間鋪上紅氈,皇帝從紅氈上大搖大擺的接受兩邊的群臣的頂禮膜拜。如今老龍頭景區已經向全世界開放。每年有近兩百萬中外遊客來此參觀遊覽觀光。
[澄海樓]
請看,這座建築就是澄海樓,澄海樓築在老龍頭的長城之上,像蒼龍頭上的壹顆明珠。澄海樓的前身叫做觀海亭,是明朝初年建築的。後來,萬歷39年1611年山海關兵部主事王致中擴建成澄海樓,也曾經叫過知聖樓/澄海是大海澄清,海不揚波的意思。
[澄海樓匾、楹聯]
請看,樓頂上掛著的那塊匾“雄襟萬裏”,是明朝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薊遼督師孫承宗所題。孫承宗先後兩次受命督師薊遼駐守山海關,建立了豐功偉績。雄襟萬裏表現了他的偉大襟懷和理想抱負。他這個內閣大學士胸懷和帶還壹樣寬廣,裝著萬裏江山。
請看樓中間的這塊澄海樓的匾是乾隆45年清高宗禦筆親題,派從北京專程送來的。
匾元氣混芒,傳說,天地未分時的混沌之氣叫做元氣。元氣混茫,意思是茫茫大海就象天地未分時那樣迷迷蒙蒙。
楹聯:日曜月華從太始,意思是:太陽月亮的光輝來自原始的自然界。天容海色本澄清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句,乾隆皇帝順手拈來,可見他讀的書還不少呢。
[澄海樓壹樓]
現在,我們進澄海樓。澄海樓不是很高大,可是清朝開國以後,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五個皇帝都登過這座城樓。他們常在秋冬之季,到關外祭祖,有時是出關,有時是入關,經過山海關***11次,壹次不漏。為什麽壹定到這裏來?壹來是觀看大海,二來是求個吉利。龍是傳統的皇帝象征。這裏是老龍頭,無論哪條龍都想到這裏來擡擡龍頭。
請看這幅老龍頭的建築復原圖
老龍頭是涉海岬角,海拔20多米,形勢險要。明洪武14年,大將軍徐達選擇這裏做明長城的起點,是有戰略眼光的。看,老龍頭西面,緊挨石河口有個潮河港,大船往來,保障軍需民食。從犄角築長城,居高臨下。沿著起伏的丘陵,長城蜿蜒北上角山,形勢多麽險要。老龍頭景觀區包括七個部分:入海石城,靖鹵臺、南海口關、澄海樓濱海長城、寧海城和海神廟。
欲觀龍頭景,更上壹層樓。
[澄海樓樓上]
墻壁上掛著的條幅字畫,是近幾年中央首長及世界知名認識來澄海樓遊覽時,題寫的詩詞墨跡。
1900年以前,墻上掛的盡是皇帝的題詩。康熙、乾隆多次來這裏,就和大臣觀海、飲酒賦詩。這裏的條案上,經常擺著文房四寶,吟了詩,就寫下來。據說,即使是刮風的天氣,波濤洶湧,四面揚沙,樓窗敞開著,風也吹不到樓裏。乾隆皇帝揮筆題詩連鎮紙都不用。這裏的“海亭風靜”的特點,可以和山東蓬萊的“避風亭”相媲美。
清朝乾隆皇帝以《澄海樓》為題的詩有51首,形式多樣。其中有七篇禁體詩聯句,是乾隆皇帝與侍從及諸大臣約定寫禁體詩聯句,以詠海為主要內容,禁用以水字及帶水字旁的字,違者罰酒三杯。乾隆皇帝四次登澄海樓與大臣飲酒聯句。
樓前樓側
大家站的這個地方,清代有壹座“禦詩亭”,亭內鑲臥碑,雕刻了清代諸皇帝的詩選。但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都給毀壞了,連澄海樓也毀於壹旦。
天開海嶽碑
明清時,澄海樓附近城臺上是有不少碑的,經過八國聯軍的洗劫,只剩下這塊碑了。天開海嶽四個字把老龍頭美景作了高度概括。“開”字用的最好,可以做“開創”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成頭海山美景天造地設,是大自然的賜予。“開”也可作“開拓”講,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老龍頭美景在天地間展開。怎麽講怎麽有理,怎麽講怎麽有味。
這塊古碑很古老,專家鑒定是唐碑,當地群眾口口相傳叫“薛禮碑”,雖然跟“薛禮(仁貴)”不壹定有關系,但也反映了大致的年代。即使是唐朝末年建的吧,到現在至少也有壹千年了。這塊碑是贊美景色的,足可以證明老龍頭成為遊覽名勝已有壹千多年。
關於這塊碑還有壹段神奇的傳說哩!相傳英國侵略軍占了老龍頭後,看見石碑傲然矗立,很不舒服,於是用幾匹馬把它拉倒了。可是從這以後每天晚上,夜空裏伸出壹只大手把英國哨兵壹把抓走。如此幾夜,英國官兵害怕了,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把這塊碑重新樹立起來。傳說總是傳說,事實是1927年張學良將軍來到這裏,發現倒地的石碑,馬上派人把它樹立起來。“天開海嶽”碑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尊嚴。
靖鹵臺
這是明萬裏長城的唯壹的海上的敵臺。
嘉慶44年(1565),山海關兵部分司主事孫慶元始建這個臺。萬歷初年,薊鎮總兵戚繼光整修長城,築敵臺1017座,這是第壹座,命名為“靖鹵臺”。“鹵”指海水,又取諧音為敵虜的虜。所以,這個臺有兩層意思:壹是使海水平靜,壹是平定敵虜。壹名雙關,各有意義。
敵臺的主要功用是防禦工事,可以駐兵、屯武器,觀察敵情,還有箭窗,可以向外射擊。如果您想了解敵臺的構造或眺望遠方。不過樓梯狹窄請註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