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河南有什麽特色工藝美術品? 開封的汴繡,花生糕,清明上河圖
朱仙鎮 年畫
問題三:河南有哪些民間藝術 祭龍辟蟲的龍擡頭(二月初二)
農歷二月初二,是“龍擡頭節” 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壹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到田野裏采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壹項重要內容。
二月二這壹天攤煎餅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間認為,這天是東海龍王的生日, 煎餅是龍王的胎衣。吃煎餅,是為龍王嚼災,扔煎餅,是為了掩埋龍王的胎衣。
農歷六月初壹
農歷六月初壹,是中原民間比較重視的節日。在豫東和豫南,都有六月初壹過小年的說法。特別是農村,更為重視。人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祀求豐年的節日。這時, 麥子剛剛打下不久,豐收的喜悅洋溢在農民的心頭和眉稍。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 裏擺上供桌,放上饃、棗山(饃的壹種)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鬥盛滿新收的小麥, 鬥上貼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之後,人們 高高興興地吃上壹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裏猜 拳行令,孩子們邊吃邊耍,十分盡興。
農歷六月初壹過後,是六月初六,所以,有的人家幹脆把六月初六的活動揉到六月初壹來進行。六月初六,民間稱“炒面節”、“望夏節”、“閨女節” 等,往往是相隔十裏(5公裏)八裏(4公裏),風俗就不大壹樣。不管怎樣,節日就是吃、玩、走親戚。而且這些節日都與出嫁的姑娘有關。農村的各家各戶,在六月初壹至初六其間,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後再送回婆家。俗語有:“六月六,請姑姑。”“六月六,掛鋤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六月初壹過小年的習俗,在中原地區相當普遍。從六月初壹到初六,中原農村的“年” 味是濃郁的,時間要持續壹周左右。盡管有初壹和初六的區別,但兩個節日距離太近,節日活動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壹塊了。
妙趣橫生的乞巧節(七月初七)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是“乞巧節”,河南新鄉壹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歷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壹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兌面兌物,為織女準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面條湯。
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擺在瓜棚下或清靜的地方,焚香點紙,跪在月下向織女祈禱,念完禱語後,七個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餃子。然後把七張油餅和七個大餃子放在竹藍內,掛在椿樹上。這天晚上,七個姑娘壹齊守夜,看守竹藍子。這種舉動稱為“守巧”,目的是防止愛開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餃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剛剛蒙蒙亮,七個姑娘閉著眼睛,在竹藍內各摸壹個大餃子。誰摸出的餃子內包有針、剪刀等東西,誰就是未來的巧手。
在豫北沁陽、孟縣等地,現在還流傳有“七夕”對歌的習俗。每到“七夕”這天,當地的少女們按村子,或按鄉、縣組成小組,每組七人,也可為九人、十壹人,以單為巧數。民間講究對歌人的數量,俗語有“當單不當對,當對拙壹輩”。人們把對歌小組分成單數,都是為了能夠獲“巧”,希望本村的對歌組能夠取勝。
農耕特色突出的牲口節(七月十五)
農歷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
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饃,中午蒸熟後供奉在案桌上,然後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
問題四: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品有哪些 舞陽民間繪畫根系古老的中原文明,文脈傳承,源遠流長。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和骨笛,反映了這裏早在8000年前就有了古老的文化藝術。此地素有“帝鄉侯國”之稱,歷史上人才輩出;西漢樊噲、東漢吳漢、三國司馬懿皆封侯於此;東漢橫野大將軍王常、西蜀開國皇帝王建皆誕生於此。舞陽傳統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原始泥塑、彩陶、漢代畫像石、唐宋陶瓷器皿、繪畫圖案以及各代建築、石刻、壁畫、刺繡、剪紙、門神畫等民間藝術美不勝收,比比皆是,形成了相當深厚的民間藝術傳統。這些豐腴的積澱對舞陽民間繪畫都產生著潛在的影響。
近日,由河南省臺辦組織的“探尋中原文化、傳承華夏文明”兩岸三地記者聯合采訪團壹行37人來到河南舞陽縣,采訪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化藝術舞陽縣農民畫的成長歷史,實地參觀舞陽縣農民畫展,觀看農民現場作畫,並且了解了舞陽縣的賈湖文化、經濟建設和發展等等。
另外,舞陽農民畫特有的拙樸童雅的構圖形式、高亢激越的色彩效果以及親切感人的生活內容,讓人們看後無不為之贊嘆。舞陽農民畫繼承發揚了傳統的民間文化,具有獨特的繪畫風格和強烈的藝術個性。
“舞陽縣農民畫”亦稱“舞陽現代民間繪畫”,它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全國上下興起壁畫熱潮,就是在這種以墻壁為載體、以“普羅藝術”為風格的繪畫中,通過反復的探索、研究和升華,以及從民間繪畫、剪紙、刺繡、泥塑、壁畫等古老民間藝術中發展而來的,既繼承和發揚了舞陽傳統的民間文化,又融合著開放的現代意識,描繪了民間習俗,謳歌了現代生活,具有迥異的繪畫風格和強烈的藝術個性,成為藝苑奇葩。舞陽縣農民畫先後入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知名文化產品”,並被列為全國十個有代表性的農民畫鄉之壹。舞陽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繪畫之鄉”。
問題五:鄭州有哪些民間藝術遺存 制作收藏本圖
張金漢(左)和兒子張俊濤對復原的各式花燈十分愛惜
核心提示
被首批列入“河南省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的“汴梁燈籠張”,透出了整個民間藝人最積極、最典型的生存狀態,他將現代科技融入到傳統手工制作中,使花燈制作這壹民間傳統技藝有了新的生命力。但令人遺憾的是,從第五代三人,到第六代僅剩壹人,流傳數百年的絕活依然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在缺乏資金等的情況下,這個民間花燈之家動用整個家族的力量把絕活保存下來。從復制家傳的花燈成功,到把對象擴展到整個中華古燈,“汴梁燈籠張”第六代傳人張金漢在困境中走出了壹條不同於其他藝人的傳承之路。
問題六:河南有什麽傳統文化 少林武術節少林武術是中國武術中的奇葩,國之瑰寶。 為了弘揚中華武術,擴大對外開放,鄭州自1991年開始舉辦“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隔年舉行。為了弘揚中華武術,擴大對外開放,鄭州自1991年開始舉辦“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隔年舉行。 在武術節期間舉行精彩的武術競賽和表演,進行經貿、科技交流和各種富有民族與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娛樂及旅遊活動。在武術節期間舉行精彩的武術競賽和表演,進行經貿、科技交流和各種富有民族與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娛樂及旅遊活動。 這是壹項融經貿、文化、旅遊、科技為壹體的大型國際性綜合活動,每次都吸引國內外數十萬人雲集鄭州。這是壹項融經貿、文化、旅遊、科技為壹體的大型國際性綜合活動,每次都吸引國內外數十萬人雲集鄭州。 古滎龍舞鄭州市邙山?古滎鎮的龍舞,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每逢農歷正月十五龍燈節,方圓幾百裏的百姓都湧向古滎?看,據說清乾隆、光緒二帝都曾親臨古滎?看龍舞。1949年後,古滎龍舞得以創新發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種龍舞的特點,又不同於其他龍舞,故事完整生動,情節曲折感人,表演場面宏大,藝術風格獨特。整場表演分為魚躍龍門、金龍出南門、龍蝸玉柱、二龍相戲、解救青龍、二龍戲珠、勝利對舞等10個場面。古滎龍舞流傳至今,其影響之大,歷史之悠久,在中原地?是不多見的。 古滎龍舞鄭州市邙山?古滎鎮的龍舞,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每逢農歷正月十五龍燈節,方圓幾百裏的百姓都湧向古滎?看,據說清乾隆、光緒二帝都曾親臨古滎?看龍舞。1949年後,古滎龍舞得以創新發展,演技日益精湛。它汲取了各種龍舞的特點,又不同於其他龍舞,故事完整生動,情節曲折感人,表演場面宏大,藝術風格獨特。整場表演分為魚躍龍門、金龍出南門、龍蝸玉柱、二龍相戲、解救青龍、二龍戲珠、勝利對舞等10個場面。古滎龍舞流傳至今,其影響之大,歷史之悠久,在中原地?是不多見的。 1988年古滎龍舞應邀參加了北京國際旅遊年的龍舞大賽,譽滿京城。 1988年古滎龍舞應邀參加了北京國際旅遊年的龍舞大賽,譽滿京城。 笑傘流傳於滎陽壹帶的民間藝術。 笑傘流傳於滎陽壹帶的民間藝術。 傳說隋大業十二年(616),瓦崗軍起義,翟讓用李密計,破金韓關,進取滎陽。傳說隋大業十二年(616),瓦崗軍起義,翟讓用李密計,破金韓關,進取滎陽。 隋揚帝派大將張須陀為滎陽通守,協同滎陽大守郇王慶合兵討伐。隋揚帝派大將張須陀為滎陽通守,協同滎陽大守郇王慶合兵討伐。 瓦崗軍初戰不利,於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燈之機,巧扮民間歌舞藝人,隨民間社火壹起混進城內,Y應外合,壹舉攻克滎陽。瓦崗軍初戰不利,於是乘正月十五玩花燈之機,巧扮民間歌舞藝人,隨民間社火壹起混進城內,裏應外合,壹舉攻克滎陽。 笑傘就是義軍當時扮演的節目之壹。笑傘就是義軍當時扮演的節目之壹。 如今歌舞隊中執傘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員各2人也是義軍勇士。如今歌舞隊中執傘的滑稽老人,即是赫赫有名的程咬金,其他男女演員各2人也是義軍勇士。 律棒鞭流行於滎陽壹帶的民間歌舞,起源年代不詳。 律棒鞭流行於滎陽壹帶的民間歌舞,起源年代不詳。 演員只有3人,男1女2。演員只有3人,男1女2。 細樂器伴秦,白8~10人組成,其節奏輕松、流暢。細樂器伴秦,白8~10人組成,其節奏輕松、流暢。 曲牌有“?調”、“剪剪花”、“剪剪花變新調”、“滿州”、“雙翠翠”、“下河”、“對花”等10多種。表演時男演員飾相公,女演員飾小姐,手持......>>
問題七:中國民間傳統工藝有什麽?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壹,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閑暇制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蘊含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壹,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河北省蔚縣的王老賞大弟子周兆明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紙大師工作室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壹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壹樣,是最常用的壹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但是看起來生動形象。 編輯本段年畫 年畫(new year paintings),中國畫的壹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為年畫,是中國特有的壹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傳統民間年畫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產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和山東濰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畫,其他還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舊年畫因畫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稱謂。整張大的叫“宮尖”,壹紙三開的叫“三才”。加工多而細致的叫“畫宮尖”、“畫三才”。顏色上用金粉描畫的叫“金宮尖”、“金三才”。六月以前的產品叫“青版”,七、八 月以後的產品叫“秋版”。 傳統年畫以木刻水印為主,追求拙樸的風格與熱鬧的氣氛,因而畫的線條單純、色彩鮮明。內容有花鳥、胖孩、金雞、春牛、神話傳說與歷史故事等,表達人們祈望豐收的心情和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與鄉土氣息。 中國著名的四大“年畫之鄉”是:綿竹年畫,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這些地方所生產的年畫深受城鄉人民喜愛。 各地對年畫的稱謂南轅北轍,北京叫“畫片”、“衛畫”,蘇州叫“畫張”,浙江叫“花紙”,福建叫“神符”,四川叫“鬥方”……不壹而足。今天,各地對年畫逐漸約定俗成地簡稱為“年畫”。 年畫是中華民族祈福迎新的壹種民間工藝品,是壹種承載著人民大眾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到:“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由此定名。 年畫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戲嬰圖、合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並有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頗多作為門畫張貼之用,夾雜著“神o護宅”的觀念,如“神荼郁壘”、“天官”、“秦瓊敬德”等,體裁(或形式)有門畫(獨幅和對開)四屏條和橫豎的單開獨幅等。宋代已有關於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最早的壹幅木版年畫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見盛行。建......>>
問題八:中國的民間藝術有那些? 中國民間工藝品
中國民間藝術工藝品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這些工藝品大都與民間傳說有關,材質有陶瓷、泥塑、布藝、木頭、燈彩、吊飾、
麗江木刻 、樺皮工藝、漆器工藝、 獸皮工藝、 硯石工藝、竹編工藝、漆器陶具、玉器工藝、大理石工藝、
土家族黃楊木雕、瓷器、風箏、剪紙、麥桿畫、年畫、鉛筆屑畫、唐卡、拓真畫、銀
飾、紙編畫、蘇繡、魚皮衣等。內容大都是精神活潑向上、吉祥如意、長命健康、富貴矗余、兒孫滿堂等,用於民間傳統節日、傳統宗教和民族飾品用等。這些民間工藝品流傳廣泛,生動有趣,代表了中國人的傳統文化和日常活動。
中國民間繪畫藝術
中國民間繪畫藝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藝術中的珍品。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國民間繪畫藝術已逐步發展為既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又富有生活韻味的民間性的現代民間繪畫。
中國民間舞蹈藝術
民間舞蹈藝術源遠流長,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產生,經歷代發展,傳承至今,其種類因地域而別,內容十分豐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陣舞》是由古代戰爭中的陳兵布陣演變而來。《打獨角獸》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與獸的搏鬥。《龍舞》、《獅舞》、《麒麟舞》、《趕犟驢》、《竹馬舞》和《貓蝶舞》是典型的模擬舞蹈。《打春牛》和《打鐵舞》是模仿人們生產勞動時的情景。《八美圖》、《荷花燈》、《菊花燈》、《旱船舞》、《高蹺舞》等表現了勞動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型群眾舞蹈《秧歌舞》和《腰鼓舞》是解放戰爭時期產生的革命舞蹈。《擡閣》、《肘閣》是典型的道具性舞蹈。震撼人心的《鼓舞》和《大銅器舞》場面壯觀,熱情奔放。運用道具進行表演,歌舞結合和采用虛擬、象征的表現手法是中原民間舞蹈的明顯特征。
中國民間戲曲藝術
戲曲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包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各種因素綜合而成的。它的起源歷史悠久,經過八百多年不斷地豐富、革新與發展,才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雖說它的淵源來自民間歌舞、說唱、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但區別壹個劇種所顯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現在它來自不同聲腔系統的音樂唱腔。這些音樂唱腔則是以所產生地區的語言、民歌、民間音樂為依據,並兼收其他地區音樂而產生的。各個劇種的劇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凈、醜等不同臉變化的腳色行當充任。表演上著重運用以生活為基礎提煉而成的程式性動作,和虛擬性的空間處理。講究唱、做、念、找藝術,表演運輸和富裕舞蹈性,技術性很高,構成有區別其他戲劇而成為完整的戲曲藝術體系。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又出現許多改編的傳統劇目,新編歷史劇和表現現代生活題材的現代戲,都受廣大觀眾熱烈歡迎。比較流行著名的劇種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湘劇、粵劇、秦腔、川劇、評劇、晉劇、漢劇、潮劇、閩劇、河北梆子、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問題九:中國的民間藝術有哪些? 民間美術品種極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賞玩的造型藝術,亦有以實用為主的工藝品。總的來說,可分為:①繪畫。其中包括版畫、年畫、建築彩畫、壁畫、燈籠畫、扇面畫等。② 雕塑。有彩塑( 奇觀彩塑 、 小型泥人)、建築石雕、金屬鑄雕、木雕、磚刻、面塑、琉璃建築飾件等。③玩具。包括泥玩具、陶瓷玩具、布玩具、竹制玩具、鐵制玩具、紙玩具、蠟玩具等。④刺繡染織。包括蠟染、印花布、土布、織錦、刺繡、挑花、補花等。⑤服飾。包括民族服裝、兒童服裝、嫁衣、繡花荷包、鞋墊、首飾、絨花絹花等。⑥家具器皿。包括日用陶器、日用瓷器 、木器 、竹器 、漆器、銅器及革制品、車馬具等帶有裝飾及藝術價值者等。⑦戲具。包括木偶、皮影、面具、花會造型等 。⑧ 剪紙 。包括窗花、禮花、刺繡、刺繡花樣、掛箋等。⑨紙紮燈紙。包括各種花燈、各種紙紮。⑩ 編織 。包括草編 、竹編 、柳條編、秫稭編、麥稈編、棕編 、紙編等。? 食品 。糕點模、面花面點造型、糖果造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