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民族文化歷史中有無數的珍寶,其中古典戲劇就是我國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古典戲劇包括戲曲和話劇,其中戲曲經過歷史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京劇、越劇、 豫劇、評劇、黃梅戲等傳統戲曲劇種,在戲曲百花園中爭奇鬥艷。其中豫劇除了在河南省以外,湖北、山東、江蘇、四川等各省市都有豫劇團,因此被稱為中國第壹大地方劇團。河南豫劇分為豫東調以及豫西調兩個主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常香玉、張小元、劉忠河等演員,代表作品有穆桂英掛帥、三打金枝等劇目。
首先,河南豫劇是我國著名的傳統戲劇劇種。河南豫劇又被稱為河南梆子,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明朝中後期,在當時河南當地盛行的民歌、小調基礎上,吸收了秦腔、北曲弦索等藝術後慢慢發展而成的。後來到了清朝時期,河南開始盛行梆子戲,這也是豫劇的前身,隨後在此基礎上繼承和發展,慢慢地就變成了如今的河南豫劇。豫劇以旦角為主,唱腔抑揚有度、鏗鏘有力,大氣磅礴,具有極大的情感力度,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因此深受各界人士的喜愛。而在豫劇形成的過程中,由於各地的方言不同,因此流傳和發展的過程中就形成了各具區域特色的多路流派,比如祥符調、豫東調、豫西調、西府調以及沙河調,但主要流派可以分為豫東和豫西兩個流派。
然後,豫東調以及豫西調是豫劇兩個主要流派,其各自的代表人物以及作品非常多。關於豫劇的流派說法不壹,但總的來說豫劇流派是以地區來劃分的,其中主要流派分別是豫西調和豫東調。豫西調指的是以洛陽為中心的豫劇強調,這種強調受到山東梆子的影響,因此在唱腔方面聲音低沈,字字入耳,音樂深沈悲壯,適合敘述。代表人物有早期的張寶、張小元、張福仙等名旦,後來又有常香玉、蘇蘭芬、湯蘭香等為代表的十八蘭等,代表作有花木蘭、紅燈記、穆桂英掛帥等等。豫東調是以商丘為中心的豫劇腔調,豫東調又稱為東路梆子,是祥符調傳到豫東地區之後形成的壹個流派,其唱腔咬字較重,男聲粗狂激昂,女聲明快俏麗,其代表人物有早期的蔣紮子、李金貴、陳鬥、王潤枝、張建才等,以及後來的黃金玉、劉忠河等等,代表作品有三打金枝、血濺烏紗等等。
最後,豫劇流派是壹定時期內的藝術現象的表現,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順應歷史長流而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