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如何進行兒童美術教育

如何進行兒童美術教育

兒童們願意去畫畫,恐怕不是他們熱愛藝術,而是想要通過畫畫來表示些什麽。

 創造妳們心中的畫面

 兒童“為誰而畫”?我們只能說:兒童在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為“交流信息而畫”,為了獲得社會、成年人或教師的贊賞而畫。

 什麽才是“自由的教育”呢?用壹個不甚恰當的比喻:就象昆蟲神秘的蛹化現象,兒童們按照知覺與心理的密碼在美術上發育成長,教育的主要責任是拚棄外界的幹擾,讓兒童順利地渡過蛹化期,然後,化為“蝴蝶”進入成人社會。

 科研表明,當孩子生活在壹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的時候,就容易發明創造,反之,當孩子生活在壹個壓抑拘束的環境中的時候,就難以發明創造。

 孩子誌在玩弄這些材料,而不是真的打算做出什麽東西來。例如,在繪畫活動中,孩子熱心的是畫圖,而不是圖畫;在玩沙活動中,孩子熱衷的是把沙子倒進倒出,而不是要堆沙成塔。正是這種創造的過程,給孩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所以,在創造活動中,父母關註的重點應是“孩子是怎樣創造的”,而不是“孩子已經創造了什麽”。

 應接納孩子的壹切作品,不論從成人眼光看來這個作品的質量如何;應允許孩子“犯錯誤”,反復進行嘗試;應鼓勵孩子自由創造,不要求孩子壹定迎合大人的口味。

 毅力。教師強調不要輕易換紙,壹堂課畫好壹張畫是有道理的,可以逐步培養兒童畫前先構想,畫中不斷改,堅持完成壹張作品的好習慣。

 1.宋代詩人陸遊對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創造機會讓孩子廣泛接觸文化:詩歌、小說、舞蹈、電影、音樂、歷史、哲學、工藝、攝影……

 2.買些好畫冊。歌德、魯迅都喜收藏各類圖片,分類裝著,有空就自己或與朋友壹塊欣賞。

 3.多帶孩子去參觀或旅遊。

 4.不要壹下換壹種學習。藝術要學到成為壹種氣質才有用,武術裏叫做“功夫上了身”。蜻蜓點水、水過鴨背沒有用。

 照葫蘆畫瓢、概念畫、成人畫、兒童自由畫

 傳統的、錯誤的兒童繪畫教學方法有三種:

 1.照葫蘆畫瓢。老師掛壹張範畫,學生照著畫;或老師畫壹筆,學生畫壹筆,誰畫得像誰分高。

 2.概念畫。把氣象萬千的世界稀薄地抽象為幾個形象概念:紅蜘蛛(太陽)、面包雲、白菜樹、雞爪草、圓圈花、饅頭山、三角房子、藍色感冒(天和水)……市售的兒童讀物中充斥著這類形象。

 3.成人畫(化)。把教成人那壹套照搬過來教孩子,例如人體比例、三停五眼、焦點透視等等。本來孩子很敢畫人的肖像,而且能抓住特征,結果老師為了“提高”,壹講臉部結構的“三停五眼”,孩子反而頓時不敢畫,不會畫,畫不出人的肖像了。

 正確的方法是兒童自由畫教學法。這種方法是奧地利畫家齊賽克在本世紀初,經過數十年的摸索,逐步創造出來的。

 家長有空應該帶孩子去郊遊。野外的生物千姿百態,生動異常,孩子只要看壹眼,畫起畫來都會靈感突現,畫出壹些意想不到的畫面。

 教學方式的多樣化——上課、講座、演說、書信、聊天、野外活動等。加上他的書在時間的延伸性和空間的廣闊性上都包容了我們想要的答案。但這又不是平鋪直敘式的,而可以是“自選商場”式的;由我們自己各取所需。

 看壹個文明與國家的落後或先進,不用看科技,由那地方第壹眼的環境形象便決定了。

 美術學習最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繪畫,在繪畫過程中內化美感,使人從生物人,社會人,進化到美學人,實現個體生命的審美生成。

 繪畫過程有壹種神奇的審美體驗,便是“化腐朽為神奇”。壹張布滿皺紋的臉,壹塊枯幹的骨頭,壹件破舊的背囊,乃至小小的昆蟲、朽壞的墻面、多節的樹根……這些在平時看起來不起眼,甚至醜陋的物象,壹旦進入繪畫,被作為藝術表現對象,它們便使人感到壹種非凡的美,每壹個細節都會在我的心裏激起審美的狂喜和創造性表現的欲望。

 教會了孩子審美,他便會自己到世界上去尋找美和創造美。審美體驗升華人的心靈。美感使人不易庸俗。過審美的生活,以美感組織自身的生存經驗,可以超拔壹個人,優化人的生存境界和生存環境。

 畫畫的人都知道,心情壹緊張就畫不好。

 人從出生到12歲左右是右腦優勢期。右腦主管形象,因此兒童大多喜歡畫畫(國外調查,占92%)。

 我們應該把鑰匙交給孩子後,讓他自己想辦法怎麽開門。

 孩子畫畫以後,註意力集中程度提高了,或者是“幹別的都不能集中,就是畫畫能夠集中”。遲早,這種集中能力會擴散到幹其他事上去的。看看誰畫畫能畫得比較久。

 使用是否能抓住物象特征作為判斷象征期與高峰期兒童繪畫的優劣標準之壹。

 另壹個是針對老師的,比較婉轉:老師妳不教我孩子怎麽會畫呀?

 自由畫並不是“放羊”畫,老師並不是什麽都不教。使用自由畫教學法,老師教些什麽,怎麽教呢?

 1、根據需要,制定每學期的教學計劃,確定每堂課的繪畫主題,逐步引導學生擴大觀察和表現的視野。不然男孩只畫打仗,女孩只畫公主、美少女戰士。

 2、在開始階段,全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逐步願畫,敢畫,“畫開手”,不拘謹。學生差別很大,有的幾次就行,有的要壹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甚至更長。

 3、在學生願畫、敢畫、自由自在畫以後,逐步提出進壹步的藝術要求,總的原則是色求豐富,形求特征,構圖求生動……具體落實到教學上,就是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按照他們的可能性對每張畫作出判斷:畫得夠不夠;哪裏還需改進,等等。因人、因畫題而異,因材施教,對某個學生已經夠好了,對另壹個學生則可能還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4、在學生已經畫到壹定時侯,積累了壹些繪畫感受之後,逐步向學生介紹壹些技法要求:寫生的程序,明暗的處理,色彩的調配,點、線、面,不平衡中的平衡,疏密、冷暖、放松與抓緊、單純與豐富、變化與不變化等種種對比……這些技法有時是上課時對全班講的,更多的是融入對個人具體作品的分析指導過程中。如果壹開始就對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結果只能是嚇得他們不敢畫。

 5、壹個時期變換壹種手法:水粉、水墨、線描、版畫……既擴大孩子的表現可能,又增加他們的興趣。

 自由畫教學法對老師的要求很高:對人的判斷;看畫的眼光;兒童心理學與教育學的素養……最重要的是對孩子的愛。自由畫教學法創始人齊賽克說:“我的教育方法沒有什麽秘訣。只有壹個——愛孩子、關心孩子、鼓勵孩子並做他們的好朋友。”孩子情緒、課堂氣氛、畫室環境都是重要的教學因素,老師應盡力使畫畫成為孩子們快樂的事情。好老師便是使學生對他所教的內容產生由衷的興趣。

 畫得夠不夠;哪裏還需改進,等等。

 重視過程便是尊重偶然,尊重偶然便是鼓勵探索。

 沒有人願意讓人罵著畫畫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興趣只能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培養。

 兒童畫不能算“成就”應該直接了當地告訴孩子,這些是虛名,人生能夠作出的任何壹點真正有價值的成就,尤其是文化成就,都是長期積累,艱辛勞作的結果。

 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寬松的家長孩子畫畫進步快。

 作為父母,把孩子培養成壹個心靈美好的人,並把他引上壹條幸福道路,這就足夠了。

 以前在家長的壹再要求下,有壹次我試過畫給學生看,結果全班都這樣畫。老師只應教最基本的技法原則,讓學生自己去和表現對象搏鬥。

 畫出來的卻是兒童讀物上概念化的鳥。?

 孩子漸漸長大,如何通過轉折期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國外的同行也很關註這個問題。12歲左右的兒童,由於學習語言和數學的需要,主管邏輯的左腦逐漸取代右腦而成為優勢腦,此時,他們自己會逐漸產生邏輯地再現對象世界的要求。如果做不到,他們就會放棄繪畫。廣州少年宮在這方面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在學生出現這種要求時,因勢利導,猛畫石膏,壹兩年形準功夫便大見成效。

 但同時,另外壹個難題是,如何保持兒童繪畫中的自由精神和畫畫興趣,使之不致被轉折期嚴格的訓練所磨損?《蔔鏑的畫》壹書所介紹的經驗很有啟發:多種訓練並重--石膏像、記憶畫、寫生畫、創作畫、日記畫、插圖畫、工藝設計……多種媒介並用--鋼筆、毛筆、水粉、油畫……為的是保持和增加興趣,結果繪畫的自由精神日益發展,抓形的功夫也上來了。

 而是用生動有趣,細節豐富特征明顯的蔬菜、花卉等等,在激發起學生濃厚的表現欲望的同時,達到了訓練抓形能力的目的。

 如果藝術不能為人類增添新的認識和增加新的表現手法,那麽它是沒有價值的。

 兒童美術學習應以兒童自由畫教學方法為主。鑒於轉型期以前兒童處於色彩的優勢期,可以以水粉為主,配合油畫捧、水彩筆、油畫顏料等多種色彩媒介,讓兒童自由地感受色彩所帶來的美感和歡樂,感受用色彩表達情感的可能性。

 建議:

 1、盡量不要照畫來畫畫,尤其是不要照那些概念化的兒童讀物來畫--可照相片畫畫,如風景掛歷等。為了學習美術史知識,感受大師們的作品,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安排壹些“表現性臨摹”,即:臨摹大師壹幅作品,不要求準確,只要求感受這部作品的審美氣質和藝術風格,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現性地畫出來,便可以了。

 2、多鼓勵,少指責,尤其不要老說別的孩子如何如何好,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差。

 如何判斷孩子有無繪畫天賦呢?

 1、對形態是否敏感--具體表現在對物象特征和細節的敏感上。

 2、能否逐漸增加畫面的復雜性、豐富性,特別是增加裝飾的因素。

 3、在正確的教學方法下,有無繪畫的激情,即畫畫時是否興奮,是否專註?

 4、能否逐漸學會用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審美氣質和形式激情?

 以德國著名鋼琴教育家列高茲曾經說過,普遍強迫的鋼琴教育,不會使現有的鋼琴家增加,只會造就出更多討厭鋼琴的人。

 兒童繪畫的本質作用,是通過藝術學習和創作過程,使包括審美感受,美學判斷,情感體驗,自由精神,創造才能等在內的人格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決定了對於兒童美術教育來說,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應該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競爭壓力下好好地過壹個童年。

 創造性、想象力

 只要完成今天的繪畫主題,誰都有獎勵。

 不要放棄生命生長過程中最可寶貴的自由精神

 也是現在最缺乏的:美術史、美術鑒賞和批評等等

 追問——什麽是藝術?

 有時候,只要轉換壹下觀察的角度,改變壹下感受的方式,嘗試壹下不同的價值判斷,小至壹件事,大至整個人生,世界就會煥然壹新,大不壹樣。

 只有非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才能達成深遠功利的教學目的。慢慢來!

 現在的孩子擁有太多現成的物質,太少改變物質的機會和實踐,連我們小時候自己動手做木槍、做刀、彈弓、養雞的樂趣也被剝奪了。實際上,孩子通過自己動手,改變和創造出某種物品,哪怕只是壹件微不足道的物品,也具有自己獨特的樂趣,這種經驗也是其它經驗所不能代替的

 最大的教育危險不在於“知道”,而在於“不知道”。

 缺乏“陽春白雪”的信息——天才、大師、英雄、經典、理想、哲學、詩、終極精神(科學宗教)、正義、獨立、尊嚴、高貴、美學……

 以及按壹句古詩做壹道菜。

 天上有什麽?天上住著神嗎?我是從哪裏來的?人死了以後去哪裏?有靈魂嗎?……這便是哲學與宗教的萌芽。我真希望帶學生去體驗這種仰望星空的意境,我囑咐他們有機會時壹定要這樣做——

 我安排的文字作業是——把自己想象成處於原始崇拜階段,正在消亡的瑪雅文明中的壹名瑪雅同齡人,根據原始崇拜、泛神論的思維邏輯,按照自已的解釋,寫出想象中的瑪雅衰落所見所聞。(見學生文章)

 繪畫作業是——全開紙,色彩,創作壹幅妳心中的瑪雅造型作品。

 離我希望的學生踴躍發言,口若懸河,與老師唇槍舌劍,平等辯論、交流的情況還差很遠。

 泰戈爾:

 我的心,這只野鳥,在妳的雙眼中找到了天空。

 它們是清曉的搖籃,它們是星辰的王國。

 我的詩歌在它們的深處消失。

 只讓我在這天空中高飛,翺翔在靜寂的無限空間裏。

 只讓我沖破它的雲層,在它的陽光中展翅吧。

  • 上一篇:求元宵餡料的做法
  • 下一篇:清代哲學家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