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論文摘要: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教學模式存在壹定弊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創新人才的培養。文章從研究創新人才的內涵出發,探討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及其保障機制,提出新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希望能對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壹定的借鑒意義。
論文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保障機制
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 “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可見,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創新人才培養,成為新時期國家推動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新舉措。
我國高等教學事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人才培養取得了顯著成績。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因此作為擔負培養人才重任的高等教育來說,如何適應新的要求,實施創新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是壹個重要課題。
壹、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
“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教育實踐領域頻繁使用的詞語,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壹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壹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這是劉明浚等人在《大學教育環境論要》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界定,同時他還論及了人才培養模式所應涉及的諸要素,包括:“課程體系、教育途徑、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手段”等。其中“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而其他要素則是為了保證課程體系正確而有效的安排和施教,從而使培養目標得以落到實處。
國內很多學者對於創新人才培養都進行了研究。李虹和韓廣彬在《論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壹文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四要素:培養學生創新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直覺和洞察力以及培養學生的註意力。劉堯在《創新人才培養需要轉變的教學觀念》壹文中指出首先要轉變以知識為本的大學教學觀,其次要轉變以教學為本的大學教師觀,再次轉變被動的學生觀,接著是轉變以本為本的教學內容觀和註入式的教學方法觀,最後是轉變僵化的教學情景觀。
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是21世紀人才培養的重點,並日益成為當今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近二三十年來,創新人才的培養已為各國教育所重視,成為各國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所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建立在素質教育和學生個性發展基礎上,采取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和水平,最終以培養適應21世紀需求的創新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模式。高校培養人才應該從市場需求來分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目標,使得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更具有針對性,要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優秀人才;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堅持“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理念,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
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1.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的具體化、實踐化形式,它集中體現了壹所高校的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是壹所高校人才培養的總體實施藍圖和根本性的指導文件。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及修訂過程中,必須把握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總體特點,使人才培養方案符合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必須結合地方和行業經濟、科技發展的特點,形成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的施工藍圖,才能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因此,我們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點:(1)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綜合提高的原則。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要培養學生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又有為社會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基本本領,還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體魄。(2)堅持知識結構和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原則。科學確立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結構,對課程體系進行科學優化,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更新。(3)堅持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原則。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對能力的要求,並將其分解落實到各個具體的實踐環節,同時,要做好各實踐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系,進行整體結構的優化,進壹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4)落實將第二課堂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原則。將壹部分重要的課外科技、社會實踐等活動列入培養方案內,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激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和設計創作的興趣,加強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5)繼續實施有特色的專業教育。在進壹步拓寬專業口徑、增強適應性的基礎上,實施有特色的專業教育。通過相互滲透、交叉融合、拓展外延,滿足經濟發展的多元化需求。
2.改革教學模式,完善教學目標
寬松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自由地尋覓新的知識,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自主地進行新的創造,在具體的生活實踐中訓練和增強創新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改革現行高校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1)開放式教學;2)操作式教學;3)激發式教學;4)鼓勵式教學;5)引導式教學。圍繞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把培養目標中對能力結構的總體要求分解為子目標,落實到各個具體的實踐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加強實踐教學,豐富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環節是教學活動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教學環節包括理論教育和實驗教育,理論是實驗的指導,實驗既是對理論的驗證,又是創新的源泉。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實驗、實習、上機、設計、軍訓、公益勞動,社會實踐和學年論文等構成。要把各實踐教學環節作為壹個整體進行考慮,做好各實踐環節之間的有機聯系,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改革;分層次設計實踐教學內容,以實現實踐能力的分層次培養;實驗教學可以按照驗證性實驗、綜合與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三個層次設計實驗內容,其他實踐環節也應該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層次設置,並穿插安排在培養的各個階段;鼓勵實踐環節單獨設課,實驗學時較多的壹些課程可將實驗單獨設課,對於內容相關度較大、散落於部分課程中的實驗,可以進行整合並單獨設課;鼓勵各專業實行“實踐能力”等級證書制,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條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充分發揮學校的資源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開設實踐項目,充分利用國家級、省部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的優勢資源,註重資源***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