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儒家人本思想與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異同點比較
他們都以人為中心,以現實的人生為出發點,都反對或擱置神學,對人生采取積極的態度。儒家主張仁愛學說,由親親到泛愛眾,由泛愛眾到君王“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社會眾生,以積極的人生態度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人生精神影響了壹代又壹代的中華仁人誌士。《易經·乾卦》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乾健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寫照。西方人文主義從反對神學對人的統治出發,高揚人的理性精神,追求現實的人生幸福,要求恢復人的各種權利,反映了新興資產階級的積極進取和樂觀主義精神。在對待人之外的鬼神世界時,儒家明顯采取了擱置的態度,客觀上影響了中國的無神論思想。儒家強調人的現實世界高於壹切,不能以危害人的正常生命權、生存權為標準處理事情,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可貴之處。而西方人文主義則明確反對神權的壓迫,他們把神權與人權對立起來,認為只有推翻封建神權的統治,才能徹底解放人自己。
二、儒家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義的不同點
第壹,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儒家註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天人合壹”;西方人文主義強調以人的欲望、要求作為出發點,對自然采取征服、掠奪的方式,強調“天人相爭”的觀念。《易經》作為儒家五經之首,體現出的文化內涵正是“天人合壹”的精神,《易傳》進壹步闡述了這種精神,主要是說人們要認真觀察自然、認識自然、順應自然,也就是要向大自然學習,不斷提高人們的生存能力,而人們又必須有節制、適度地利用自然為人類謀福利,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第二,儒家人本思想以集體為本位;西方人文主義以個人為本位。儒家人本思想重視家庭、家族、國家這種集體的利益,個人利益必須以集體利益為前提,對家庭要以孝悌為核心,對國家要以忠誠為基本價值,因此集體主義是儒家的主要價值取向。而西方人文主義則更重視個人的利益和權利,他們強調個體的自由,註重個人的奮鬥和個人的權利,私人的權利和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有時甚至會為了個人的私利而不顧國家利益。
第三,儒家人本思想強調善重於智,而西方人文主義則重視自然科學和理性。儒家以人格善為最大目的,因此非常重視人的道德完善,強調克己復禮,強調修身、齊家是壹個人的最基本道德要求。而由於中國長期處在農耕經濟時期,對於自然科學技術的要求不是很高,客觀上造成儒家不重視自然科學知識的發展,而是偏於重視人自身品格的完善和國家秩序的穩定。於是儒家特別重視“德治”,並對中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董仲舒提出了“正其誼不謀其利”的著名論斷,實際上是促進和推動了儒家仁學的宗教化,客觀上形成了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重義輕利的傾向。從而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長期的負面影響。西方人文主義重視自然科學知識,從古希臘時代的“美德即知識”到近代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在西方形成了尊重知識的優秀傳統。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近代歐洲的自然科學也形成和發展起來,並且促進了自然哲學的發展。自然哲學重視自然科學和理性,他們力圖以科學和理性來反對中世紀獨斷主義的封建神學,以解放神學統治下的'人和自然。
三、兩者比較的啟示與意義
儒家人本思想和西方人文主義是東西兩大文化傳統中的主流價值觀,都對各自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儒家文化的現代化離不開對西方文化的借鑒。尤其在當今文化全球化時代,文化多元發展成為壹種態勢,西方社會逐漸認識到東方文化的價值,東方文化對於解決當今全球化時代面臨的壹些難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如何提升傳統文化以適應現代化發展之需和化解全球化時代難題已成為當務之急。儒家人本思想中的天人合壹、和諧***生、整體重於個人等內容都具有合理性,重新闡釋這些內容必然會對當今人類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在當今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源於西方人本思想中的自由、平等、人權、法治等具有現代精神的文化也具有重要價值,現代性文化直接起源於西方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文主義,他們尊重科學、理性和個人權利,這些因素對於現代性先天不足的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應認真研究和借鑒,使之利於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同時,兩種文化又都是各自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帶有其局限性,因此在借鑒學習時要認識到其不足之處,少犯同樣的錯誤。儒家人本思想過分註重整體的穩定,忽視個人的合理欲望要求,因此造成社會發展動力不足,長期徘徊在封建農耕經濟下的低水平,民生質量低水平發展,最終造成近代以來落後的歷史現實。我們在發展傳統文化時必須加以警惕,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西方人文主義過分強調人對自然的征服,造成今天環境危機、能源枯竭,直接影響到人類可持續發展;過分強調人的各種欲望和要求,造成人性中的各種惡的本性泛濫,造成社會混亂,道德下降,給人們生活帶來不安和惶恐,這些現象是西方人文主義的不良後果,必須給予科學總結。我們今天建設社會主義,進行現代化建設,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思想為指導,借鑒西方人文主義中具有現代性的人權、法治、自由和科學為主的文化,又要發展民族文化中有生命力的文化,並使之提升到現代化的高度,創新和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的先進文化。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論語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楊伯峻。孟子譯註[M]。北京:中華書局,2005。
[3]張椿年。從理性到信仰——意大利人文主義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淺談儒家人本思想與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異同點比較 篇2相同點
(1)都註重人與人類社會。古希臘先哲的思想中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但人文思想並不是西方獨有的,孔子倡導仁者愛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惡”,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天人感應”等等,無不關心人與人的社會。
(2)都將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礎,認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國的根本。孔子把“禮崩樂壞”的根源視為人們在道德上的淪喪,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的學說,“克己復禮”也就是“為仁”。“仁”的內涵極為豐富,但其核心內容是“愛人”,從愛父母兄弟出發到“泛愛眾”。孔子把恢復理想政治的基礎建立在了個人的道德心理之上,把外在規範的強制約束轉化為人心的內在自覺要求,從而使倫理規範與心理欲求融為壹體。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認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們的靈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
不同點
(1)對人的屬性的關註點不同。儒家思想強調“社會”的人,而古希臘思想家們則特別強調“個體”的人。儒家思想認為每壹個人應該擔當好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理應承擔的責任和扮演的角色,提倡人倫價值,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人倫關系中的地位。占希臘智者學派的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強調個人主觀的感受,他們的言論思辨往往完全從個人的角度和利益出發。否定權威,敢於創新。
(2)處理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著眼點不同。儒家思想強調社會的等級秩序,古希臘哲學家強調人的平等。儒學高度重視倫理綱常,“三綱五常”在儒學家看來是天經地義、永恒不變的天理,而孔子追求禮樂社會實際上是在極力維護君主統治體系下的上下尊卑的等級秩序。這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古希臘智者學派中的激進派反對城邦中存在著的明屁的階級區分和不平等現象,要求在城邦內實現教育、財產、種族方面的人人平等。斯多亞學派則認為人人生來都具有理性、人人生而平等,在人類歷史上第壹次論證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西方人文主義核心理論,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產生奠定了思想基礎。
(3)自然科學的研究態度不同。儒家思想強調人與自然合而為壹,講究天人合壹,但儒家在人與自然的研究方面,則註重將社會和人文問題作為研究的主題,忽視對自然科學的探究。古希臘思想家對自然與人的探索采用不同的方式,所以,在其人文主義精神中充滿理性和激情,理性是認知世界、發明技術、探索宇宙自然奧秘的力量;激情是追求浪漫、尋找快樂、欣賞美感的動力。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關註的就是自然界和人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