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方法如下
壹、鯽魚的習性
鯽魚屬底層淡水魚類,食性雜。具有喜草、靜、暖、群居、殘食和怕光、警覺性高以及分布廣、繁殖力強等顯著特性。鯽魚對四散的細、小顆粒食物情有獨 鐘,有偏愛殘食的特性。此外,鯽魚好靜。害怕周圍的喧鬧環境,壹遇有聲響就會四散而逃之夭夭
二、釣位選擇
到釣場後,要首先仔細觀察釣場周圍的地形、地貌、形狀特征,以水生植物、進出水口、灣口洄流、家禽牲畜飼養旁、木樁、閘口、橋墩等附近處作為選位的 重要參考依據。因為這些地方往往水溫適宜,溶氧量高,食物豐富,是魚類喜歡活動、棲息、覓食、繁殖和遊玩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們常說的“魚道”和“魚窩”。 壹般來說,初冬釣草或殘荷附近的深水水域,隆冬則釣背風向陽的更深的水域。冬季垂釣要掌握釣陽、釣深、釣草和釣背風魚的活動和攝食規律。早春宜釣上風有水 草或枯荷的淺水,仲春可釣側風或下風的有水草的淺灘,暮春則釣下風水下有坡度或凸凹、溝砍的灘水。春季垂釣則要把握釣(灘)、釣草、釣雨、釣下風的原則。
三、合理選用線組
選擇好釣位後,應結合天氣、水域深淺、水質肥廋、對象魚、個體大小等因素,正確選擇和合理使用線組。冬春季節,水溫低下,魚吃口輕,活動量小,因此 線組應以輕、靈、細為原則,從而提高釣組的靈敏度。具體來說,線用0.8-1.2號;鉤宜6-8號(丸世長把細條鉤);墜子宜輕小,漂選細身翎毛或蘆葦漂 即可。釣餌以葷食為佳,如紅蟲、蚯蚓、草蝦等。夏秋季節則應考慮對象魚所生活水域的適口性而定。壹般來講夏季宜素餌,秋季葷素皆可。線組適當稍作加大即 可。如鉤可變為8-10號(丸世長把粗條),線為1.2-1.5即可。
四、餌料選擇
鯽魚有喜食粉狀、細小顆粒的素餌和鮮活的葷餌等攝食特點。如各種豆類粉、粟米、細玉米渣、紅蟲、蚯蚓、小草蝦以及各類小昆蟲等。除此以外,鯽魚還有 偏食濃香或濃腥餌料的食性特點,因而為加強誘魚效果和提高上鉤率,同時根據釣場水域魚的適口性,適當添香或加腥,會有意想不到的釣效和收獲!冬春時節則考 慮用鮮活的葷餌,如紅蟲、蚯蚓、草蝦等葷餌主攻鯽魚。
五、打窩與垂釣
冬春時節垂釣鯽魚時,窩量不宜大,方法是用打窩器或用手將和好餌料捏成乒乓球大小的團,捏緊後繞在線上隨竿慢慢打出對準釣點輕緩放入水中,使其自然 緩慢沈入水底。每個窩子的窩量壹團即可,可同時多布窩點。冬春季節無需中途續窩,夏秋時節可根據魚密度和咬鉤率適量續窩。在釣餌每次慢慢下沈過程中,由於 餌料自然脫落、霧化並漸漸形成壹片霧化區域,與此同時,餌料中的誘食成分融入水後即充分散發,窩點附近或周圍水域的魚便迅速向霧化區域聚集和攝食。冬春季 節時,可將葷餌(如蚯蚓、紅蟲、小蝦等)掛鉤後,在鉛墜上捏壹小坨餌料隨竿壹起放入窩點施釣。夏秋季節可采用包食釣法,將餌料捏成拇指或葡萄大小的窩餌 (誘餌)將芯餌包如其內捏緊即可施釣。根據季節、天氣、水域深淺、水下狀態、餌料幹濕度的不同,捏誘餌的松緊程度也要隨之而異。包食釣法垂釣鯽魚,壹般多 用小包食釣法進行施釣。
六、漂和漂像
由於垂釣鯽魚對漂的選擇非常關鍵,特別是對靈敏度要求很高,因而盡量選擇材質輕浮力大的漂材作為首選,如漂身細長、長短適中的孔雀翎或蘆葦為佳。鯽 魚漂像壹般以送漂為多見,黑漂(下沈)為輔。夏深時節,漂像較明顯易辨,冬春季節則變得較輕而緩慢,漂像不明顯或模糊,把握好漂動即揚竿的原則。
七、揚竿時機
當漂像出現時,即可抖腕揚竿,動作有力,同時控制動作幅度不要過大。當出現送漂時,由於鯽魚個體的不同,送漂的快慢亦會而異,但在漂上升稍停的瞬間 皆可揚竿並能中魚。出現黑漂時,在漂沒頂時即可揚竿獲魚。值得壹提的是,在中魚瞬間,應繃緊線組待鉤刺牢後再行牽魚離窩收竿操魚入護,能有效防止和避免脫 鉤跑魚,切勿操之過急而急於收竿操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