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似琵琶,皮薄骨細,肉色紅潤,香氣濃郁,味美可口,素以色、香、味、形 “四絕”馳名中外。曾在國內外物產博覽會上多次獲得金獎。據陳藏器《草本拾遺》記載,唐開元前金華已產火腿。明代成為金華主要特產,並列為貢品。清代始遠銷海外。金華火腿產地遍及市屬名縣市。由於制作方法和用料不同,有許多不同品種,其中原產東陽上蔣村的蔣腿和原產浦江石宅鄉曹源壹帶山區的竹葉薰腿為其珍品。
金華酥餅
表裏酥脆,內葷外素,油而不膩,鮮鹹可口,水份少、耐存放,是壹種風味獨特的糕點。古時秀才趕考,—今人出門旅行,皆樂以此為幹糧;宴請賓客則可作席間點心。金華酥餅以面粉、雪裏蕻幹菜、全肥肉、素油、芝麻、飴糖為原料,經多道工序制作而成。金華酥餅文字記載見於南宋婺州浦江吳氏所著的《中饋錄》。本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制開發多品味酥餅,除傳統幹菜肉餡酥餅外,新增火腿酥餅、甜酥餅、辣酥餅等。市區和金華農村集鎮均有酥餅生產。
金華佛手
雅稱金佛手。金華栽培佛手始於明末清初,由羅店西吳村吳必綱(1592-1722年)自吳閶(今蘇州)引進種植。金華羅店壹帶自然環境、水質、土壤頗適宜佛手生長。《光緒·金華縣誌》記載:“佛手柑,邑西吳羅店等望而卻步為仙洞水所經,柑性宜之,其透指有長至尺余者,色香亦大勝閩產”。金華佛手是色香俱佳的盆景珍品,又是壹味名貴的中藥材。
金華特產
金華火腿 金華佛手 神仙燉雞 中華獼猴桃
金華酥餅 江東草莓 金華番鴨 金華府酒
曹宅布朗李 澧浦苗木 嶺下毛芋 塘雅葡萄
浦江麥稈剪貼 金華竹蓀 金華香榧 蒸油麻糍
擇子豆腐 蕎麥 婺州烤鱔 金華山茶花
金華雙龍銀針茶 茄汁土豆餅 壽生酒 米篩爬
金華婺州舉巖茶 金華兩頭烏 金華豆腐皮 浦江兩面黃麥餅
源東白桃 蜜汁火方
義烏特產
義烏物產豐饒,紅糖、火腿、南棗被稱為義烏“三大寶”、飲譽海內外;
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產,歷史久、產量大、質量上乘,古今中外屢獲殊榮。
杭 州 刺 繡
又名杭繡,亦稱古繡,起源於漢代,至南宋為鼎盛期。當時的刺繡,壹為“宮廷繡”,壹為“民間繡”,前者專為皇室、內苑繡各種服飾;後者刺繡官服、被面、屏風、壁掛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繡仍盛而不衰,城內後市街、弼教坊、天水橋壹帶有刺繡作坊近二十處。擅長刺繡的手藝人多達二三百人。杭繡講究針法,主要有平繡、亂針繡、疊繡、貼綾繡、借底繡、發繡、穿珠繡、帑繡、點繡、編繡、網繡、紗繡等。其刺繡品種很多,尤以盤金繡、包金繡、銀線繡、彩絲繡著稱於世。盤金繡,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包金繡,層次分明,交相輝映;銀線繡古樸文雅,素而不俗;彩線繡細密艷麗,形象活潑。
杭繡在刺繡技藝上,吸收並融合蘇、湘、蜀、粵四大名繡之長,繡法多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杭繡的圖案設計,內容大多取材於民間喜聞樂見的龍、鳳、麒麟、蝙蝠、孔雀、牡丹、寶相花、壽桃、如意、百結、八卦、西湖風景等傳統圖案。在裝飾上運用誇張和變形,是杭繡壹大特色。
西 湖 綢 傘
西湖綢傘,以竹作骨,以綢張面,輕巧悅目,式樣美觀,攜帶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傘,在我國歷史非常悠久,據說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代就已制作。古代的傘又稱為“蓋“。它和扇壹樣,最初是用鳥的羽毛制成。隨著絲織品的出現,才逐漸采用羅絹作傘。
發明了紙以後,油紙傘又風行起來。特別
是明清時代,我國制傘業尤為發達,從這時起,不少小說和戲曲都有寫到傘。眾所周知,《白蛇傳》中許仙借傘的故事,就發生在杭州西湖斷橋邊。
西湖綢傘創制於本世紀30年代初,據說是由都錦生絲織廠工人竹振斐創作的,由於選料得當,制作精細,別出心裁,壹上市就受到人們歡迎。到了1935年春天,杭州出現了第壹家專門制造綢傘的作坊,這就是著名的“竹氏傘作”。新中國成立以後,辦起了國營杭州西湖傘廠,又成立了杭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西湖綢傘組,有400多名職工,10多名研究人員,年產綢傘60萬把上下,其中出口的占三分之二。由於提高了制人傘技藝,綢傘越作越精,目前國際市場上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撐收自如的自動傘,但西湖綢傘仍以其獨特風格,博得人們喜愛。
西湖綢傘選料考究,制作精巧。它的圓形傘面是采用特制的傘面綢作的。這種傘面綢薄如蟬翼,織造細密,透風耐曬,易於折疊,色彩瑰麗,單是染色就有湖色,墨綠,果綠,大方法,描繪山水,風光,花鳥,人物。圖案有西湖十景,古代仕女,龍鳳,奔馬,梅雀,蝴蝶等數十種。
這是其他傘所望塵莫及的。傘骨則采用江南獨特的淡竹制成,這種竹篾質細潔,色澤玉潤,烈日曝曬也不會彎曲。制紅,棗紅,桃紅,天藍,桔黃等20多種。在傘面上還采用噴,刷,繡,畫等多種多樣的作壹把外型美觀的西湖綢傘,要經過選竹,制傘骨,上傘面三大階段。選竹,俗稱“號竹”。每年白露前傘廠派出有經驗的老師傅,到余杭,奉化,安吉,德清等淡竹產地,翻山越嶺,在竹林中尋覓,挑選具有三年以上竹齡,粗細在五,六公分,色澤均勻,沒有陰陽面和斑疤的淡竹。過嫩,過老,過大,過小的竹都不能要,真是‘百裏挑壹“。這樣的淡竹每株僅取中段2至4節作傘骨。加工成傘骨要經過擦竹,劈長骨,編挑,整形,劈青篾,銑槽,劈短骨,鉆孔等到十多道工序。壹把綢傘35個根骨,每根骨4毫米寬。如果把壹段竹劈成了36根,就需要”抽骨“以保持竹筒圓潤,竹節平整。上傘面要經過縫角,繃面,上架,剪繃邊,穿花線,刷花,摺傘,貼青,裝桿,包頭,裝頭,裝柄,打釘口等十六道工序,道道工序都有必須全神貫註,不得馬虎。這樣制成的傘重量只有半斤左右。收攏時,彩色的綢面不外露,傘骨恰好還原成壹段淡雅的圓竹,結節宛然,十分樸素大方。撐開時,傘面五光十色,有的緋紅臺旭日壹輪,有的蔚藍同晴空壹色,有的青綠象碧水壹泓,美不勝收。
西湖綢傘的品種很多,有的遮陽遮雨的日用綢傘,有五彩繽紛的彩虹傘,有舞蹈演員有臺上撐打的舞蹈傘,有雜技團演員走鋼絲用的雜技綢傘等10多個品種。婦女們撐打西湖綢傘,對形態美有裝飾作用。
龍 井 名 茶
西湖龍井茶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而聞名於世。成茶扁平挺秀,光滑勻稱,翠綠略黃;泡在杯中,嫩芽成朵,壹旗壹槍,交相生輝,芽芽直立,栩栩如生;馥若蘭,清高持久;湯色明亮,滋味甘鮮。人們誇稱它為“黃金芽”,“無雙品”,已成為國家高級禮品茶。
杭州西湖周圍的群山,素以出產名茶著稱。唐朝陸羽在他所寫的世界第壹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杭州天行、靈隱二寺產檢測的記載。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贊美過這裏出產的名茶。歷史上西湖龍井茶有:"獅"、"龍"、"雲"、"虎"四個類別。現歸
"獅"、"龍"、"梅"三個品類。其中以獅峰龍井為第壹。其色澤綠中呈黃,香氣濃郁,味酸爽口、確為茶中極品。1981年,獅峰龍井被評為全國優質產品,榮獲國家金質獎。據現代科學分析,龍井茶所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化學成分,要比其它茶葉多,對人體健康特別有益,難怪古人說龍井茶“其貴如金,不可多得”。
龍井茶產於杭州市西湖鄉,茶園主要分布於西湖西南龍井村的四周。西湖風景美,龍井名茶佳,龍井茶產地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這裏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而均勻,特別是春茶期間,經常細雨蒙蒙,漫山遍野,雲霧繚繞。大部分茶園又分布在傍溪靠澗的谷地或山坡,土壤多為砂質土,結構松軟,通氣透水,含有效磷酸較多,有利於茶樹生長發育,致使茶樹根深葉密,常年碧透,萌芽輪次多,采摘時間長,從垂柳初綠,直至層林盡染,都有茶采。龍井茶園地外西湖風景區,在那獅峰山上,梅家塢裏,雲棲道旁,虎跑泉邊,靈隱寺周圍,九溪十八澗沿岸,到處林濤滾滾,翠竹婆娑。在濃蔭籠罩中,壹片片茶園碧綠如染,壹重重茶山接連雲天,為湖光山色增加了不少的詩意。
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皆美,同精美的加工制作是分不開的,炒制特級龍井茶,分“青鍋”和“輝鍋”兩個工序,其間不經揉撚,是制作上的壹大特色。炒制手勢,有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號稱“十大手法”,壹斤特級龍井茶,有3—4萬顆芽頭,采摘要花6個工,炒制要花4個多小時。壹個熟練的炒茶工,壹天能炒壹公斤茶。
如今西湖鄉,***有梅家塢,龍井,雙峰,等13個村產茶,這些產茶村,都有自己的茶葉加工廠,全鄉年產龍井茶約2000擔左右。其中梅家塢主量約占全鄉三分之壹。龍井茶葉,虎跑水,向以“西湖雙絕“著稱,到杭州的遊客,都以能在虎跑泉邊品飲壹杯龍井茶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