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傳統習俗介紹如下:
清明節的節日風俗有祭祖掃墓、踏青春遊、插柳戴柳、放風箏、蕩秋千。
1、祭祖掃墓?
俗話說:“三月清明雨紛紛,家家戶戶上祖墳。”清明節是壹個紀念祖先的節日,祭祖掃墓是清明節的主要活動。孝敬老人、敬重祖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壹,清明節祭祖掃墓是中國人慎終追遠、盡孝行孝的具體表現。?
中國人十分註重血緣親情。清明祭祖掃墓,有利於強化家庭、宗族的血緣關系,維護團結,增強家庭、宗族內部的血緣凝聚力,從而達到敦親睦族的目的。?
2、踏青春遊?
陽春三月,正是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因此,在清明節期間,人們紛紛走出家門,來到郊外,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在中國古代,把春遊叫做“踏青”,所以清明節又有壹個很好聽的名字“踏青節”。
清明踏青傳承至今,已成為壹項非常普遍的習俗活動。每到清明前後,正是全國各地春遊的高峰期,人們紛紛外出,參觀名勝古跡,觀賞青山秀水。在很多地方,踏青和掃墓是並行不悖的,掃墓過後踏青享樂是許多人的選擇。
3、插柳戴柳?
插柳戴柳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所以清明節也叫“插柳節”。關於清明插柳戴柳習俗的來源,人們有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插柳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教百姓種植百谷的“神農氏”。有人認為,傳說介子推死於柳樹之下,清明插柳是為介子推招魂。
有人認為,當年黃巢起義,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所以民間有“清明不戴柳,死在黃巢手”的說法,清明插柳可能由此而來。還有人認為,古人相信鬼怪害怕柳木,“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又是鬼節之壹,值此柳條返青發芽之際,人們插柳戴柳,能夠消災避邪。?
4、放風箏?
清明前後,春風徐徐,正是放風箏的大好時節。在中國古代,風箏又叫“紙鳶”、“風鳶”,清明放風箏是普遍流行的習俗。
在古代,人們認為放風箏可以帶走晦氣,所以很多人在清明節放風箏時,將自己知道的所有災病都寫在紙鳶上,等風箏放高時,就剪斷風箏線,讓紙鳶隨風飄走,象征著自己的疾病、晦氣都讓風箏帶走了。
5、蕩秋千
蕩秋千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改為秋千。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