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明背後的三月三 被遺忘的傳統節日能否回歸?

清明背後的三月三 被遺忘的傳統節日能否回歸?

今年清明節恰逢農歷三月三日。這壹天曾是壹個重要的節日——上祀節,只是如今,它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這是唐朝詩人杜甫描寫上祀節的詩句。唐朝時,上祀節是壹個隆重的節日,那壹天,長安城中達官貴人的家眷都會齊集長安城郊的水邊戲水嬉戲洗滌汙垢,以此迎接春天。據說,因為眾多美女的洗滌,那壹天,河水中都會飄蕩著脂粉的香氣,而男人們也會樂於欣賞這樣的“美眉博覽會”。在這樣壹個春天的節日裏,人們走進大自然,壹同戲水、嬉戲、放風箏、遊玩,***享歡愉。 三月三有哪些民俗 東晉時,曾有壹群文人於上祀節在水邊聚會,他們將水杯放在河中,順流而下,酒杯漂到誰的面前,誰便要作詩壹首。文人們將當天所作的詩文集結成冊,以他們聚會之地命名,取名為《蘭亭集》。書法大家王羲之為文集作序,留下了天下第壹行書《蘭亭集序》。千余年後,蘭亭聚會上的諸多文章都已不知所蹤,《蘭亭集序》卻成了不朽,也為三月初三上祀節最重要的風俗“曲水流觴”留下了重要的記錄。如今,北京的中南海、恭親王府、故宮、陶然亭公園等地都恢復了這項活動。 據民俗學者高巍介紹,上祀節是壹個親近水的節日,上祀的古老風俗大多與水有關。除了文人們的曲水流觴之外,在貴族婦女間則流行著壹個類似的遊戲——臨川浮卵。婦女們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漂流,雞蛋漂到誰的跟前就歸誰,“這雞蛋象征生命與生育,是對婦女的壹種祝福。當然,得到雞蛋的人也要拿出些荷包、女紅之類的禮物感謝大家。” 臨川浮卵是流行在貴族婦女間的高雅玩法,而農村們的婦女則在三月三舉行洗腳大會。大姑娘小媳婦們圍在河邊洗腳,同時還會舉辦壹些諸如栓娃娃之類的求子活動。 三月三的文化核心是“生育” 高巍認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總是和自然時令緊密結合。上祀節是春天裏的重要節日。壹方面,人們需要洗去壹冬的汙穢,有壹種去舊迎新的含義,因此上祀節的習俗多離不開水邊。這種去舊迎新,從心裏上說,可以給人們帶來希望,從生理上說,則有著迎接新生命的寓意。另壹方面,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是播種的時候。上祀節諸多與生育有關的風俗也是和這樣的節令特點相匹配的。而這壹特點在少數民族中體現的更加明顯。 提到三月三,許多少數民族的三月三山歌大會要比漢族的上祀節更為有名。“少數民族的三月三和上祀節日期相同,在風俗上有雅俗之別。”據高巍介紹,按照傳統風俗,如果青年男女在山歌大會上傾心彼此,往往跟著就會找地方野合。“春天是壹個生發的季節,這種風俗與其說是壹種生理本能,我覺得它更是順應天時的壹種很自然的生理活動。少數民族地區不像中原,受禮教束縛。因此他們的風俗也更貼近自然。”東方情人節名符其實 因為上祀節的風俗如此,有人曾將它譽為中國的“情人節”。而同樣享受這壹稱號的節日還有元宵與七夕。它們是否名符其實呢?高巍認為上祀節可算得上是中國的情人節。至於另外兩個節日,恐怕沒這麽名正言順。他們只是和上祀壹樣,都包含祈子的內涵,“但它們實際上有不同的主題,而且都是與節令背景緊密結合的。” 高巍說:“女孩子過去七歲束發成為少女,十四歲初潮,四十九歲絕經,七實際上是壹個生育的周期,兩個七放在壹起還是表達壹種祈子的訴求,因此稱他為情人節是沒有依據的。而元宵節的祈子則和天人合壹的理念有關。過去人認為天上壹顆星,地上壹個人。元宵當晚,人們看到月亮這顆星非常明亮,象征生育能力到了高峰,於是人們祭祀星星,祈求生子。” 為什麽諸多傳統節日都有祈子這樣同壹個內涵?對此,高巍說;“應該說人丁興旺、家庭和睦是所有傳統節日都具備的主題。因為這兩個主題是保障壹個人、壹個家庭、甚至壹個國家正常發展的必要前提。只不過各個節日根據不同的天時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表現形式。” 被遺忘的節日能回來嗎 如今,再提到上祀節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了。它是否還能回來?高巍認為上祀節並沒有消失,它只是融入了清明節當中,如今的清明節習俗源自寒食節、上祀節以及清明節氣,清明踏青的風俗就是上祀的遺風。 事實上,現在人們壹提到清明,首先想到的還是掃墓祭祖、慎終追遠之類的。至於踏青,往往被人忽視,以至於每每向同事朋友祝賀“清明節快樂”的時候還要遭受鄙視。高巍也認為雖然風俗以另壹種形式保留了下來,但仍是不無遺憾,“現在人們踏青總是上山、去野地,而淡化了戲水這壹主題,這不能不說是壹種缺憾。當然這也可能和北京城水少有關。”高巍認為,水是生命的源泉,通過踏青讓人們在春季親近水,除垢納新,這應該是壹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被“遺忘”的節日不止上祀壹個,像六月六天貺節、七月十五中元節、春分等等都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它們究竟為什麽會被人們“遺忘”?高巍認為,說到底,還是作為這些節日文化基礎的農耕文化主題已經不復存在了。 “變化是肯定的。但不論怎麽變化,這些傳統節日所體現的人與人間的美好親情、與自然和諧親近的理念仍然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傳統節日不可能壹成不變 如今,人們已經對傳統節日投入了更多的關註,但高巍認為整個社會對傳統節日的價值沒有足夠的認識。在高巍眼中,以傳統節日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並不只是簡單的吃什麽玩什麽,他說:“民俗其實更是壹種管理社會的方式。東漢《風俗演義》中說,壹個官員到壹個地方,首先要了解當地的風俗,通過風俗實現治理。通過民俗,可以調動大家內在的積極性,通過如何吃、如何玩這樣的生活細節來倡導壹些主流文化,避免壹些消極的東西,從而實現移風易俗及社會的自我管理。” “每過壹次傳統節日都是對民族文化之根的壹種回憶。對英雄人物的懷念、美好的傳說、豐富的民俗活動、各種美味佳肴,這些民族文化中的精華通過傳統節日被集中展示出來。參與這樣的節日,是對祖先智慧的壹種親近,對民族文化魅力的壹種體驗。”但節日文化具備魅力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對傳統節日采取固步自封的態度。高巍覺得傳統節日不應該是壹成不變的,它還應該繼續向前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融入新的主題、新的內容。上祀節融入清明是壹種更新,中國傳統節日應該永遠更新,永遠保持鮮活的生命力。

  • 上一篇:洋果子店rose2食材對照表最新2022壹覽
  • 下一篇:潮汕春節民俗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