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妻子與姬妾_林語堂三部曲_人物論之二:林語堂的三部曲

妻子與姬妾_林語堂三部曲_人物論之二:林語堂的三部曲

學術交流 1998年 第2期

妻子與

朱東姬妾

———《林語堂三部曲》人物論之二

, 《林語堂三部—(情婦) , 認為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中西互補、“二重組合”。表現出鮮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與藝術審美特征。集中體現了林語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補的文化價值觀、藝術審美觀。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獨特的婦女觀、婚戀觀與家庭文化觀。

關鍵詞 儒道融合 中西互補 哲理性 象征性 理想性 女性觀 家庭文化作者朱東宇,1938年9月生, 現為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我們在下文中對此展開討論與分析。

《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大體可分為兩大類:壹是妻子型, 壹是姬妾(情婦) 型。妻子, 兼有女兒、妻子、母親的品格; 姬妾, 兼有侍女、情婦、妓女、藝人的多種品格。這兩類人物, 從不同側面表現了東方女性的文化品格。

(瞬息京華》) 中的姚木蘭、《京華煙雲》《姚莫(豪門》) 中的杜柔安愁、孫曼妮、牛素雲《朱門》, 《

林語堂壹向認為, 壹種文化的優劣高下, 不在它的“藝術、哲學、文化和實際生存”有何種成就,

①。能夠產而在“它能產生何種形式的夫妻父母”

生幸福家庭和優良的夫妻、父母等人倫關系的文明, 才是人類理想的文明。林語堂在他的文化家庭小說中, 從不同文化視角, 描寫了不同類型的家庭, 以及生長於這些家庭的各類人物, 以展示東方文化的優長和中西互補的文化理想。林語堂在他的文化論著《生活的藝術》中, 在討論“家庭之樂”時說“:文明的其他壹切成就都可被認為是促進產生優良夫妻父母的方法。……而婚姻和家庭確是人類生活中最親密的部分, 所以能產生優良夫妻父母的文明, 實造成壹種較快樂的人類生活, 因

②此, 也就是壹種較高級的文明。”《林語堂三部

(京華煙雲》) 作為文化曲》《《、風聲鶴唳》《、朱門》

是屬於妻子型人物。她們壹身兼有多重角色和多種品格。

《京華煙雲》的女主人公木蘭, 是“道家的女兒”, 儒家的“好媳婦”, 作者理想的“賢妻良母”, 理想女性的人格化身。她壹身兼有儒家的近情理, 道家的本自然, 佛家的崇性靈的多種品格。她開朗樂觀、放逸通達, 不但聰慧過人, 而且賢達幹練。她從父親那裏獲得老莊哲學之道家精神, 又自幼受到母親嚴格的儒家婦德的家教訓練。她的思想

家庭小說, 作者以極大的熱誠與富有才情的筆墨, 描寫了壹群妻子與姬妾(情婦) 等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具有怎樣的文化品格? 表現了作者什麽樣的文化價值觀、審美觀以及婦女觀、婚姻觀? 讓

②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166頁, 作家出版

社,1995。

?107?

見解、精神氣質、文化素養, 都高於同輩姐妹。所以做妻子之後, 能成為曾府上下都佩服、尊重的管家奶奶。她兼有寶釵之德、黛玉之才、探春之練達。少女時代夢想做壹個儒家“男孩”、讀書成名、晉身仕途、立身行事, 無愧於家族, 可謂有“誌”; 她有過刻骨銘心、失落心靈的戀情, 深愛才華出眾、聰明好學的孔立夫, 兩人誌同道合, 心靈相通, 這壹愛情終生不渝, 可謂有“情”。但她又聽憑父母的安排, 對自己的婚姻放任自然, 答應嫁給遠遜於情人的曾孫亞。兩人雖無刻骨銘心之愛情, 但還是幸福和諧的婚配。她對立夫的愛情, 超脫世俗。立夫被誣陷入獄, 司令部, , 可謂有“義”, 傾心於道家, 但在現實生活中, , 表現出精神生活上的浪漫性與物質生活上的現實性, 體現了林語堂生

①的精神。活哲學:“行為遵孔孟, 思想服老莊”

作者把她寫成“觀音菩薩”的化身; 只有道家, 尤其是莊子, 把生命引向浪漫的藝術化, 木蘭便成為可愛的“異想夫人”。在傳統禮教籠罩下, 木蘭敢於唱京戲、吹口哨、扔石子、吸煙、賞古玩, 常與男性公開交往, 非壹般女子所敢為。然而她自然天放、順乎本性。木蘭能處亂不驚, 每遇重大人生變故, 她都能以道家精神, , 求得心靈, , 領悟到“瞬息, 的“道”的精神, 終於使她。進入“人生秋天”, 木蘭更加成熟和。公婆過世後, 分家另過的木蘭, 決計舉家南遷, 去實現她夢想的“田園生活”, 自己甘做“農家婦”, 親自下廚, 烹飪燒飯, 享受“村野幽棲, 超塵逸

③興”的快樂。在家庭生活中, 她是最高的主宰。

當她發現丈夫移情別戀時, 在老父的幫助指點下, 與丈夫的情人以誠相見, 並推心置腹, 把她約請至家, 酒宴相待, 杯酒釋懷, 化情敵為朋友, 顯示了她高尚的情懷、寬宏的胸襟。後來在逃難中, 又收養了四個孤兒, 懷著慈悲之心, 救助難民。她的善良義舉, 既是慈悲行善的佛禪精神, 也是人道主義精神、道家生命觀的體現。為了民族的永久生命, 也為了她個人的生命她應該這樣做, 因為個人生命包含在民族生命中。木蘭形象明顯的哲理性、理想性、象征性特點, 使這壹人物形象的描寫出現意念化傾向, 但她還是能給人以許多新的人生啟示和思考。作者通過這壹人物, 展示了傳統文化的優秀與偉大。木蘭雖然是壹個家庭婦女, 但她給家庭、丈夫、子女創造了幸福和快樂, 對社會同樣做出了貢獻, 而她自己的人生也是快樂和幸福的。這壹人物也許會使過分迷戀名利、成功, 過分追求個性自由的西方人, 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以東方文化為參照, 以木蘭為典範, 進行新的選擇。而對於中國讀者, 亦不失為理想人生的壹面鏡子, 照見自己影子的同時, 留下壹份對於理想人格的玩味和思考。

莫愁與姐姐木蘭相比, 則是小說中具有較多

木蘭在曾家, 是典範的“好媳婦”, 她孝敬公婆, 和睦妯娌, 善待婢仆; 而在閨房之內, 又是丈夫可愛的“異想夫人”。她多好奇、愛幻想, 富有藝術悟性和浪漫氣質。於達理近情中, 有自由放逸, 在紛亂人生中, 親和自然。她常好吟誦帶有道家隨遇而安、閑適放逸情趣的詩詞, 幻想做船夫漁婦, 過半隱居式的田園生活。她從衣著妝扮, 到飲食起居, 都力求藝術化, 隨季節變化而花樣翻新; 她去西山野遊, 時常進餐館、逛公園、看電影; 收集荷露以為香茗, 雅好閑趣, 所做之臘八粥, 曾使曾家老少贊嘆不已。林語堂把清代記家庭之樂, 寫夫妻閑趣的《浮生六記》中之蕓娘視為理想女人, 十分贊賞。蕓娘那嫻雅、放逸, 喜愛文學藝術, 善於享受自然, 富有藝術生活情趣的性情品格, 都在木蘭身上復活了。難怪林語堂對木蘭情有獨鐘, 慨然曰“:若

②可知木蘭為他心目中為女兒身, 必做木蘭也! ”

的理想女子。然而, 木蘭畢竟是現代女性, 具有新文化知識, 是男人理想中的妻子、情人、朋友、母親的統壹體。妻子易得, 而情人與女性知己最為難尋, 因而, 作者尤其註重木蘭身上那種浪漫與藝術情調。林語堂深知, 生命創造藝術, 藝術使生命完美, 所以極力把木蘭塑造成完美的理想女性。作者把木蘭放在傳統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寫。而在傳統文化中, 儒家把生命引向現實的世俗化, 木蘭因此成為“好媳婦”; 佛禪把生命引向玄妙的神秘化,

①林語堂:《論做好壹個人》, 見《無所不談》, 59

頁, 海南出版社,1993。

②③林語堂《瞬息京華》:,789頁、643頁, 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

?108?

現實感的妻子形象。她溫柔體貼, 賢德能幹, 辦事穩健堅定, 富有犧牲精神和女性智慧。她懂得怎樣相夫立業與教子成龍, 有主理家政、駕馭丈夫的本領。這是最適於做妻子的那種女性。她與木蘭形成鮮明的性格對照。莫愁少壹點浪漫情趣, 多壹點現實精神, 少壹點才氣和靈性, 多壹點母性和妻性, 是壹個具有“新知識”和“舊道德”的“賢妻良母”形象。她比姐姐更有“福氣”, 她嫁給了壹個出類拔萃的好丈夫, 她比同輩姐妹更幸福。因為:“在任何壹個國家, 婦女的幸福不是取決於她們享受社會權益的多少, 人的品質。……, ,

會體貼人, 陷入販毒罪惡的深淵。然而, 在道家老人的啟發下, 在妹妹黛雲的開導下, 尚未完全泯滅的良知和羞恥心, 使她知錯知悔, 終於醒悟, 幫助鋤奸。最後被日本人槍殺, 亦死得其所。這位“白面王後”, 總算在生命的尾聲有些光彩。素雲是小說中作為木蘭的對立形象而出現的。她的思想性情、價值觀念、文化教養、。她的、金錢權。因而, 對她。

中的女主人公杜柔安, 是作者精心塑“賢妻良母”的典型。她是小說所表現的“合理近情”精神的體現者, 也是對木蘭的描寫意猶未盡的補充形象。林語堂認為“:合情理的精神是人類文化的最高理想, 而合情理的人也就是最有教養的人……人性化的思想就是合情理的思

③想。”“合情”, 即是合乎人性, 是人道的; “合

, 是古典型的節婦形象。她自幼受到典範的傳統“婦德”教育。她性情文靜、嬌媚、怯弱, 貞節自愛, 她與未婚夫平亞情深意篤, 兩人的婚姻是包辦裏的“自由”。為“沖喜”而成婚, 釀成悲劇。她的悲劇婚姻, 最易被人誤解為儒教之罪惡。事實上, 她以處女之身終生守寡的悲劇, 罪不在儒家思想, 而在封建之“貞節觀”。林語堂認為, 宋明理學以前的儒家文化是提倡人性化的情理精神的, 從宋明道學提倡“存天理、滅人欲”, 倡導“節烈”之後, 使儒家禮教陷入禁欲主義的泥沼, 成為婦女的精神枷鎖。曼妮是封建道學與傳統陋習的犧牲品、受害者。透過這壹人物的命運悲劇, 暴露了傳統文化中的劣質, 對人性的壓抑和異化, 否定了理學道統, 揭示了它不近情理、違反人性的弊害。曼尼是曾家三妯娌中最令人同情而非令人羨慕的人。時代變遷了, 現在“理想的女性不再是以前那種受人壓制、嫻靜、文雅的女性, 而是接近於歐洲婦女那樣天真活潑健

②。曼妮形象更襯出木蘭形象的理想美的女性”

理”, 是符合宇宙人生的普遍道理。“合理近情”是儒家最基本的文化精神, 也是儒家哲學流傳至今, 不被打倒的根本原因。杜柔安正是小說中最能體現情理精神的人物。她受過現代新式教育, 但她還保留著某些儒教傳統觀念“, 覺得女子的天職就

④。她是安守門戶, 耐心地等待著, 忍受著壹切”

性情柔韌、優雅, 而又堅忍、忠貞, 她渴望溫暖、甜蜜的小家庭, 是儒家壹位淑女賢婦。她曾大膽幫助鼓書藝人崔遏雲逃出虎口, 為了美好自由的幸福生活, 歷盡艱難, 千裏尋夫, 使人聯想到千古流傳的孟姜女的故事。另壹方面, 她又放逸通達, “常常帶著夢幻似的表情”, 感情豐富, 令人捉摸不定。這位淑女並不恪守道學禮教那壹套, 在優美的松花湖月夜, 與情郎李飛纏綿而浪漫地度過良宵, 結果未婚先孕, 但她“所做的壹切只是遵循著心靈的召喚……她完全是受著愛情的支配而獻出

⑤了壹切。”她的自強自立、自由放達, 又帶有現代

性品格。

曾家的二兒媳牛素雲, 則是惡妻、悍婦的形象。她出身官宦之家, 雖然不失千金小姐的雅致風度, 但矯揉造作、虛榮浮誇、尖刻自私、狂躁無禮。她是官僚家庭中缺少良好教育而被嬌寵的壞脾氣小姐, 這是最不適合做妻子的女人。她眼裏見的, 嘴上念的, 心理想的, 手裏抓的, 只有兩件東西:金錢與權勢。舍此, 她對任何東西都不感興趣。她對金錢、權勢、享樂的追求, 導致她的墮落,

西方女性的風采。在她的爽朗、放達裏, 含著俠女

②林語堂《中國人》:,153頁,175頁, 學林出版

社,1994。

③林太乙《林語堂傳》:,195頁, 北嶽文藝出版社, 1994。

④⑤林語堂《豪門》:,243頁、194頁,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

?109?

的仁義膽識; 在她的溫柔嫻靜中, 蘊蓄著浪漫情趣。她是淑女、俠女、自由女神和觀音大士的結合體。

她只身逃出虎口, 開始了漂泊生涯。不幸的人生遭遇, 悲涼的身世命運, 使她覺得自己過去如壹艘海上棄船, 聽憑環境和男人擺布作弄。正當她如同壹片落葉, 隨風飄蕩, 在政治與陰謀的旋渦裏, 無處安身之時, 她遇到了富家子弟姚博雅。這位克己自制、獨善其身的“犬儒主義”者, 對她產生了如癡如醉的愛情, 偏重於感官肉體, “俗緣”, 博, , 。當她重新, 並反省了同博雅的“俗緣”愛情之, 愛上了老潘, 並決定嫁給他。有趣的是, 老潘對這份愛, 卻不想領受。瑪林與老潘的戀情, 使她變成了心向道禪、靈魂凈化而得以升華的“丹妮”, 壹改往日沈迷情欲的俗人之愛, 追求精神快樂與滿足。傾心於老潘, 乃是佛禪精神指引下之“神緣”。老潘是佛教之形而上學與中國道家哲學相融合而成的禪宗之信徒。正是在他的關懷愛護與引導下, 瑪琳才得以脫卻“俗緣”, 而升華為追求靈魂快樂之“神緣”。丹妮的和善、慈悲、溫良, 被難民看作是救苦救難的觀音現世, 她投身於抗戰中難民收養與救濟工作, 為“普度眾生”而獻身。她同死去的博雅舉行了奇特之“婚禮”, 並生下了他的遺腹子, 以了卻“俗緣”, 同老潘在***同的信仰與事業中, 找到了真正的“幸福和歡欣”。

《朱門》中的鼓書藝人崔遏雲, 是作者筆下唯壹的“藝妓”形象, 她大方、爽利、機靈、天性活潑, 性喜自由, 愛的是英雄豪傑、名人義士, 不願放棄自己的藝術, 帶有賣藝人的豪氣和膽識。她心氣高傲, 潔身自愛, 是位貞烈女子。她不願攀附權貴, 不願嫁給商人。她被省主席綁架去給軍閥唱大鼓, 因其不願獻媚而被囚禁治罪, 雖逃出虎口流浪他鄉, 終又落入魔爪, 最後跳河自殺以全名節。在這壹人物身上, 作者顯然融入了名妓李香君的性情氣節, 作者以柔麗、飄逸之筆, 描寫了這位可愛藝妓形象。

《三部曲》中的這類人物, 大都寫得個性鮮明, 頗具特色, 如銀屏之剛烈不屈; 華大嫂之義氣友善; 鶯鶯之權謀機變; 春梅之精明幹練, 都相當出

林語堂筆下的姬妾(情婦) 形象, 是最為多姿多采的人物系列。她們壹身兼有侍女、妾、情婦、妓女、藝妓等多重身份, 具有復合性多重品格:有使女的溫順可人, 有情婦的浪漫多情, 有妓女的放蕩艷魅, 有藝妓的嬌媚機靈; 或忠貞剛烈, 或善良義氣, 或嫵媚放逸, 或多才多藝。更為獨立、自由, 更為女性化, 女性特點的婦女形象《朱門》, 中的崔遏雲、中的銀屏、華大嫂、鶯鶯等, 均屬姬妾(情婦) 型人物。林語堂認為“:妓女在中國的愛情、文學、音樂、政治等方面的重要

①他對中國古代性是怎麽強調都不會過分的。”

名妓李香君、董小宛、陳圓圓等人的贊賞, 直接浸潤了他的小說人物。他說“:妓女們教會了中國人浪漫的愛情……她們比那些家庭婦女更有教養, 更獨立, 更容易處理男人的社會; 事實上, 她們是

②她們是超於禮教之中國古代解放了的女性。”

上, 更為自由、浪漫的女性。

瑪琳(丹妮) , 是作者筆下最為典型的浪漫情婦形象。她是現代中國解放了的自由女性。她享有充分的獨立和自由。她既不必像子君們那樣為“屬於我自己”而吶喊, 也不必像莎菲們那樣為“靈肉壹致”的愛情選擇而煩惱。她沒有她們那壹代女性的孤獨與傷感, 是道家化的佛禪精神使她擺脫了這壹切。小說在壹個獨特的三角戀愛故事中, 註入了佛理禪宗思想, 寫出了不同凡響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境界, 描寫了瑪琳宗教式的心靈凈化與自我超越。她從欲向情, 從肉向靈, 從形下向形上的超越與升華, 顯示了佛禪精神在中國現實社會生活(即傳統文化) 中的地位和影響, 瑪琳是壹個小家碧玉型女子。她嫵媚柔情“, 艷魅”異常, 獨特身世與坎坷經歷, 又給她增加了傳奇色彩。她本是壹大軍閥的私生女, 母女倆被拋棄之後, 在貧民環境中長大, 養成了她自由與獨立精神, 她“任性倔強”, 而又“含蓄內斂”。不幸, 她偏巧同父親仇人的兒子結了婚, 被夫家隔離囚禁, 逼她自殺,

②林語堂《豪門》:,165頁、167頁, 中國青年出

版社,1991。

?110?

色。這類人物, 成為士大夫文人雅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壹部分, 是不完善的婚姻制度的產物。這壹問題, 使東方智者林語堂也壹籌莫展, 他說“:只要人生不完善, 婚姻制度就將永遠是不完善的。這

①林語堂認個問題, 讓我們留待後人去解決吧。”

丈夫的歡心, 是女性的職業。他說“:如果男人有壹點理智的話, 他會看到婚配是女人最好的, 也是

②唯壹的職業。”女人不壹定非要到社會上去同男

人們爭高低, 家庭是她們的王國。小說中的妻子形象, 又多具有母親身份和母性品格。“女人是壹

③生育子女, 是女人的天性, 個妻, 也是壹個母。”

為, 不管是西方的情人式, 東方的姬妾式, 還是現代壹夫壹妻名義下的婚外戀式, 都是不理想的, 作者無法做出選擇。

也是她們最大的權利。“:我仍堅持女人。”拒絕為母, , 而有成為, “:我以為壹個女, 只要有了子女, ; 而如若沒有子女, 則即使是妻, 也只能視做姘女。子女使姘婦擡高身份, 而無子女

④牛素雲為牛家千金小姐, 曾家少則使妻降級。”

作者透過《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 者以兩方面的價值:觀。:, 精神, 。如:木蘭的道家思想, 杜柔安的儒家思想, 瑪琳的佛禪精神。同時, 她們身上又都兼有道、儒、佛多種精神因素。作者賦予這些人物以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文化品格, 意在表現林語堂壹向主張的儒、道、佛融合, 中西互補的文化精神, 認為這是人類最高的文化境界。

林語堂塑造的女性形象, 盡管思想性情、文化品格不同, 但她們仍有***同之處:她們大多是結婚、做母親, 成為家庭中的“賢妻良母”; 大多是家庭中的主宰、家政主持者。木蘭、莫愁、柔安、曼妮等都是“賢妻良母”。而且又多是“既有現代知識, 又有古老品德”的女性。林語堂認為, 結婚並獲得

爺之妻, 因其不生育, 而被曾家視為最大缺陷, 終於離婚, 被趕出曾府。銀屏不過是壹個丫環, 是姚少爺的情婦, 但因她生了姚家的孩子, 死後靈牌還被請進姚家宗祠, 視為正妻。林語堂坦白承認:“最理想的妻子被描繪成‘既有現代知識又有古老品德’的女性。……我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仍然是

⑤那聰明、溫柔、堅定的母親。”《三部曲》中的女性

形象, 鮮明地體現了林語堂的這壹女性觀和婚姻觀。這也正是他小說人物意念化傾向的謎底。

〔責任編輯:曹金鐘〕

①②③④⑤林語堂《:豪門》, 170頁、149頁、180頁、160~161頁,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

?111?

  • 上一篇:裏脊肉餅怎麽做
  • 下一篇:端午節班會活動策劃方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