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壹。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的風俗及註意事項,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節有哪些風俗
1、踏青
踏青又叫做春遊、古時候叫做探春、尋找春等,清明期間正是春風得意、春意盎然的時節,萬物萌動之時,自然界到處呈現壹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所以這時候外出踏春早就已成為風俗。
2、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壹種文化傳統節日。按照習俗,這壹天壹家人都會去已故親人墳前掃墓,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這種行為壹方面表達祭祀者對先人的孝敬和關懷,另壹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裏,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系,掃墓也是為了讓已故的先人保佑後人。
3、吃青團
在我國部分南方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習俗,青團又稱清明餅、棉菜饃糍、茨殼粿、清明粑、艾葉粑粑、艾糍、清明果,是由新鮮艾葉加糯米粉加工制作而成的壹種食物,並且青團還是江南地區壹帶人用來祭祀祖先的必備食品。
4、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所以民間就有清明節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有專家認為,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
5、放風箏
清明節還有放風箏這壹習俗,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壹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清明養生註意事項
穿衣養生
在這個時候溫差的變化會比較大,熱的時候就像夏天,冷的時候又像回到了冬天,因此根據氣溫穿衣服是非常關鍵的。好可以準備壹些方便穿脫的外套,隨時加減,這樣人就不容易生病了。
起居養生
這個季節註意生活的起居規律要有所調整,晨起時間應該逐漸提早,比冬季要提早半個小時起床為宜。晚間睡眠時間晚睡半小時。適應大自然的規律,所謂“聞雞起舞”就是早起到河邊、林間走走,呼吸新鮮,適當運動。
出行養生
清明出行本是好事,但是也要註意好運動的量。比如說壹起出去踏青,老人應該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走壹會歇壹會兒,小孩子也應該玩壹段時間就停下腳步喝點水。這樣能夠保證身體的運動量不會過大,心率在合理的範圍內。
情緒控制
清明時節很多人都會去掃墓,在掃墓的時候難免心中會有悲痛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應該要註意控制自己。因為過度的激動對於身體的健康是不利的,特別是壹些老人,如果本身有高血壓等疾病容易會引發不適。
飲食養生
清明時節,應吃些護肝養肺食物,如菠菜、韭菜、薺菜等新鮮時令菜。飲食要訂量,不要暴飲暴食,不應多吃羊肉或酸性食物。順應春天的養生天機,適當地“增甘”,即補充點甜食,但不宜過多。
清明養生運動
壹:休閑趣味型
遠足、徒步可以練習腳力,帶動身體的大循環。對於遠足與徒步有壹定困難,或是受時間限制的人,可以選擇集休閑、娛樂和鍛煉為壹體的放風箏。
二:和緩運動型
在春風和煦的日子裏,健走、慢跑等相對安靜的運動更適合剛剛從寒冬走過來的妳。且走且跑且停,時快時慢,這種走走停停、快慢相間的健走或慢跑可以穩定情緒,消除疲勞,亦有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身體代謝能力的保健作用。
三:保健養生型
春練對於年輕朋友而言可能更為簡單易行,但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春練更要科學合理,有針對性。所以建議選擇壹些太極、五禽戲、八段錦等具有保健養生功效的氣功功法來習練。
春天的時候,人的氣血從裏面往外走,整個自然界也是處在萬物生發的時候。《黃帝內經》講,在清明前後,壹定要記住,要“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夜臥就是天黑了以後,妳就應該睡覺了;早起,就是早上早點起來。這是因為春天體內的氣血往外走,我們晚上早壹點睡,有利於氣血恢復。“廣步於庭”就是要經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壹下大自然萬物生發的氣息,很自然地和自然界構成壹種和諧的狀態。
另外,清明前後要註意呼吸,呼吸的方法我們可以從烏龜身上取經。呼吸時,先盡力擴展胸廓將空氣吸入,然後再進壹步調動腹部肌肉進行腹式呼吸,讓空氣壹路從胸部、腹部送下來,壹直送到丹田裏,然後再深深地由鼻子全部吐出,這就是胸式加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