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在人類社會中,從古至今,任何地區、任何民族的兒童都喜歡遊戲。可以說有兒童就有遊戲,兒童是在遊戲中發展和成長的。但是,遊戲在促進幼兒心理發展上的良好作用,決不是自然而然地實現的,而是跟成人,特別是與教師的正確組織和指導分不開的。因此,組織好幼兒的各種遊戲活動,可以促進遊戲心理教育功能的進壹步實現。
關鍵字遊戲;引導;心理
“快樂的學習”是教育的目標,而幼兒教育的目的就是讓每位兒童能夠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與發展。遊戲是兒童普遍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園壹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遊戲讓兒童感到快樂、自由、滿足、促進心靈發展。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可以啟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其身體健康,從中學會社會合作,促進其心靈成長。遊戲不僅帶給幼兒快樂,也是幫助幼兒按自己特有的模式去發展的有價值的活動。遊戲對於幼兒的身體、認知、社會性和情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那麽遊戲究竟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到什麽關鍵性作用呢?以下是我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做的幾點總結。
壹、有助於幼兒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主體對自身的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等。幼兒期是自我意識初步發展時期,隨著年齡增長,幼兒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內心活動,並進行評價與調節,逐漸形成自我滿足、.自尊心、自信心。在角色遊戲中,幼兒從扮演角色之始就要區分自己和別人,撇開自己,扮演別人,這可以增強幼兒的自我意識。遊戲中幼兒表現了自己影響和掌握環境的能力,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心。當幼兒完成了包含在遊戲活動中的壹定課題與任務時,幼兒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在遊戲結束後經常舉行的遊戲評價中,幼兒學習自我客觀評價,可以促進幼兒自我認識的發展,在他人的評價中得到肯定,從而獲得自信。
二、建立積極情感,調整消極情感
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情感健康的幼兒,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達自己的情感,並且愉快情感多於消極情感,反之,就會導致自我孤立,逃避行為,攻擊行為以及各種偏離的異常人格,這將阻礙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好的遊戲是壹種輕松、愉快、充滿情趣的活動,它不僅給幼兒以快樂,而且豐富和深化幼兒的情感,從而陶冶幼兒的性情。幼兒在體能類的遊戲中可以培養自尊心、自信心、領導能力、團體生活能力,達到自己我價值的認同,增進對他人的信任與親近,也可以培養有愛精神及與人合作的意願,也可以使其認識自我特點、興趣、優點等,從體能遊戲中得到滿足感。在規則性的遊戲中,例如策略規則、場地限制。器材使用及運動禮儀等,幼兒借由遊戲經驗協助形成自我認同和增加自我概念。有些幼兒的性格屬於積極、好勝、愛表現自己的類型,反之有些則為被動、消極、不喜歡與他人互動。在規則性遊戲的過程中判斷每位幼兒的個性,給予佘當的修正與協助,讓每壹位幼兒都能具有正向的個人特質。
三、保證幼兒形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
從角色扮演的遊戲中,例如過家家,扮演醫生、護士、病人、顧客等角色,幼兒了解到社會不同角色的道德觀念認知。在過家家時,模擬父母及兄弟姐妹等角色,體驗各角色的不同責任與義務。從中幼兒會聯想起日常生活中家長對自己的教導,明了家庭成員各自的角色和責任,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並加深對道德倫理的記憶。通過遊戲規則的制定,幼兒在參與遊戲競賽中可以了解成功與失敗的概念。遊戲結果必須展現在其他同伴下,幼兒會因此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並且可以借由遊戲內容,讓幼兒了解並遵守規則。規則性遊戲也可以培養運動家的精神——如服從裁判的判決,“勝不驕,敗不餒”。從遊戲中分享喜悅與提升內在動機,並從失敗中學習成長與接受挫折,不斷地朝工作取向努力不懈。另外,構建性的遊戲鼓勵幼兒分享自我地創作概念,尊重每壹個個體的創作精神,防止抄襲他人的創意,脫離傳統填鴨式教學的模式,從小啟發幼兒的個別性思考與創意。
四、培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及人際交往的技能
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能與人團結協作且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為了避免戴減少幼兒將來進入社會以後的各種角色錯位現象,從而減少對社會的不適應,必須培養幼兒的協作意識和與人相處的技能。遊戲都是有規則的,遊戲者必須按照規則控制自己的行動。比如,在遊戲活動中,老師可以教幼兒學習如何參加小組,如何為同伴所接受,如何***同商議,互相協作,互相配合,如何公平地解決發生的爭吵和不同意見,從而培養他們更好地考慮別人,克服自我中心的能力。規則性的團體遊戲讓幼兒群體性的互動,從遊戲中學習溝通技巧和輪流參與的秩序,並且在沖突和合作遊戲中學習社交技巧,有助於幼兒的同伴社會地位認知。在遊戲中與他人的互動接觸,可以培養其團隊合作、明辨是非、決斷、自律的能力;角色扮演可以使其了解某壹特定角色的期待與規範,提升社交能力,並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為了能把遊戲玩好,幼兒往往樂於抑制自己的願望,自願地遵守規則,使自己的行動服從遊戲的要求。因此,通過遊戲,可以使幼兒學會分享、謙讓、合作、幫助,並經過反復練習和實踐,逐步形成自覺穩固的良好行為習慣。
五、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很多遊戲需要幼兒自己動手來完成,這樣可以使幼兒了解身體與外在環境的關系,知道如何移動、何處移動和何時移動,達到動腦益智的目的,也可以滿足探索欲與好奇心,並且從遊戲中獲得豐富知識,增長智慧。例如堆積木遊戲、折紙遊戲、結繩遊戲(利用手指編織出各種不同的物體)、拼圖遊戲等等。在幼兒構建遊戲過程中,壹方面可以加強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壹方面發展其組織邏輯推理能力。每壹個物體的建造皆有助於幼兒個別性的創作和思考,提升其語言學習和文字排列的能力。增強其自主思考能力、創造能力與創新邏輯組織方式的能力,鑄造其人格,培養其道德品質,增進其社會各方面的價值。角色扮演遊戲對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有積極作用,它借由遊戲設計的情景帶領幼兒進入遊戲的狀態,引導幼兒融入不同的情境裏,讓幼兒借由各種不同的情景扮演觀察者或是示範者,以往常的經驗和本身的想象力,模仿該情景下應有的動作和行為規範,啟發兒童自由思考與語言發展的能力。
綜上所述,遊戲是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最有效的活動形式,通過各種樂趣性的`遊戲,幼兒可為未來的生活的做準備,學習將來人生中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從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中獲得滿足,讓身體健康地成長,豐富精神,調和情緒。遊戲時幼兒生活中重要的壹部分,孩子可在遊戲活動中,反映現實活動中所獲得的知識,並且從遊戲的嘗試與錯誤中學習探索。遊戲的內容越豐富多元,想象力也就越活躍,同時啟發幼兒對於自我與環境的好奇心,有助於成長過程中的腦部發展,進而提升閱讀能力、邏輯能力和人格發展。
拓展知識:論述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擁有健康心理是我們培育兒童的終極目標,同時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又多種多樣,把控好多種因素對於兒童健康心理的影響,是科學引導孩子建立健康心理的法寶。而在兒童健康心理的培育中,這7大因素不可忽視。
1、遺傳因素。人腦、生理神經方面的特征是心理現象產生的物質基礎,為我們人類心理發展提供了可能性。這個遺傳因素在實際生活中,為我們培育孩子的健康心理提供了客觀的參考,但這個卻不是起決定性作用的。
2、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孩子有了認知能力,對於其所生活的社會環境有了壹定的自取能力,尤其是社會文化主流思想的熏陶,更是嚴重影響到孩子心理的成長。
3、社會經濟環境因素。如同社會文化因素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影響壹樣,社會經濟環境也在客觀地影響著兒童心理的成長。
4、自然環境因素。“壹方水土養育壹方人”,這不單單指不同區域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包含壹定區域中人們的心理養成。
5、學校文化環境因素。脫離開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學校是對兒童心理成長影響最直接最有力的。這也無怪乎家長為什麽竭力為孩子選擇學校。
6、家庭文化環境因素。家庭文化對兒童心理成長的影響不言而喻,經濟結構、父母教養態度及價值取向、親子關系等都對兒童心理發展有著直接、重要的影響。創建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能更好地促進兒童健康心理的成長。
7、主體因素。這個主體因素主要指兒童的自發性,在成長中所表現出的積極主動改變心理成長路線的自我性。
壹個擁有健康心理的兒童不壹定發展的很好,但是,壹個沒有健康心理的兒童壹定不會發展的很好。為引導孩子能塑造壹個健康的心理,我們在考慮各種復雜因素的前提下,更需要客觀的分析、全面的衡量、積極的引導,綜合各種影響因素,為兒童創設最適宜的心理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