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湖北古村落·寶石民居群

湖北古村落·寶石民居群

湖北古村落

寶石民居群

?壹把銹蝕的鐵鎖,鎖住了歲月的塵埃,卻鎖不住鮮活的晨光。青磚灰瓦,飛檐鬥拱,不厭其煩地訴說著已經麻木的繁華鏤空木雕,書房畫室,在刻下歲月刀痕的同時,也刻下主人曾經的風雅。

在深深的庭院裏,雕梁畫棟的殘片停留在歲月深處,布滿包漿的拙樸和凝重,滿覆時光的履痕。置身於這壹隅古村之地,徜徉在幽暗並帶有壹點殘破的院落,品讀著這裏曾經發生過傳奇故事,或與壹棵古樹獨語,或與壹朵鮮花對話,壹如走進壹幅古老的水墨畫,攜著淡淡的古韻,看著石縫中頑生植物,嗅著潮濕的氣息,似有夢回江南的味道。

庭院深深深幾許,老屋老人總相宜,古宅新紅,老屋希望,青磚黑瓦的黑與白是這片村莊的顏色,壹條幽藍的長河貫穿其間,而這條河就是寶石河,河邊便是寶石村。陽春三月,正是花開時節,從村頭的石橋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油菜花連綿不絕,皎潔如雪,粉紅似霞,壹棟棟粉墻黛瓦的百年老屋點綴其間,如詩如畫、美侖美奐。

壹條蜿蜒的小河從九宮山上潺潺流下,恰將壹村劃成南北兩岸。因鋪滿河床的鵝卵石若寶石般潤澤,這河便被稱為“寶石河”,被當地先民賦予了這樣壹個帶有富貴與吉祥的美名。而這村則被名為“寶石村”。明清時,村民就地取材,將這“寶石”鋪路築墻、修屋造堰,成就了今天“楚天第壹古民居群”的稱號。

寶石村是壹個人傑地靈的地方,自明洪武初年舒姓到這裏開基立業以來,繁衍迅速,明末極盛時有壹千余戶,而且多為名門望族,在寶石河南岸現還存有舒氏家廟。當時的寶石村有四大特點:壹是入仕為官者很多,有名垂國史的舒宏緒,有著聲當朝的舒道宏,據舒氏宗譜記載,有八品以上職銜的官員達百余人;二是專業人才多。有不少名噪當地甚至聞名京城的“訟師、打師、醫師、戲師”;三是富商多。寶石河南北兩岸各有壹條商街,後逐漸成為鄂贛邊區的貿易集散地;四是社會事業發達。這裏有捐助子弟上學的“義學會”等各色各樣的慈善會10多個。飛龍檐、六角形花磚、飛檐鬥拱、凸雕精鏤,用鵝卵石鋪就的小巷縱橫交錯,幽靜深邃。青磚、黛瓦、粉墻,殘垣斷壁裏,似乎都寫著壹段段歷史;那黑黑亮亮寫滿滄桑的舊式木排門,暗綠如水草的苔蘚裏,似乎藏掖著壹首首吟詠千年的歌詞。

古村青山環繞,山形走勢奇特,人立村中,四面環顧,宛如欣賞壹幅幅美麗的畫卷。淙淙不息的寶石河在村中流淌,宛如壹條飄動的玉帶,繞村過舍,讓寶石村增添了幾分靈秀之氣。村莊上首左側壹山似金雞報曉,右側壹山似丹鳳朝陽,兩山並向伸展,連綿伏,湧向鄂南勝境九宮山。村莊下首南北兩岸各有壹山,其貌似公母雙象,兩眼迷離相對,兩鼻親密相吻,鎖緊水口。村莊南面又有壹山狀似玉瓶,倒臥水邊,瓶口處兩山壹大壹小,似雌雄雙獅相依相偎。村莊北面,壹山似惡虎撲食,張牙舞爪竟然伸至河沿;惡虎旁邊的象背上,有壹突起土包,造型恰似壹頂紗帽,紗帽呈祥,昭示著村莊世代文昌興旺。

寶石村作為壹個古村落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群,其古民居群分布在寶石河南北兩岸,北岸為祠堂住宅居多,南岸則是商業街道。兩岸***存明清建築30余棟,建築形制包括住宅、商鋪、祠堂三種類型。保存完好的10余棟建築主要分布在北岸中段以舒氏宗祠為中心的集中地段。其中包括舒氏宗祠、舒尚前屋、舒春芳屋、舒尚熙屋、舒進鵬屋等。

寶石河的南岸,曾是壹條熱鬧的商業街,富商雲集,是鄂贛兩省的貿易集散地,民國時期有“小漢口”之稱。如今,商街早已沒了昔日的風光,墻面斑駁,柵欄稀疏,仿佛壹位容顏老去的老嫗,看著村落的世事變遷。

而寶石河北岸則是住宅區,舒氏先人富足後在這片土地大興土木,修屋建舍。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寶石村的住宅型制無論是平面、立面,還是室內外的裝飾,都明顯的與皖南、贛北的住宅相似,高大的白粉墻將每壹戶人家密實地包在壹個個狹小的天井院落之中,內外界限十分明確,墻上有高高的小窗,仿佛壹個個堅固的堡壘。墻頭的馬頭墻則顯得低矮、平和。

住宅的平面型制以對合式和三進式居多,也有五進式等。合式不同於北方的四合院,它並不是真正的院落,它是壹個連續的單體,好像天井是從它中間挖出來的裂縫。當對合式的基本單元不能滿足居住的需要時,則縱向擴展,構成`舊”字形平面,即三進住宅。甚至再擴展形成五進深,從不向左右擴展。這種壹元構,中心對稱,主次分明,層層深入,重點突出的建築形式正式等級秩序在建築中的集中體現,這種組合既適合於不同形狀的地基,又便於分期擴建,不論擴展到什麽程度,都失單元本身的完整性。建築的主體壹般方方正正,但並不拘泥於地形,幾進的各部分高低錯落,前後各進甚至有轉角,靈活多變。

以四合院為基本型制的住宅,正屋明間的廳堂通敞不做門窗,與天井相接,連成壹體。它是家庭生活和接待賓客的重要場所。沒有客人的時候,婦女在廊前做針線,孩子們在廊前讀書寫字,天井周圍都是寬敞的開放空間,是全體家屬成員活動的場所。堂屋也是禮儀中心,先人生辰、忌日,或是新人婚娶之時的禮儀都要在這裏舉行。正屋次間門面裝修精美,壹般下層作臥室用,上層儲放糧食。由於次間采光度較小,陰暗潮濕,通風不暢,實際上並不適合居住。寶石村合院住宅四面的房屋很緊湊,兩層連為壹體,天井十分狹窄,它具有房間采光、通風、匯集雨水、排除煙塵等功用。南方緯度較低,夏季炎熱潮濕,陽光照射高度角大,時間長,小的天井有利於形成陰涼的環境;冬季也不致因風雪而影響起居和家務。天井是整個住宅的壹部分,與室內空間相互滲透,使住宅的整體感更強。這種廳堂敞開連接天井的做法,使外形封閉的住宅內部空間十分通暢,表現出強烈的內向性,也是宗法制度下家族觀念的反映。

明萬歷十壹年,寶石村時年21歲的舒宏緒考中進士,後任吏科給事中,是皇帝派駐吏部的稽查官。雖只有五品,卻能直接向皇上奏報言事。

他的故居坐落於寶石河北岸,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通深二進,面積大約200余平方米,現僅有壹間舒弘緒當年稱為“草堂”的書房還保持著原貌,相傳此房冬暖夏涼,沒有蚊子。身為皇帝近臣的舒弘緒,就是在這間四壁蕭然的草堂內,悠悠然天地間壹仙翁。撫燈觀卷,度過了二十余年人生歲月,著就了大量啟迪後人的傳世佳作,直到去世。舒弘緒去世後,其參與並竭力抗爭的太子豫教案徹底平反,他忠於職責,謹執操守,以“彈劾權戚,直聲著於當時”,頗受朝廷器重,天啟皇帝追封其為西粵楚王、賜牌樓,上書“天垣補袞”四個大字,這牌樓至今矗立在南岸的西側。北岸的房屋,多半比較“豪華”,安飛龍檐、貼六角形花磚,雕梁畫棟、精雕細鏤,可偏偏舒宏緒居住的那間,青磚矮小逼仄,極其簡樸,難以想象這是當年壹代重臣的居室。

而就在不遠處,還立著壹棟富麗堂皇的建築,這就是舒道宏的故居,舒道宏故居坐落於寶石河南岸。與舒弘緒不同,三任縣令,二任鄉試主考官的舒道宏出生於富商之家,家大業大,故居豪華氣派,精雕細作。故居坐北朝南,有老宅、新宅、官廳三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大門外都有壹道高3米、長6米做工講究的屏墻。老宅進深五重,有大小房45間,新屋進深三重,官廳二重,中堂懸掛壹塊匾額“紹怡堂”,為主人於江西任地方官時,當地士民感其恩德,作匾敬贈。舒道宏晚年又於村口建壹座淩霄閣,閣高三層,歇山翼頂,二樓懸匾“望古遙集”於其上,借此思念興國進士出身的翰林院士李應熙。

不過要論普通村民最豪華、最講究的居室,非“千總居”莫屬。房屋並排兩棟,互相連通,占地近300平方米。廂房、樓室均為木雕格扇,梁枋雕刻眾多,有文形容其“臺閣留丹,堂皇富麗,楹梁鏤麒獅,彩繪翔龍翥鳳,架設飛檐鬥拱”。屋主舒世芳曾是六品武官,家裏亦官亦商,有不少田產和當鋪。

位於祠堂西面的舒進鵬屋也可以算是當年比較豪華的民居了。老屋是清早期建築,坐北朝南,面闊3間,進深4進,磚木結構,檐高6米,東側帶偏屋,***占地418.85平方米。硬山頂,青石大鋪蓋,五花山墻高低錯落。青磚門內凹。建築沿軸線對稱布局:壹進門廳,二進卷廳,三進為露天庭院,二側對置廂房,四進為祖堂。前後天井,過廳前後設後門,便道。木構,明間擡梁,尾進穿鬥;石構,方鼓形、二層臺鼓形石礎飾幾何紋,花鳥浮雕圖案,青石墁鋪天井。梁柱間裝飾講究,采用浮雕精細的鰲魚,如意圖案作月梁、挑尖梁。西墻封檐,墀頭間飾磚質鬥拱與蓮形構件。廂房格扇采用水波紋襯托軸心。安放於脊枋的鬥拱小巧精致,僅供觀賞。

走過壹段用鵝卵石鋪就的寶石路後,壹幢莊嚴威武的建築立在河邊。上書“寶石會場”。祠堂作為宗族制度的精神象征,在血緣關系特別強固的封建社會,地位格外重。它擔負著祀奉祖先,迎接賓客,聚議族事以及舉辦喪葬嫁娶等禮儀活動的職能。寶石會場位於全村中心,在寶石河北岸,南臨大路,是村裏人集會的場所。幾座家祠以村祠為中心散落在周圍,祠堂都位於北岸。由於戰亂和年久失修的關系,這些祠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已失去了它們以前的地位和利用。祠堂門口目前遺存著兩根雕花立柱,上刻石獅,造型逼真,形態各異。在山墻多采用雲墻的形式,地位突出,動態十足。

寶石村的規模並不大,但其中包含了多種空間形式,動與靜,內與外,狹小與開闊,公***與私密等等,在不同的空間裏發生著不同的活動。由外到內來說,最外層空間是整個“太極八卦圖”,人們在這裏耕種、建設、伐木、捕魚、紡織、遊戲等等。進入村子裏面,河流和沿河大道是最開放和最熱鬧的空間,婦女在河邊洗衣,孩子們在河裏嬉戲,木筏在河中淘沙,水牛安然地在泡著澡……這裏是村裏最有生氣的地方。河水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和富足,帶走了人們的不快和汙濁。由沿河大道進入巷道,就從開闊空間進入了狹小空間。寶石村是先建房而後形成街巷的,街巷是組團之間以及組團內部住宅之間的剩余部分,曲折多變,猶如迷宮壹般。在高墻的夾縫中,看不到有個性的建築,有的只是上面露著裂縫壹樣的天空。進入宅內就進入了農戶的私密空間,天井和明堂是壹個院落公用的室外活動場所,家庭氣息十分濃厚。

時間輪轉,寶石河依舊流水潺潺,那連結各家各戶的石板路、鵝卵石,還有那長長的巷道,既是條條行走的道路,也是不可磨滅的時光隧道。舒氏先人的音容笑貌就是時光的唱片,隨著時光的流轉,在隨著舒姓後人運轉流傳,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壹代壹代的流傳,也隨著寶石河的竹排撐向了遠方,歷史過去了千百年,歲月早已不是從前,寶石村的文化根基,是歷史奠定的,是傳統築就的,是風情柔和的,建築古典而優美,村人風雅而隨和。寶石村就像顆顆寶石,歷經歲月的雕琢和滋潤,顯得更加光彩奪目;歲月的打磨,顯得更加滄桑凝人。

  • 上一篇:河北省有什麽傳統文化
  • 下一篇:猶有耙湖弓什麽意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