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最好聽的花鼓戲有《思夫》、《補背褡》、《蘆林記》、《雙盜花》、《雙賣酒》、《牛郎織女 》、《盤夫》、《祭塔》、《捉蝴蝶》、《放風箏》、《梁祝哀史》、《白蛇傳》。
花鼓戲是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的傳統戲劇。
花鼓戲的音樂曲調基本上屬於曲牌聯綴體,同時又輔以壹些板式變化。表演手段豐富多樣,生動活潑,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間歌舞風格。傳統劇目以反映生產勞動、男女愛情、家庭矛盾等民間生活內容為主,在後來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壹些反映現代生活的新作品。
花鼓戲,中國漢族地方戲曲劇種,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戲。湖北、江西、安徽、河南、陜西等省亦有同名的地方劇種。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
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嶽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它源自湘南民歌發展而成,從壹旦壹醜演唱發展到“三小”演唱。
各地花鼓戲的傳統劇目約有四百多個,音樂曲調三百余支。按其結構和音樂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四類,都有粗獷爽朗、地方色彩濃郁的特點。音樂主要是以極具地方特色的湖南花鼓大筒、以及嗩吶、琵琶、笛子、鑼鼓等民族樂器作伴奏。
曲調活潑輕快,旋律流暢明快。花鼓戲藝術有較大發展,不但整理了如《劉海砍樵》、《打鳥》等傳統戲,而且創作了《雙送糧》、《姑嫂忙》、《三裏灣》等不少現代戲。
而《打銅鑼》、《補鍋》、《送貨路上》、《野鴨洲》等已攝制成影片。特別是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湖南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