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飲 具
民國年間,燒水有銅壺、錫壺、鐵皮壺。沖茶常用提系大瓷壺、紅泥壺或黑沙壺,配用小茶碗。普通人家沒有暖水瓶,常用瓷壺沖開水,外裹棉套或草囤,以此保溫。
50年代後,銅壺、錫壺日漸稀少,鍍鋅鐵皮壺和鋼精水壺為壹般家庭普遍使用。60年代後,暖水瓶已為家庭必備暖水用具。農家常用竹編殼,塑料殼和鐵欞殼的暖水瓶,茶壺,茶碗多厚壁粗瓷。近年來,多備塑料方桶,用於下田提水。城鎮家庭喜歡噴花鐵殼暖瓶,茶具多為小型細瓷套具。現今多數人家購置了氣壓水瓶和涼水瓶套具。
酒具,常見有酒瓶、酒甌、酒杯和酒壺。舊時,壺多用銅或錫制,今多用瓷壺。錐形瓷質燙酒壺仍普遍使用。城鎮新婚家庭多備有高腳玻璃酒杯。近年,城裏人家多以塑料桶沽啤酒,少數人家配有啤酒套具。
二 餐 具
餐具,主要有碗、筷、盤、碟、盆、勺。多備置於新家庭建立之初,或添置於新年前夕。民國年間,除富裕的人家,壹般無成套餐具,多用粗瓷大白碗和黑瓷碗。勺有木勺、銅勺、鐵勺,匙有銅、瓷兩種,筷有竹、木兩種,竹筷最普遍。湯盆主要為黑瓷盆和紅瓦盆。
50年代以後,特別進入80年代以來,人們對餐具的使用日漸講究。湯勺、以鋁勺、鐵勺最普遍,多用素底薄壁白瓷碗,以描金烤花細瓷小碗為好。壹般配有少量菜盤、菜碟、菜盆。匙有鋁、瓷、不銹鋼幾種,筷箸仍以竹質為主。在單位食堂就餐的人員,常使用搪瓷飯盒、小盆、大口茶缸等。近年,城鎮新婚家庭,大多購置成套細瓷餐具。西餐餐具雖有出售,但購置者了了。
三 炊 具
炊具主要有鍋、鏊、刀、鏟、籠、篳等。菜刀、菜鏟、擦板、笊籬、桌案為家庭炊事必備用具,壹般變化不大。家庭蒸餾食品,過去常用竹制篳盤,今多數家庭使用雙層鋼精鍋。幾年前淘糧食、洗菜,常用秫稭挺勒制的彎竿子和柳編蔔籃筐,現為竹編和彩色塑料小筐取代。鍪子有兩種,大的攤煎餅,小的烙單餅。
鍋與竈的變化較大。1960年以前,壹般家庭至少備置兩口尖底鑄鐵鍋,大鍋做飯,小鍋做菜。竈多是磚砌或泥捏的燒柴鍋框,用風箱鼓風助燃。城鎮家庭現在多使用憋拉氣爐竈或蜂窩煤自燃竈,個別行業的職工家庭開始使用液化氣爐竈。城鎮家庭飯鍋以鋼精鍋為主,少數家庭備有平鍋、高壓鍋,鄉村壹般仍使用舊式爐竈。燃料是柴、煤各半,冬季多用憋拉氣爐子。
四 臥 具
民國年間,壹般家庭多使用雕花面子床,富裕人家則用雕花頂子床,也有使用棕屜、皮屜、麻屜等屜子床的,通常墊單苫鋪葦席。另有壹種麥草睡包,元寶型,是傳統的小兒臥具。 70年代,臥具變化不大,人們也不甚講究。1978年以後,壹般家庭普遍添置竹制或鋼管尼龍躺椅。城鎮時興鋼制雙人床和沙發。進入80年代,城鄉家庭添置沙發的日漸增多,三人多用沙發最受歡迎。新婚家庭,村民仍以雕花面子床為主,城鎮則以板式雙人床為主,普遍配置有沙發。席夢思高檔臥具亦在少數小家庭中出現。
五 家 具
民國年間,稍富裕的家庭備有八仙桌、太師椅、馬杌、衣箱、衣櫃、盆架條幾、三聯桌、大馬杌、圈椅等,材料以榆、槐、桐、柳為主,漆色以棗紅、栗色為主。
1949年至1970年,家具變化不大,之後,水泥預制家具始興。1978年後,壹般家庭普遍添置大件家具,其中,以鑲鏡大衣櫥、高低櫃、菜櫥、書櫥為多。進入80年代,城鄉興起置辦家具熱潮。隨著南方木匠的大批來滕,和國外生產技術的引進,家具壹改渾厚、肅穆、質樸的風格,呈現出做工精細、風格典雅、色調明快的特色。起初,盛行捷克式、鏡框式成套家具,以米黃色繪飾木紋為美。隨後,蠟殼板式組合家具出現,又使城鎮青年為之傾倒。電鍍折疊椅、沙發、藤椅、竹椅盛銷城鄉。
六 日常用具
民國初,居民照明使用菜油燈,後以煤油燈為主。城鎮居民多用玻璃罩子燈、馬燈和土撚子燈,農村家庭多用土撚子燈。解放後,年代至今,大部分居民始用電燈,鄉村仍備油燈或臘燭以防停電。 汲水常用水桶、瓦罐、勾擔、井繩等物多數家中備有大水缸。70年代末,地下水下降。有的用深水機泵提水。城南鄉村多建水塔供水。平原村民多改用大油桶拉水,東部山鄉多置特制水桶,用獨輪車推水。
盛裝雜物的器具有叉子、箢子、挎籃、叉子筐頭。壹般箢子是農村人家必備物什,主要用於盛糧或其他雜物,也是喜慶盛裝禮物的常用器具。
煎餅筐,家家必備,有荊條和麥草編織的兩種。近年,人們多使秫稭挺穿制的鍋拍疊放煎餅。另外,還有壹種麥草編織的囤子,也是用來存放幹糧的用具。
農村居民盛糧習慣用瓦缸。大靛缸似乎成為衡量壹個家庭是否富裕的標誌。50年代後,農婦常捏制泥缸以代之,爾後,又出現水泥缸。城鎮家庭多無大型盛物器具,糧面用門袋,雜物用包裝箱。
家庭盥洗,建國前以紅瓦盆為主,後漸以瓷盆、鑄鐵盆、搪瓷盆取代。現在,城鎮居民多使用搪瓷盆和塑料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