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最好聽的選段:《東吳郡主》、《劉希必金釵記》、《陳三五娘荔鏡記》。
1、《東吳郡主》是壹部弘揚地方優秀文化,推動潮劇藝術的繼承與發展,培養優秀人才而傾註全力、精心推出的佳作。由廣東潮劇院著名編劇範莎俠根據《三國演義》中孫尚香與劉備之間的愛情故事進行新的藝術創作,是壹部源於傳統又有別於傳統的新編歷史故事劇。
2、《劉希必金釵記》明徐渭《南詞敘錄》的“宋元舊篇”中列有《劉文龍菱花鏡》壹目,劇本已佚。在《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中,遺存“元傳奇”《劉文龍》殘曲,內容與《劉希必金釵記》基本相同,說明《劉希必金釵記》是據元代南戲《劉文龍菱花鏡》改編的。
3、《陳三五娘荔鏡記》是古老的民間傳說,屬於中國明代傳奇作品,出於中國閩南地區的福建泉州(陳三)和廣東潮州(五娘)壹帶,作者已失佚,主要為曲牌(劇本)型式,用戲劇來表演,廣泛流傳於福建閩南,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閩南語系地區。
潮劇的介紹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泉潮雅調、白字戲,閩南語系劇種之壹。流傳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福建省漳州市南部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劇是用潮州方言(漳州南部用閩南方言)演唱的壹個古老的地方戲曲劇種,是宋元南戲的壹個分支,吸收了弋陽、昆曲、皮黃、梆子戲的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州音樂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潮劇傳統劇目分宋元南戲和明清傳奇、文明戲和新編歷史劇兩大類,有劇目兩千多個。潮劇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古老戲曲存活於舞臺的生動例證,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表現形式的代表之壹,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和較高的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