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潮州民居的潮汕民居有何風格特色與傳承

潮州民居的潮汕民居有何風格特色與傳承

潮汕民居在早期較多地受到中原文化的滲透,後期較多地受到八閩、江西文化的浸潤和江南、廣府文化的影響,加上自身地域的自然、經濟、人文特征,使之成為既是中華建築文化之壹脈相承;又既有別於中原和北方民民居建築的凝重、鮮艷;又區別於江南民居建築的俊逸、清純,逐漸地形成自身的民居風格。 輕巧通透是潮汕民居的重要特色之壹。

所謂輕巧,壹是單體體量較小,普遍不及中原地區和江南地區民居建築的宏敞高大;二是外表視覺效果不及中原地區之威嚴,也不及江南地區之俊逸。無論是屋頂的曲線、檐角的舉翹、門面的布局、顏色的塗飾只要作壹比較,就可以感受到潮州民居的特色。以色彩為例,北方喜上下均重彩,金碧輝煌,團花簇錦,顯得雍容華貴;江南喜用素色和黑色,顏色清純,與水鄉之環境協調。而潮州民居的色調較之偏灰濁,著重於屋脊、梁架、墻頭、檐下等重點部位加強裝飾,而這些裝飾構件往往同建築構件的實用功能有關。在潮州民居中,通常是灰麻石或灰面勒腳,貝灰墻面,灰瓦屋面,唯有屋脊和山墻、大門口才飾以較為鮮艷悅目的灰塑、嵌瓷、彩畫、木雕、石雕,在屋檐與屋面交界處常施以黑色邊線,畫上彩色(有的黑色)卷草、懸魚、夔紋,使輪廓醒目,在強烈的日光下,豐富了立面的變化,表現出傳統建築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所謂通透,是指建築從整體上註意透風,既有利於建築材料去潮防朽、延長壽命。更著眼於地處亞熱帶地區的潮州長夏無冬的自然氣候條件下,使居住活動舒適涼快。潮汕民居註重整體環境設計達到室內降溫效應,形成壹個適宜人居的冬暖夏涼的建築環境。為使空氣流通,采用前低後高,巷裏對直以兜風入室,此所謂之“露白”,加強了室內的穿堂風和足夠的日照。在民居向大型化組合發展的情況下,橫縱之間以火巷、屏風、槅扇等相隔,既通風、又防火、便交通、達到形式上的分隔。就是照壁、砌磚窗花、廳堂、門口采用的門罩、攔幹門、閃門、博古等空間分隔構件,都以不同材料做成通雕,以利空氣對流,達到分而不隔,更使石雕木雕等傳統工藝有用武之地。木結構多采用徹上露明造,讓所有之建築構件通風透氣,木材盡量外露以防白蟻、防腐朽,庭院內多為敞廳,門窗多朝天井,壹般人的天井都設有花圃、水池、花木、蓮缸、四季常青、靜謐幽雅、更有利於調節室內溫度。這些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潮州民居的通透特點。 潮汕民居重視裝飾,《周誌》已經提到所謂“鳥革翚飛”“雕梁畫棟”都在贊美潮州民居裝飾的華美,特別是明清以後潮汕民居建築進入了成熟時期,建築裝飾手法形成了壹定的特色。

其壹是實用與藝術和諧結合;在關系到建築結構、特別是屋面上最顯眼部位,如屋脊、墻頭、不同墻面的轉角處、細部收口等部位,通過裝飾手法使之不至於單調,而且更加堅固。潮州乃多雨地區,對於屋面結合部的屋脊防漏要求很高,屋脊做得較大,在最為突出的屋脊飾以灰塑、嵌瓷、彩畫,不怕日曝雨灑,歷久如新,在大面積的外墻面墻上嵌以石雕、墻頭飾以彩畫,避免了單調的直角、豐富了立面,大中型祠堂采用穿鬥式與擡梁式結合結構,多數采用徹上露明造以求建築空間敝大,同時在梁架、照壁、額坊、柱頭鬥橫、雀替等部位精雕細琢,使這些舉目而可見、擡頭可見的部位給人以美的感受,為了防潮、防洪和防白蟻,潮州民居壹般采用石構柱礎,而且比北方明顯更高,因而將柱礎雕刻成復雜的幾何形狀、造型飾樣幾乎逾百種,在家內壹般追求良好的采光、通風、采用精致的通雕屏風,隔扇,同時,潮汕民居十分註重門面裝飾,集中對石柱、屋脊、外墻門框、匾額楹聯、檐頭、抱鼓石、石獅乃至門前之亭子、旗桿等均予以精美之裝飾,使建築物之門前徒增華貴之感。對於內部重要部位用器物如梁架,雀替以至神龕,更集中了裝飾之精華,使之光彩奪目。壹般梁柱在潮汕稱之為“五臟內”,可見其在建築物內部之重要位置。

其二在裝飾題材廣泛,潮汕民居的裝飾題材幾乎可說囊括傳統的民間題材,如歷史故事、神話、漁耕樵讀、戲劇題材、吉祥圖案、蟲魚鳥獸、亭臺山水、以至名人名家詩書畫,同時善於表現地方特色,嶺南佳果等地方題材,晚期尚出現了壹些西方花紋圖案。

其三、裝飾工藝豐富多彩,博采眾長以為我用,最突出的是石雕、木雕、灰塑、嵌瓷、琉璃、彩畫等工藝。

其四、精益求精的營造思想,豐富多彩的裝飾手法和裝飾內容使潮汕藝人大顯身手、註入了競爭機制,使明末以後之潮州民居裝飾日顯細膩繁復。

五行山墻

山墻在潮汕地區也叫“厝角頭”,是當地民居中比較講究的部位。它結合五行之說,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五行山墻,即金,木,水,火,土五種形式。這五式的形狀是根據堪輿學的山形之說而命名:“金形圓而足闊”,“木形圓而身直”,“水形平而生浪”,“火形尖而足闊”,“土形平兒體秀”。而這些山墻的選擇則是由風水先生們視環境來決定的,比如周圍的山形多為火形,則山墻面采用“水式”,取“水火相克”之意。而壹般的民居中忌諱使用“火式”山墻,而壹般用在宗祠家廟,取家族興旺之意。此外,根據五種最基本的形式來變化,還會派生出其他形式,如“大幅水式”等。  山墻面的做法分為三線,三肚,下帶浮楚,即楚花。線指的是模線,窄的為線條,寬的為板線。板線之間劃分出來的部位叫做“肚”,也叫做“板肚”。“肚”根據題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花鳥肚”,“山水肚”,“人物肚”。而墻頭正中下方成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紋即使“楚花”。

現今潮汕內能完成既傳統又美輪美奐的古建築民居的只有位於廣東省揭東區隴上村的金石祖傳木雕精藝坊賴沛鈿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

起源由祖傳木雕精藝坊高祖賴茶天於清鹹豐初年開創,至今160年左右,幾經動亂,從未間斷。時賴茶天綽號蓋三陽,即海陽(潮安)、潮陽、揭陽。可見其技藝高超,現存世作品有福建省東山島關聖帝君廟木雕。曾祖賴榮林存世作品不詳。祖父賴源順存世作品有鳳塘鎮大埕三房祠木雕(現正在重修,木雕工作由祖傳木雕精藝坊創始人:賴沛鈿承接)。父親賴森河較有名氣的作品有汕頭媽嶼放雞山天後宮、蓬州所城天後宮的木雕和揭陽炮臺關爺宮的龕、幾(皆為文保單位)。賴沛鈿完成的木雕作品文保單位的就有官塘宋祠(陳氏家廟)、蓬州翁萬達大司馬府、蓬州城隍廟、鷗汀許氏家廟(青磚祠)、潮州青龍古廟、南春路謝氏宗祠等。還有磷溪的劉刺史公祠、新加坡的修德善堂、眾弘善堂、廣東揭東區隴上村的“泰華祠” 等的木雕工程。工藝精致,得到了優良的評價。

賴沛鈿自小生長在祖傳木雕世家,在家傳的木雕工藝氛圍中,耳濡目染,慢慢地對木雕工藝產生了壹份熱愛。悄後跟隨父親賴森河學習,憑著自己對木雕藝術的執著追求和父親的精心傳授,刻苦學習,認真鉆研。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就能熟練掌握從木雕的選料到制作各種技巧。在36年的工作歷程中,在父親和五華仝仁的幫助下創作了壹些木雕工藝作品,取得了壹定成績。

從業三十幾年來,在每壹道工序的學習都壹絲不茍,精益求精。很快地就能熟練掌握了修光、打坯等各種潮州金漆木雕藝術的手法和技巧。進而對木雕圖案設計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1985年起從事學習汕頭何大盛大師的木雕圖案設計,能充分根據潮州金漆木雕的特點特性,設計出壹批既能體現出潮州金漆木雕多層鏤空的特點,但又便於進刀、運刀;既疏密有致,又堅固耐久的木雕圖稿。在設計的過程中汲取前輩的精髓並融入自己的理念,逐漸提高自己的水平並形成自己的風格。受到了同行的壹致贊許。

自1995年以來完成的木雕作品中“文保單位”的就有官塘宋祠(陳氏家廟)、蓬州翁萬達大司馬府、蓬州城隍廟、鷗汀許氏家廟(青磚祠)、潮州青龍古廟、南春路謝氏宗祠等。還有磷溪的劉刺史公祠、新加坡的修德善堂[5]、眾弘善堂、揭陽市揭東區隴上村的“泰華祠”等的木雕工程,得到了優良的評價。特別提到的是設計、創作的揭東區隴上村“泰華祠” 的木雕作品更是工藝精致到了極點,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許。廣州陳家祠博物館館長李卓奇(國家級工藝大師評委) 先生只看了該祠堂的照片就贊嘆不已。

創作的木雕掛屏《梅蘭菊竹》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創意獎” 金獎,《七子歸朝》和《喜上眉梢》分別獲得“廣東(潮州) 工藝美術精品展”金、銀獎。創作的鏤空蝦蟹簍也在該次展會榮獲金獎,創作的《仕、農、工、商·漁、樵、耕、讀》在“第十六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榮獲金獎。並於2014年4月被聘為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木雕專業委員會委員,在2014年12月被評為市工藝美術師。於2015年4月被評為工藝美術大師

  • 上一篇:湖南三湘銀行逾期多久會拖車
  • 下一篇:炒菜的鍋哪個好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