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涼山彜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鬥羊、鬥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火把節的起源與人們對火的崇拜有關,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期間,各村寨以幹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壹片通明。
火把節的風俗
第壹天:祭火
這壹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裏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第二天:傳火
這壹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臺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夜幕降臨,壹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第三天:送火
這是整個涼山彜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壹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壹起,形成壹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火把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