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古醫學中,拔罐被叫做杯吸,巴比倫的醫生日記上就出現了健康神尼努塔或阿達爾手持杯吸術器械的形象。牛角杯、玻璃杯在都曾是杯吸的主要工具,19世紀則出現了註射器與吸杯相結合的新式器具。日本、印度也有拔吸式療法的記載。
中國有關拔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漢,且僅是作為壹種普通的手術方式。直到唐代的《外臺秘要方》才正式把拔罐當做壹種療法來記述。而中醫典籍中也並沒有將拔罐納入傳統的醫療體系中。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擴展資料:
火罐療法是利用燃燒時消耗罐中部分氧氣,並借火焰的熱力使罐內的氣體膨。脹而排除罐內部分空氣,使罐內氣壓低於外面大氣壓(統稱負壓),借以將罐吸著於施術部位的皮膚上。
火罐法其吸拔力的大小與罐具的大小和深度、罐內燃火的溫度和方式、扣罐的時機與速度及空氣在扣罐時再進入罐內的多少等因素有關。如罐具深而且大,在火力旺時扣罐,罐內熱度高、扣罐動作快,下扣時空氣再進入罐內少,則罐的吸拔力大;反之則小,可根據臨床治療需要靈活掌握。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火罐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