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別稱是燈彩、花燈、燈輪、宮燈、新娘燈。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壹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1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壹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關於燈籠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壹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光。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壹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五、十六、十七這3天都在家裏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壹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壹看,發覺人間壹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