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馬燈
走馬燈常見於元夕、元宵、中秋等節日。燈內點上蠟燭,燭產生的熱力造成氣流,令輪軸轉動。輪軸上有剪紙,燭光將剪紙的影投射在屏上,圖象便不斷走動。因多在燈各個面上繪制古代武將騎馬的圖畫,而燈轉動時看起來好像幾個人妳追我趕壹樣,故名走馬燈。
2、關刀燈
關刀燈是按照傳說中的關公生前使用青龍偃月刀而制作成的。它和扛燈、兔子燈壹起出遊,有保護平安的寓意。遊燈習俗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從正月十三至十五夜晚,由前門村開始,先從出燈村遊起,遊遍四村。
3、兔子燈
兔子燈為三頭並列***壹體,中間的頭很大,俗稱“兔婆”,兩邊的頭較小,故稱“細兔子”。用竹篾作骨架,以紅、白、綠紙糊成,中插燈芯,點燃後提著走。相傳這是有人盼子心切,以兔子會生子為象征,有多子多孫的意思,流傳至今。
4、龍燈
龍燈,亦稱“舞龍”,是民間燈飾和舞蹈形式之壹,流行於中國的很多地方。龍燈前有龍首,身體中間節數不等,但壹般為單數,每節下面有壹根棍子以便撐舉。每節內燃蠟燭的就稱為“龍燈”,不燃蠟燭的稱為“布龍”。舞時,由壹人持彩珠戲龍,龍頭隨珠轉動,其他許多人各舉壹節相隨,上下掀動,左右翻舞,並以鑼鼓相配合,甚為壯觀。
5、宮燈
宮燈因多為皇宮和官府制作和使用,故有此名。現存最早的宮燈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宮燈。宮燈的制作十分復雜,主要用雕木、雕竹、鏤銅作骨架,然後鑲上紗絹、玻璃或牛角片,上面彩繪山水、花鳥、魚蟲、人物等各種吉祥喜慶的題材。上品宮燈還嵌有翠玉或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