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必須要式行這樣壹個戰略轉型,其實很多城市特別是資源枯竭型城市都在做探索,但是有壹些城市的這些領導跟我說過這樣的壹個問題,比如說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沒有培植起來,但是舊的這些煤、鋼等等這樣壹個資源型的它又不能再生產了,甚至要面臨部分停產了,中間會不會有青黃不接的時候,有那麽幾年也許沒有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舊的增長不起來,數據包括財政各方面都會受影響? 因為資源枯竭了,產業就在衰退,新的產業還沒有培植起來,所以而且像這樣壹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新的產業培植是非常難的,這是壹個難題,可以說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不僅是我們中國的難題,也是國際性的難題,至今為止還沒有很好的破題,像德國的魯爾被公認為現在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中比較成功的壹個樣本。我查了前幾年的數據,魯爾在二戰時期是德國最發達的地區,相當於我們中國的上海,它資源枯竭了以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它開始實施城市轉型,德國政府強有力的資金支持配置了產業,像航天、機械等等,同時又配置了5所大學,就是這樣子強有力的支持下轉型了30年,那麽它是個什麽情況呢?它的經濟增長速度仍然低於德國的平均水平三個點,它的失業率高於德國平均水平的三個點,這說明魯爾仍然在德國的中後,它並沒有回到它當年的輝煌,所以說也沒有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這個難題咱們又遇到了新的要求,中央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要提出節能減排和經濟發展***贏我們,就是我們壹個資源型城市是高汙染高能耗的產業,反過來我們現在有節能減排的剛性約束,這就給我們資源型城市轉型可以說難上加難,對這個問題我們怎麽統壹我們的幹部群眾呢?我們打了個比方,我們用壹箱油的理念去統壹幹部的思想。如果把發展比作是賽車的話,那麽這個能耗空間和環境容量就是汽油,過去的發展不管妳用幾箱油,看誰跑的快,現在遊戲規則變了,只給妳壹箱油還要看誰跑的快,跑的遠,這就要求我們優化賽車的結構性能就是調結構轉方式,用盡可能小的代價換取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