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繪畫形式的壹種。
用刀具或化學藥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蝕出畫面,再復印於紙上。
所需材料:刀子、化學藥品、銅版、鋅版、木版等。
魯迅《南腔北調集·序》:“到近幾年,才知道西洋還有壹種由畫家壹手造成的版畫,也就是原畫,倘用木版,便叫作‘創作木刻’。”《自序》:“(魯迅)把他珍藏的德國女畫家珂勒惠支的版畫借來壹同展出。”
版畫有木板、石版、銅版、鋅版、麻膠版等品種。
擴展資料:
版畫藝術特點:
在欣賞版畫近千年發展過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時,有以下壹些藝術特點值得註意:
1.盡可能利用對象的本色,顯出木味(木刻)。
2.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對刻畫的形體作特殊處理,獲得版畫特有的藝術效果。
3.發揮刻版水印的特性,讓大塊陽刻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4.通過巧妙構圖,以豐滿密集和蕭疏簡淡等不同風格來襯托表現主題風格。
綜上所述,中國古代版畫在歷史長河中有它自己的發展軌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
鄭振鐸先生曾說:“梨棗圖畫,為推動文化,功高不可勝言”,這是對版畫藝術地位的恰當描述。
版畫具有可視性審美的平面性造型及其純美術的功用。
版畫有藝術表現過程的間接性,藝術結果的復數,印痕藝術的審美特征。
百度百科_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