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將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準確的、及時的、安全的、保質保量的、門到門的合理化服務模式和先進的服務流程。物流是隨商品生產的出現而出現,隨商品生產的發展而發展,所以物流是壹種古老的傳統的經濟活動。
目錄[隱藏]
物流
概念
基本職能
劃分
物流速度
相關概念現代物流
電子商務物流
後勤學
海運
我國物流發展現狀
存在的問題
世界物流企業100強物流
概念
基本職能
劃分
物流速度
相關概念 現代物流
電子商務物流
後勤學
海運
我國物流 發展現狀
存在的問題
世界物流企業100強
[編輯本段]物流
物流是壹個控制原材料、制成品、產成品和信息的系統。“物流”或也可詳稱為其最終目的之“策略物流運輸性物流運輸”或“策運”。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運動,是創造時間價值、場所價值和壹定的加工價值的活動。物流是指物質實體從供應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動,它由壹系列創造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的經濟活動組成,包括運輸、保管、配送、包裝、裝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處理等多項基本活動,是這些活動的統壹。
[編輯本段]概念
物流,英文logistics,原意是後勤(軍事},中國開挖運河是為了運糧、運鹽的物流活動,鄭和下西洋與絲綢之路也是為了進出口貿易的物流活動。傳統的物流達到兩個目的,即商品地理位置的轉移與商品儲存時間的轉移,這兩個功能必須通過運輸與倉儲來實現,在不同的經濟時代,運輸與倉儲的方式是不壹樣的。國內關於物流案例的研究成果有世界物流經典案例、中國物流經典案例等等。海運集裝箱解釋壹: 物流是指為了滿足客戶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過運輸、保管、配送等方式,實現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關信息由商品的產地到商品的消費地所進行的計劃、實施和管理的全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配送、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 環京物流物流活動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用戶服務、需求預測、定單處理、配送、存貨控制、運輸、倉庫管理、工廠和倉庫的布局與選址、搬運裝卸、采購、包裝、情報信息。 解釋二: 在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解釋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質資料世界中同時具備物質實體特點和可以進行物理性位移的那壹部分物質資料。“流”是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有其限定的含義,就是以地球為參照系,相對於地球而發生的物理性運動,稱之為"位移"。流的範圍可以是地理性的大範圍,也可以是在同壹地域、同壹環境中的微觀運動,小範圍位移。“物”和“流”的組合,是壹種建立在自然運動基礎上的高級的運動形式。其互相聯系是在經濟目的和實物之間,在軍事目的和實物之間,甚至在某種社會目的和實物之間,尋找運動的規律。因此,物流不僅是上述限定條件下的“物”和“流”的組合,而更重要在於,是限定於軍事、經濟、社會條件下的組合,是從軍事、經濟、社會角度來觀察物的運輸,達到某種軍事、經濟、社會的要求。 解釋四: stream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化學或物理變化的物料常常以氣態或液態參與生產過程,並以管道輸送,這樣參與過程的原料、中間產物、產品等稱為物流。在連續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加入或排出的固體物料也可稱為物流。 解釋五: 物流的7R:現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標可以概括為”7R”:將適當數量(right quantity)的適當產品(right product),在適當的時間(right time)和適當的地點(right place),以適當的條件(right condition)適當的質量(right quality)和適當的成本(right cost)交付給客戶。具體來講,通過加強物流系統管理可以實現”7S”。 (1) 服務(service)目標 (2) 快捷(speed)目標 (3) 節約(space saving)目標 (4) 規模優化(scale optimization)目標 (5) 庫存(stock control)目標 (6) 安全性(safe)目標 (7) 總成本(sum cost minimum)目標 解釋六: 物流是指物質資料從供給者到需求者的物理性運動,主要是創造時間價值和和場所價值有時也創造壹定加工價值的活動。 解釋七: 物流是供應鏈的壹個環節的過程,通過計劃、實施和控制貨物高效率的流動和儲存,提供相關信息從起點出發的信息服務的消費,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根據物質資料實體流動的規律,應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學方法,對物流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和監督,使各項物流活動實現最佳的協調與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經濟效益。如今,物流管理的專業知識被運用在貿易上,連系了整個世界 物流的來源 "Distribution"壹詞最早出現出美國。1921 年阿奇.蕭在《市場流通中的若幹問題》壹書中提出"物流物聯網是與創造需要不同的壹個問題",並提到"物資經過時間或空間的轉移,會產生附加價值"。這裏,時間和空間的轉移指的是銷售過程的物流。 在第壹次世界大戰的1918年,英國猶尼裏佛的利費哈姆勛爵成立了"即時送貨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國範圍內把商品及時送到批發商、零售商以及用戶的手中,這壹舉動被壹些物流學者譽為有關"物流活動的早期文獻記載"。 根據日本物流管理協會的資料記載,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以後,經濟已基本恢復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水平。企業進行大規模設備投資和更新改造,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生產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產性本部,該團體為了改進流通領域的生產效率,確保經濟的順暢運行和發展,組織了壹個由伊澤道雄為團長的大型考察團,於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國的物流。日本考察團回國後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視物流的建議,並在產業界掀起了PD啟蒙運動。在日本能率協會內設立了PD研究會,邀請平原直先生(歷任裝卸研究所所長、日本裝卸協會會長,被譽為日本“物流之父”)擔任會長,每個月舉辦PD研討會;在流通經濟研究所,日本權威物流學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組織起PD研究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啟蒙教育活動。經過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終於開始對PD引起了關註。通產省幾次邀請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機關說明PD的重要性,為政府官員們講課。同年7月,通產省決定討論物流預算案時,擔心新聞媒體在報道中講PD日本人聽不懂,於是邀請平原直先生同內山九萬先生(日本通運株式會社專務董事)商議。內山專務認為PD中的“P”,即Physical在這裏並不是“物質”的意思,而是“物理”的意思,Distribution是“流通”的意思,所以應把PD譯為“物理性流通”,但又覺得作為壹個名詞,“物理性流通”字數過多、過長,只好縮為“物的流通”。於是“物的流通”這壹新詞在全日本媒體上發表了。 此後,“物的流通”在日本逐漸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產業構造委員會內設立了“物的流通分會”;1970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物流團體之壹就叫“日本物的流通協會”。同年成立的另壹個日本類似的物流團體,日本物流管理協議會每年舉行的物流會議也都叫“全國物的流通會議”。 1970年以後很多人又覺得“物的流通”也有點長,於是就幹脆簡稱為“物流”了。“物流”這個詞在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物流目前比較流行的翻譯方法為logistics
[編輯本段]基本職能
物流的基本職能是指物流活動應該具有的基本能力以及通過對物流活動最佳的有效組合,形成物流的總體功能,以達到物流的最終經濟目的。 1.包裝 2.裝卸搬運 3.運輸 4.存儲保管 5.流通加工 6.配送 7.廢舊物的回收與處理 8.情報信息 所謂物流的基本職能,就是指物流活動特有的、區別於其它經濟活動的職責和功能。物流基本職能的內容是進行商品實體定向運動。這是物流的***性。不管是哪壹種社會形態,只要有商品交換存在,商流和物流就必然會發生。當然,這裏說的商品交換,是廣義的商品交換。即包括商業系統的商品流通,也包括物資系統的商品流通,還包括不同經濟成分經營主體在市場上所進行的商品流通。 物流在不同的社會形態條件下,還表現出不同的特性。就物流本身而言,既受生產力狀況的制約,又受到生產關系、社會制度性質的制約。在資本主義社會,物流活動的目的,從根本上說是從屬於資本家階級牟取最大限度利潤這壹目標的;物流的發展受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性這壹矛盾的制約,呈現出明顯的紊亂和不合理性。但又應看到,在資本主義經濟發展進程中,物流發展具有先導性、超前性、科學性的壹面。從16世紀開始,各資本主義國家都普遍重視交通運輸業發展,鐵路、輪船、公路、航空等商品運輸發展較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註意加強對經濟活動的宏觀幹預,使物流的現代化、專業化、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物流管理方面也有許多先進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編輯本段]劃分
由於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範圍、範疇不同,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物流。第四方物流(壹)宏觀物流。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宏觀物流還可以從空間範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範疇的物流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範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 宏觀物流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綜觀性和全局性。宏觀物流主要研究內容是,物流總體構成,物流與社會之關系在社會中之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二)微觀物流。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屬於微觀物流。 在整個物流活動中,之中的壹個局部、壹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也屬於微觀物流。在壹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於微觀物流。 (三)社會物流。社會物流指超越壹家壹戶的以壹個社會為範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 (四)企業物流。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 (五)國際物流。國際物流是現代物流系統發展很快、規模很大的壹個物流領域,國際物流是伴隨和支撐國際間經濟交往、貿易活動和其它國際交流所發生的物流活動。 (六)區域物流。相對於國際物流而言,壹個國家範圍內的物流,壹個城市的物流,壹個經濟區域的物流都處於同壹法律、規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會因素影響,都處於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裝備水平之中。 (七)壹般物流。壹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動的***同點和壹般性,物流活動的壹個重要特點,是涉及全社會、各企業,因此,物流系統的建立,物流活動的開展必須有普遍的適用性。 (八)特殊物流。專門範圍、專門領域、特殊行業,在遵循壹般物流規律基礎上,帶有特殊制約因素、特殊應用領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勞動對象、特殊機械裝備特點的物流,皆屬於特殊物流範圍。 1、按物流的範疇分為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 社會物流屬於宏觀範疇,包括設備制造、運輸、倉儲、裝飾包裝、配送、信息服務等,公***物流和第三方物流貫穿其中;企業物流屬於微觀物流的範疇,包括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廢棄物流等。 2、根據作用領域的不同,物流分為生產領域的物流和流通領域的物流: 生產領域的物流貫穿生產的整個過程。生產的全過程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便要求有相應的供應物流活動,即采購生產所需的材料;在生產的各工藝流程之間,需要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過程,即所謂的生產物流;部分余料、可重復利用的物資的回收,就是所謂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的處理則需要廢棄物物流。 流通領域的物流主要是指銷售物流。在當今買方市場條件下,銷售物流活動帶有極強的服務性,以滿足買方的需求,最終實現銷售。在這種市場前提下,銷售往往以送達用戶並經過售後服務才算終止,因此企業銷售物流的特點便是通過包裝、送貨、配送等壹系列物流實現銷售。 3、根據發展的歷史進程,將物流分為傳統物流、綜合物流和現代物流: 傳統物流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倉儲和庫存的管理和派送上,而有時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倉儲和運輸方面,以彌補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差異。 綜合物流不僅提供運輸服務,還包括許多協調工作,是對整個供應鏈的管理,如對陸運、倉儲部門等壹些分銷商的管理,還包括訂單處理、采購等內容。由於很多精力放在供應鏈管理上,責任更大,管理也更復雜,這是與傳統物流的區別。 現代物流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終產品和相關信息有效流動及儲存計劃、實現和控制管理的過程。它強調了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提高了物流的標準和要求,是各國物流的發展方向。國際上大型物流公司認為現代物流有兩個重要功能:能夠管理不同貨物的流通質量;開發信息和通訊系統,通過網絡建立商務聯系,直接從客戶處獲得訂單。 4、根據提供服務的主體不同,將物流分為代理物流和生產企業內部物流 代理物流也叫第三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3PL),是指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運作模式。第三方就是提供物流交易雙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務提供者。 企業內部物流是指壹個生產企業從原材料進廠後,經過多道工序加工成零件,然後零件組裝成部件,最後組裝成成品出廠,這種企業內部物資的流動稱為企業內部物流。 5、按物流的流向不同,還可以分為內向物流和外向物流 內向物流是企業從生產資料供應商進貨所引發的產品流動,即企業從市場采購的過程;外向型物流是從企業到消費者之間的產品流動,即企業將產品送達市場並完成與消費者交換的過程。 物流構成: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